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萧红的故事

2018-08-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萧红在民国女作家里,长得不漂亮,文采也不见得最好,却在史上留下一笔,这与鲁迅的直接帮助是分不开的.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鲁迅与萧红的故事,希望对你有用!萧红在民国女作家里,长得不漂亮,文采也不见得最好,却在史上留下一笔,这与鲁迅的直接帮助是分不开的.鲁迅与萧红是师生关系,有人却反对,说鲁迅暗恋萧红.理由是,如果不是暗恋,何以那般推荐萧红的作品,还毫不吝啬地赞美萧红,称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我对鲁迅的理解是,他对萧红仅止于喜欢,但还未至于暗恋.在情感上,鲁迅基本上不

萧红在民国女作家里,长得不漂亮,文采也不见得最好,却在史上留下一笔,这与鲁迅的直接帮助是分不开的。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鲁迅与萧红的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萧红在民国女作家里,长得不漂亮,文采也不见得最好,却在史上留下一笔,这与鲁迅的直接帮助是分不开的。

鲁迅与萧红是师生关系,有人却反对,说鲁迅暗恋萧红。理由是,如果不是暗恋,何以那般推荐萧红的作品,还毫不吝啬地赞美萧红,称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我对鲁迅的理解是,他对萧红仅止于喜欢,但还未至于暗恋。

在情感上,鲁迅基本上不追女人,原配太太是包办,他不喜欢,一辈子都对她很冷淡。许广平成为鲁迅的夫人,也很费了些周折。两人都同居了,鲁迅对外界还避嫌着他们的关系,称许广平是他的助手,如果朋友在他家撞见许广平,他就对人说,许广平是来帮他抄稿子的。出去旅游,非要三人房,让友人陪睡。仿佛这样才能表示他们的清白。对于萧红,鲁迅有必要暗恋吗?

但可以说,如果没有鲁迅帮助,就没有萧红的成名。 鲁迅起先也很怠慢萧红。萧红不美,那时也还看不出什么才华,很普通的一个女人,但是性格特别好。在与鲁迅通信不久,她就对鲁迅发出了抗议书,不许鲁迅在信里称呼她为女士。

这种近于孩子撒娇的抗议改变了两人之间拘谨的关系。鲁迅在回信里也开起玩笑:"悄女士在提出抗议,但叫我怎么写呢?悄婶子,悄姊姊,悄妹妹,悄侄女——都并不好,所以我想,还是夫人太太,或是女士先生罢。"

在婚后,许广平不但成了鲁迅事业上的助理,也是他生活上不可缺的伴侣。但显然,他们之间缺失了一些情调。许广平对鲁迅好得无可挑剔,但琐碎的生活让许广平不能分身,只是鲁迅的精神需求却不能因此停止。鲁迅不说,但愈是不说,心内愈压抑。

除了把心内的火山用文字宣泄之外,在生活里,他也是需要有红颜知己的。萧红的闯入,无疑给鲁迅幽闭的心打开一扇窗户。 萧红年轻单纯,又已婚。这样,鲁迅与其交往没有负担,也不用担心别人说闲话。

萧红仰慕鲁迅,她对鲁迅的感情远远要大于鲁迅对她的感情。萧红是鲁迅家的常客,她能深夜12时还在鲁迅家聊天;能在鲁迅家与许广平一起包饺子。她对鲁迅的私人生活极为稔熟,她写的关于鲁迅先生的回忆文字都洋洋万言。萧红仗着自己比鲁迅小,在他面前,常会流露出小女人的娇纵。鲁迅也是高兴见到萧红的。有时也把她送到大门外,怕她不认得路,就把附近的标志和门牌号指给她。

鲁迅和萧红是啥关系?说鲁迅对萧红没有一点感情,也不大可能。但这是什么样的感情呢?应该是纵容孩子般的感情,不掺杂任何欲望的。保持一定距离,心灵又相互抵达。

一半骨灰

1942年1月22日,萧红病殁香港法国医院,遵照她的遗愿:身后要能看到大海。在萧红去世后的第四天,端木先生带着笔、墨和装有萧红骨灰的一只花瓶来到浅水湾的一个山坡上,这里上边是丽都饭店,下边是游泳场,他把骨灰瓶深葬之后,亲笔题写了"萧红之墓"的木牌立于坟前。

端木先生在安葬萧红时,即嗅到了沿途一路上的血腥味。他担心此处墓地不能长久保全,因此特意留下了另一半骨灰放在另一只同样的花瓶里,秘密地埋葬在圣士提反女校土崖的一棵树下。法国医院当时就设在这所教会女校内,萧红正故世在这里。

1957年8月萧红在香港浅水湾的骨灰被迁回广州银河公墓安葬。当时内地反右,端木先生正在接受审查,行动不自由,竟无法亲自去广州迎回萧红的骨灰,只能写了一篇纪念文章以示心迹。这篇题为《纪念萧红,向党致敬!》的文章,发表在1957年8月16日的《广州日报》上,第一次告诉读者,萧红出生于五月初五端午节,被认为不吉利而说成是阴历初八生日。逝世于1942年1月22日上午10点,而不是被人误传的11点。

至于萧红尚有另一半骨灰留在香港的事,端木先生只对好友、广东著名作家秦牧先生讲过,文革后,端木先生几次托香港的朋友到圣士提反女校后山去找寻萧红另一半骨灰埋葬地,但是时间久远,山上树木茂密,根本无法辨认。因身体原因,端木先生委托香港大学教授小思女士等去女校找寻,小思来信,说后山前几年已被校方翻耕修整过,没有什么发现,端木先生非常担心,认为增加了寻找的难度。

1995年3月,苏珊娜·浩女士邮寄来包括香港圣士提反女校上个世纪40年代的地形平面图复制件,希望端木先生能指认出当年埋葬萧红部分骨灰的确切地点。但时间久远,复制件模糊不清,又是平面图,不好辨认,端木先生忧郁地说:"看来我去了也未必能找到了,萧红的那一半要永远地留在香港了。

1996年10月5日,端木先生在北京去世,身前留下遗愿,把他的部分骨灰撒到香港圣士提反女校后山、萧红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1997年5月他的夫人钟耀群女士来到香港,实现了他的愿望。

三个男人

关于萧红的影视剧中,常常有"萧红和三个男人的故事"之类说法。

1937年,端木蕻良到青岛,写了散文《青岛之夜》,问起萧红时,端木未多言,对萧军更是一字不提。1950年,骆宾基到青岛做讲座,称在上世纪30年代的女作家要数萧红最好。

1979年,鲁海首次给萧军写信,后来又寄去一张观象一路1号的照片。随即收到了萧军的回信,信中附诗《题青岛观象一路1号故居》:近蒙鲁海同志赠以青岛观象一路1号,前所故居小楼照片,感成二律以志。其中第二首正文为:"生离死别两浮沉,玉结冰壶一寸心。

缘聚缘分原自幻,花开花谢罔怆神。珠残镜破应难卜,雨走云行取次分。尽有伯牙琴韵在,高山流水哪堪闻。"其中隐隐有萧红的影子。1986年夏天,萧军重来青岛,被问及当年与萧红相处时,他提及"那时确实脾气不好,常对萧红发火",并亲口承认"打过萧红"。

相逢不识

因为特殊的年代,造成了很多人生的错乱。当年舒群被捕后便和妻子倪青华失去联系,到 1980年仍苦思"青华而今安在",萧军也在寻找倪青华。而实际上,倪青华一直健在,曾任郑州某学校干部,但因为姓名变迁,舒群当年的名字是李书堂,萧军的名字是刘均,倪青华根本想不到两个名满天下的作家,竟是自己的故人。

至于孙乐文,黄宗江等人一直认为他在抗战中牺牲,实际上,孙乐文在解放后曾任抚顺市秘书长。而那一时期,萧军也在抚顺,二人在同一城市,竟互不知晓,着实可叹。

林贤治:"萧红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

林贤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继鲁迅之后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为中国大地立传,其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格,我以为是唯一的。"

夏志清:"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评论萧红的作品,是"最不可宽恕的疏忽";夏志清认为"《呼兰河传》的长处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实感。"并给予《呼兰河传》很高的评价,称她为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张耀杰:"萧红有文学才华但做人不及格"

马勇:"萧红悲剧源于"五四"鼓励下的出走"

王东成:"对萧红人性的不洁和过错要作同情的理解"

茅盾说:"《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这不像之外,还有别的东西,一写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