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玛多吉年龄 白玛多吉:我的家乡 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我走过世界很多的地方,这两年14次穿行滇藏线,没有见过比我的家乡更美的。”在1月底北京的一场民宿峰会上,白玛多吉再一次表达了对家乡的情感,他已记不清,多少次在演讲中进行类似的表述。近三十年来他始终在做一件事,让国人、让全世界了解家乡和藏文化,无论身份是纪录片编导,还是精品酒店创办者。
他的家乡就是香格里拉,一个传说中的世外桃源。紫牛新闻记者王烨
“在央视难以实现的理想,我回家乡做一个旅游平台来实现。”
2001年,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也就在这一年,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的纪录片编导白玛多吉在香格里拉一个叫作克纳的小村里,自家宅基地上建造的松赞绿谷酒店正式开业。
“1998年我就有了开一家精品酒店的念头。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内地人对藏民族和藏族文化了解得并不多,我一直想搭建平台促进外界的了解。”1993年来到央视后,白玛每年至少拍一部关于家乡的纪录片,包括1998年自己筹钱拍摄制作的反映云南藏区传统山村的纪录片《大山的肖像》,还应邀参加了戛纳电视节。
但他依然有一种力不从心之感,“我发现在央视这个平台还是很难实现理想,那么我可不可以回到家乡做一个平台。正好那时人们因为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知道了香格里拉,而香格里拉这个名字又落在了我的家乡,旅游被慢慢带动起来。”
正是去法国戛纳时,白玛接触到了国外的boutiquehotel(精品酒店),“小小的建筑,特别有文化。我就想做一些类似的精品酒店,串连起来,把传统的、文化的东西展示给游客。”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和超前的规划,当时国内根本没有精品酒店和民宿的概念,客栈基本都是面向背包客的低端住宿产品,被视为莫干山洋家乐鼻祖的裸心乡也要到6年后的2007年才开业。
以现在的眼光看,松赞绿谷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民宿。白玛拆掉了自家宅基地上的两个院子,一手包办了所有的建筑和装修设计。“农村长大的男人大概都有盖房子的天赋。小时候每年村里都有一两户人家盖新房,我们就在工地上玩,整个过程慢慢都熟悉了。
此外,电影人,特别是做纪录片的,结构能力很强,抽象思维转化形象思维的能力很强。有这两点基础,也就有了设计的底气。”没有施工图,只有建筑图,这个业余“建筑师”“自编自导”,花了六万块钱做出了20多间房的松赞绿谷。
“把老工匠‘养’起来,是为了把传统的东西传下去。”
白玛多年收藏有很多藏式老家具和手工艺品,最早要追溯到1998年前后。那时夫妻俩在北京买了第一套房子,为了添置两个老柜子,白玛来到了潘家园。
“我知道角落里有一家店有西藏的老柜子,但店里东西不多,店主说郊外还有两个大仓库,就带我去。打开门一看,把我吓坏了,满满都是藏式老家具、门板、玄关。我把看中的贴上写了我名字的纸条,本来只想买一大一小两个柜子,但一数贴了七十多个。
当时我既没那么多钱,也没那么大地方摆,就狠心往下减,减到五十几个实在减不下去了。老板人很好,答应我先付三分之一的钱,东西寄存在他那。我就带着两个柜子回家了,到家也没敢跟太太说,她一定会认为我疯了。”
从此店主有新货都会喊白玛去淘,前前后后买了130多件,都放到了酒店里。但2003年之后,老家具再也找不到了,白玛感到了老手艺和老工匠的珍贵。他有意识地留住老工匠,并鼓励他们带徒弟。“做绿谷时的大木工是当地特别有名的工匠,他带着两个儿子帮我建的房子,老人去世了,两个年轻人现在还在我这里。
”后来莫干山民宿“法国山居”的创始人司徒夫给白玛介绍了很多江苏南通的木工,“从2006年我就有江苏工人了,最少的时候30多人,最多时60多人。不盖酒店的时候我就让他们做家具,我不卖,就自己囤着,我得让他们有活儿干。”
还有铜工。松赞酒店最有特点的是卫生间,台面、浴缸是包铜的,台盆是纯铜敲出来的。“2006年我认识了那个铜工,当时他没活儿做,在大理做浮雕。我说你还是实实在在做传统的东西,现在他也一直在我的工地。”
2014年,松赞拉萨即将开工,但白玛对墙体的工艺始终不满意。“拉萨的建筑130年前发生了一些变化,墙体的石头可以做得比较规整。但我想要更早的,布达拉宫、敏竹林寺那种用自然的石片砌出来的肌理,可是没人会。
”一天,朋友带他去布达拉宫,意外发现刚刚修复的马圈用了传统的砌法,“他们称之为锦缎砌法。”白玛顺利约到维修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的大木工和大石工,并将这两位已退休的老工匠请到了松赞的工地。“到现在我一直发他们工资,他们说不干活的时候不能领,后来双方妥协,没活儿做的时候就领一半吧。”
白玛着急的是,工匠的年纪都慢慢大了,“最年轻的也48了。我鼓励他们带徒弟,木工、铜工带出来一些,石工还不行,太苦了没人愿意做。我得抓紧,我特别跟他们讲,三月要带一些年轻人来,我按师傅的标准发工资。”
“时尚是很低级的东西,追寻快乐源泉才是人生的智慧。”
和白玛的采访约在北京工体旁的一间咖啡馆,就在他家附近。穿西装的白玛身材魁梧,一张棱角分明的脸,是典型的藏族汉子。
虽然家在北京,但白玛的大部分时间仍在云南、西藏一带,“这两年光滇藏线就走了14次,每次7天,主要是为新项目选址。”在2001年的松赞绿谷之后,他在“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域做了6家山居和精品酒店。
接下来的项目也都在滇藏地区,因为白玛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大到整个藏区,小到克纳村。“村里三分之一人家是我的亲戚。”目前克纳村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每年都会得到白玛的资助,只要有初中文化,就可以到松赞酒店工作。
回北京的时间少了,白玛把家人的照片存在手机里,设为屏保,点亮屏幕,便看到她们的笑脸。
生活中的白玛低调简单。问起兴趣爱好时,他犹豫了片刻,第一反应是“没什么兴趣”。想了一下才回答:打坐和旅行。
旅行中他主要看艺术品和建筑,纽约、巴黎的博物馆,欧洲的建筑,都是他所喜爱的。唯一一次的奢侈之旅是2010年在不丹,“两个人花了18000美金。十天时间里,一个司机一个管家陪着我们,走遍了不丹和5家AmanKora度假村。”而这次,也是为了给“松赞环线”考察旅行运作模式。
白玛不是建筑师,但坚持每个酒店都自己设计。其中第二个项目松赞(香格里拉)林卡度假酒店规模达到2万多平方米,他带着600多工人现场施工。即便是现在引入专业设计团队,最核心的设计环节依然亲自把控。
谈到时尚与流行时,他表现出了明显的反感。“流行时尚其实是个很低级的东西,它伴随着所谓的商业推广而来,商家想着怎么更多赚你的钱,所以我对时尚毫无兴趣。”作为一个曾经的媒体人,他现在基本上不看电视,没听说过那些热播的综艺节目。
白玛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对于快乐源泉和人生意义的追寻,笃信“在人生的道路上修行”。“太多的人物质很丰富,但精神不快乐,压力特别大。松赞的文化,或者说我们的初心就是:追寻快乐源泉。”
在白玛的理解,快乐源泉是一种利他,他人,也包括对环境和自然的保护。他做酒店只用老木头和市场上原本囤积的木头,再也找不到囤货后,他就从加拿大、美国购买,“因为他们的木头不是砍伐森林来的,而是风灾、雪灾之后清理出来的。”
为了拯救梅里雪山濒临灭绝的白马鸡,他在森林里搭了大棚,请老百姓在山上找来野生的种蛋,用家鸡孵化,目前已经成功进行了繁育。
当然,他更多地希望客人在香格里拉找到快乐源泉。
“藏文化中也有一个‘香格里拉’。传说在冈底斯山附近的一个维度里,隐藏着一个和平、安宁、快乐的香巴拉王国,通往这个王国的通道叫‘地之肚脐’。‘松赞环线’就是我在家乡迪庆藏区人工打造出的‘地之肚脐’,一趟环线走下来,你可以看到最美的风景和最原生态的藏文化,雪山、峡谷、寺庙、村庄,传统的手工艺,淳朴的乡民。你不仅仅是在住酒店,也可以了解到,为什么这个区域被认为是‘香格里拉’,而快乐的源泉又在哪里?”
他也期望有一天,能把对人生的思考,重新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2002年后他再没拍过纪录片,酒店的宣传片也基本不参与,除了偶尔玩一下航拍。“宣传片是没什么深度,我想拍有思考的东西,我对人生、对生命的理解。”或许会重拍那部《大山的肖像》,“那是我的梦想。”
快问快答
W=紫牛新闻记者王烨
B=白玛多吉
W你个人的爱好是什么?
B一天能抽点时间静静打坐,以前每天坚持四十分钟,现在太忙了有点难。这可能是我最大的爱好。
此外,旅行比较多,最主要是看艺术品。我喜欢纽约,因为那有大都会博物馆、自然博物馆,还有关于喜马拉雅的鲁宾艺术博物馆。我还爱看建筑,哪怕看人家铁艺怎么做,学习在细微中体现美感。
W旅行中你会去考察酒店吗?或者去住民宿?
B一般不考察酒店,去酒店只是旅行中解决住的问题。我喜欢住自己的酒店,但以后有机会还是想住一住其他民宿,也许慢慢会有更喜欢的。
W90后已经成为消费主力,你会去迎合他们吗?
B我希望人们到松赞来,通过旅行有所收获,看看这里的人是怎么想的,怎么看待生命,再把感悟带回自己的生活中。我的使命不是迎合某些人,当然我觉得这种思考无论对80后90后00后都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