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功臣 靖难之役后 朱棣诛杀很多人 却唯独不敢杀他
朱元璋建国之初设立的藩王制,让他最爱的皇太孙朱允炆成了牺牲品。朱允炆是位温文尔雅的皇帝,既没有朱元璋气吞山河的霸气,也没有朱棣的杀伐决断。朱允炆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削藩,但最后被燕王朱棣打败。
朱允炆在未失败之前,徐辉祖曾建议他,趁朱棣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回京祭拜朱元璋时,将其扣押,以牵制朱棣。但朱允炆却听取了亲信黄子澄的建议,未将朱棣三子扣押。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朱允炆如果听取了徐辉祖的建议,有可能不会发生靖难之役。
公元1399年,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挥军南下,史称靖难之役。由于朱元璋杀了很多功臣,朱允炆无将可用,只好启用幸存老将耿炳文,率十三万大军讨伐燕军。但朱棣却趁南军(朱允炆这一方叫南军)在中秋夜饮酒作乐之机,打败南军。
朱允炆听到耿炳文兵败,在黄子澄的建议下派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伐燕。李景隆是个纨绔子弟,根本不会打仗,朱棣略施小计就把他骗到北平,打得他措手不及。由于李景隆是黄子澄推荐,黄子澄怕兵败的消息被朱允炆知道会受到惩罚,谎称李景隆打了胜仗。
朱允炆听了非常高兴,还加封李景隆为太子太师。公元1400年,李景隆会同郭英、吴杰集合六十万人马,在白沟河与朱棣大战。这一战打得十分激烈,燕军一度受挫,由于南军政令不一,未能趁胜追击,导致燕军反败为胜。
公元1401年,朱允炆见百万大军毁于李景隆之手,无奈之下启用徐辉祖。为什么说是元奈之下呢?史记载,徐辉祖英俊潇洒有才华,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子,姐姐徐妙云是朱棣的王妃。碍于这一层关系,徐辉祖不得朱允炆重用。
徐辉祖一参战,效果显著,不光掩护了李景隆,还大胜燕军。决战时刻,朱允炆又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以京师无良将为由,将徐辉祖调回京师。徐辉祖回京后,前线的军事力量被削弱。公元1402年,燕军趁势攻下扬州、高邮、通州、泰州等战略要地,直逼京师(南京)。
朱允炆见朱棣马上打到家门口了,向朱棣求合,被朱棣一口回绝。同年六月,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李景隆和谷王朱橞开金川门投降。朱棣入京后,徐辉祖一直不肯出来迎接,被朱棣关入牢中。
没多久,朱棣亲自召见他,让他招降,但他一言不发,惹得朱棣大怒。朱棣本想杀了他,但仔细思考过后,又放了他。徐辉祖虽然未被朱棣诛杀,但被革去了俸禄和爵位、软禁家中。公元1407年,徐辉祖病死家中,朱棣以中山王徐达不可无后为由,让徐辉祖的长子徐钦继承魏国公。
朱棣入京后,徐辉祖是朱棣唯一放过的朱允炆旧臣,而徐辉祖在整个战役中一直站在朱棣的对立面、威胁也最大。徐辉祖站在朱棣的对立面,很好理解,因为他的父亲徐达是开国功臣,潜移默化下他选择忠于朱允炆,再正常不过。
而朱棣没有杀他,一是因为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靖难之役时,徐达的旧部对他的帮助很大。为了照顾这些人的情绪,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杀徐辉祖;二是因为徐辉祖的弟弟徐增寿在靖难之役英勇牺牲,站在朱棣立场上来看,烈士的兄长,理应照顾;三是因为徐辉祖是自己的大舅子,杀了他徐皇后肯定不干。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朱棣逼徐辉祖认罪时,徐辉祖开始一言不发。朱棣再派人逼供后,徐辉祖用笔写下:父亲是开国功臣,子孙可免死。徐辉祖这么写,等于承认自己有罪,但有免死券护身,你又能奈我何?
基于以上四点,徐辉祖成了朱棣唯一不敢诛杀的朱允炆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