冯玉祥溥仪 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是否符合法理正义?

2018-07-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来,看到有人对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的原因归结为:第一是逊清王室率先毁约复辟,第二是在紫禁城里的小朝廷勾结各路反对共和的势力,阴谋颠覆中华民国,第三是溥仪大肆盗卖故宫文物.进而得出,张勋复辟时优待清王室条例就已经被破坏了,根本不存在什么民国政府毁约的说法.经过查阅核实一些历史文献发现,此说法漏洞和疑点颇多,主要原因分析如下:冯玉祥溥仪 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是否符合法理正义?首先,1917年张勋复辟时,逊清皇帝还是一个12岁的小孩子,还未成年.搁在现在的说法,属于无刑事责任年

近来,看到有人对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的原因归结为:第一是逊清王室率先毁约复辟,第二是在紫禁城里的小朝廷勾结各路反对共和的势力,阴谋颠覆中华民国,第三是溥仪大肆盗卖故宫文物。进而得出,张勋复辟时优待清王室条例就已经被破坏了,根本不存在什么民国政府毁约的说法。经过查阅核实一些历史文献发现,此说法漏洞和疑点颇多,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冯玉祥溥仪 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是否符合法理正义?

首先,1917年张勋复辟时,逊清皇帝还是一个12岁的小孩子,还未成年。搁在现在的说法,属于无刑事责任年龄。在政治舞台上,充其量就是个傀儡,而复辟中的所有具体的事情,都是溥仪身边人所为,就是溥仪想管,也未必能约束得了。

冯玉祥溥仪 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是否符合法理正义?

另外,复辟闹剧结束之后,新上台的总统冯国璋和总理段祺瑞公布大总统令,原文如下:“张勋率领军队,入宫盘踞,矫发谕旨,擅更国体,违背先朝懿训。冲人深居官禁,莫可如何 ”。从中可见北洋政府,认定逊清皇室是受张勋胁迫,故对此不承担责任。

冯玉祥溥仪 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是否符合法理正义?

这也就是说,当时代表民国的合法政府,已经对此事有了定论(肯定有人说是冯、段二人明显是偏袒清室,不过其二人毕竟是代表合法政府做出的决定,在法理上是名正言顺的)。退一万步讲,即便是今后要翻案,也应该走必要的合法程序(比如召开国民议会)。

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本来是迎战奉军,结果收了张作霖的贿赂,反手回兵发动了北京政变,包围了总统府,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监禁大总统曹锟,宣布成立“国民军”。政变后,冯玉祥“授意”摄政内阁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废除帝号,清室迁出紫禁城,驱逐溥仪和婉容及嫔妃出宫。

如果说北洋政府是民国法理正统代表,那么冯玉祥就是搞政变的叛军。既然是叛军,冯玉祥其后驱逐溥仪出宫的行为,根本不是合法政府意志的体现,自然无法理正义可说。冯玉祥在驱逐溥仪出宫之后,,派人搞的所谓复辟乱国云云,不过是一系列的遮人耳目的应酬往来文字。冯某发动政变本来就名不正,其所谓的依据,自然也就是言不顺了。

其次,冯玉祥逼溥仪出宫的真实目的,主要是为了抢夺宫中珍宝以作军饷,其中不乏顺带中饱私囊,而不是其它。

比如曹汝霖在回忆中说:他们趁机在紫禁城“劫掠宝物,以军用大卡车,运载而出,万目睽睽,人所共见,无可掩饰”。据说张璧见桌上有一个钧瓷花盆,里面种着菊花。他知道钧瓷珍贵,就对随行的警卫说:“这菊花是好种,给我带回去。”鹿钟麟看上一个翡翠瓜,故意把帽子盖在瓜上。随从会意,就捧着翡翠瓜和帽子对鹿说:“您忘了戴军帽了。”鹿钟麟回答:“很热,我不要戴,你拿着吧。”

李鸿章的孙女婿杨圻也在其《江山万里楼诗词钞》中记叙,冯玉祥驱逐溥仪“意尤在得皇室财宝,命张璧、鹿钟麟勒兵入宫,露刃逐清帝后妃下殿,而籍其宫室财货。于是元明以来,三朝御府珍储,十代帝后珠玉宝器,以至三代鼎彝图书,九州百国方物,天府,宇宙韫闷,希世之物,无虑几千万万亿,至是尽载以出。荷戈断行人于道路,六日夜不绝,盖不知其纪极。”

而李宗仁在回忆录中饶有兴趣地说到这么一件事:冯把溥仪赶下帝座被誉为大公德一件,可坊间传闻他偷藏了宫中不少宝贝。冯玉祥为自证清白,安排了一场拙劣的表演。他在故宫宴请北伐军高级将领,席间突然将故宫全体杂役人员集合,这帮人齐声高喊“冯将军是清白的,没拿故宫一针一线”之类的话。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是冯刻意安排的,当时就引起哄堂大笑,事后更发现皇宫的宝贝在古玩市场出现。

如果说以上这三个人都是冯玉祥敌对势力,有污蔑他的嫌疑,那么冯玉祥心腹鹿钟麟后来的回忆则坐实了冯玉祥利用驱赶溥仪出宫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盗卖故宫珍宝——鹿钟麟回忆称1926年南口之战花掉的1400万元巨款就是卖掉故宫珍宝所得。

由此可见,冯玉祥驱赶溥仪出宫并不是出于义愤,更多的则是经济考虑。

再次,1912年2月12日宣布的《清室优待条件》第七条,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清皇族待遇之条件》第三条,清皇族私产,一体保护”。其中并未详细说明,紫禁城中珍宝的归属和所有权问题,但从惯例来看,珍宝大部分来源于贡品,而历代皇家贡品当然是皇室所有,这是应有之义,也就是说紫禁城的东西都是逊清皇室的财产,并不是公有之物。

另一方面,直到1924年为止,北洋政府未曾对,紫禁城内珍宝的所有权提出任何明确的异议和归属方面的声明。

而且,溥仪对于冯玉祥觊觎皇家珍宝的私心并非完全不知道,因此在冯玉祥动手之前就开始转移珍宝了,这是意料之中的事。虽然溥仪出于个人目的卖出国宝,确实令人愤恨、惋惜,但从根据之前的珍宝归属权分析,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另一方面,民国政府未按照《清室优待条件》,足额按时拨付四百万元赡养非要,也导致逊清皇室内部,以维持宫中用度为由,私下变卖皇室珍宝的行为。

最后,民国13年(1924年)11月8日,冯玉祥完成驱逐溥仪之后,北洋政府国务院对于此事件的通电全文如下:

“慨自晚清逊位,共和告成,五族人民,咸归平等。曩年优待条件之订,原所以酬谢逊清,然今时势所趋,隐患潜伏,对此情形之政象,竟有不得不量予修正,以卒其德者。诚以北京为政治策源之地,而宫禁又适居都会中心,今名为共和,而首都中心之区,不能树立国旗,依然仍用帝号,中外观国之流,靡不引为笑柄。

且闻溥仪秉性聪明,平居恒言愿为民国一公民,不愿为禁宫一废帝;盖其感于新世潮流,时戚戚焉以己身之地位为虞。近自财库空虚,支应不继,竭蹶之痛,益伤其心。

故当百政刷新之会,得两方同意,以从事于优待条件之修正。自移居后海后,并愿由军警妥密保护。从兹五族一体,阶级尽除,共和基础,固如磬石。而在溥仪方面,既得自由向学之机,复苏作茧自缚之困,异日造就既深,亦得以公民资格,宣勤民国;用意之深,人所共喻,缅维荩虑,定荷赞同。

至于清室财物,业经奉令由国务院聘请公正耆绅,会同清室近支人员,共组一委员会,将所有物件,分别公私,妥善处置。其应归公有者,拟一一编号,分存于国立图书馆、博物馆中,俾垂久远,而昭大信,并以表彰逊清之遗惠于无穷。恐远道传闻,有违事实,特电布闻,敬祈照察!”

文中对于驱逐溥仪等逊清皇室出宫的原因,未有一字提到与勾结复辟,颠覆共和,盗卖珍宝这三点有关。也就是说冯玉祥后来,为了转移人们对其窃取珍宝的注意力,而编造出的驱逐逊清皇室的依据,已经被北洋政府的官方电文彻底否认。

综上所述,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直系军阀冯玉祥受贿返兵,发动北京政变,为了筹措军饷和个人私欲,进而驱逐溥仪等逊清皇室成员出紫禁城,大肆抢掠变卖皇室财产,并在未经合法政府议会讨论和授权的情况下,以政变者的身份,胁迫政变后的傀儡政府面修改《清室优待条件》。

从法理上来讲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赤裸裸的破坏了清帝退位时与国民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优待协议,属于严重的毁约行为。而此事件也导致了,包括后来孙殿英东陵盗墓在内的一系列严重后果!

而在驱逐逊清皇室出宫事件发生之后,胡适于信中说道:“我是不赞成清室保存帝号的,但清室的优待乃是一种国际的信义、条约的关系。条约可以修正,可以废止,但堂堂的民国,欺人之弱,乘人之丧,以强暴行之,这真是民国史上一件最不名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