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个人资料 王莉莉:我省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安徽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正处于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双升”阶段。老龄化的加速将降低潜在经济增长率,人口红利的减弱对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压力。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政策应对恰当、改革措施到位,仍可以顺应人口形势发展挖掘出新的发展潜力,撬动经济社会发展。
安徽人口结构的特点及其影响
2017年,全省常住人口中,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12.4%,高出全国1个百分点。安徽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中低水平,老龄化发展加速,“未富先老”特征明显。 2017年,全省老年抚养比(65岁以上)和少儿抚养比(0-14岁)分别为17.
9%和27%,分别高于全国平均2个百分点和4.1个百分点;全省社会抚养比为44.9%,高于全国平均5.7个百分点,社会抚养负担压力加大。此外,2017年,全省二孩出生数量首次超过一孩,出生率稳步攀升,达到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
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全省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老龄化削减了劳动力,人口红利减弱。从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的发展情况看,当达到和我国目前类似的人口年龄结构后,即开始进入经济低增长时代。安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在2010年达到顶峰后回落,全省GDP增速也与之同向变动、增速放缓。
二是房地产将告别高增长时代,未来将呈现分化格局。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预计到2020年,安徽25-44岁人口将较2010年减少约192万人。
置业人口(25-44岁人口)的减少将对房地产投资形成抑制,房地产市场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同时,经验数据表明,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房地产市场则发展空间较大、韧性较强。三是消费结构向老龄人口和低年龄段人口倾斜。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使得市场需求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涌现出符合老年人消费需求的行业,比如医疗、健康、旅游度假、智慧养老产业等。另外,低年龄段人口母婴消费需求正处于旺盛时期,“儿童消费中心化”趋势明显。
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发展对策
第一、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加快人才政策推进落实。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包括天津、武汉、长沙、沈阳以及合肥在内的诸多城市纷纷加入“抢人大战”。人才新政凸显出区域发展中人口结构的改善对于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尤其是其对增加城市活力、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溢出效应”。
当前,安徽多市已出台人才新政,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下一步,要加快政策的落地实施。完善便捷高效的人才服务机制,为人才在落户、子女入学、社保、医疗、住房等方面提供便利,并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扶持环境。
第二、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依靠人口质量形成人口新红利。尽管数量上人口红利窗口期即将结束,但通过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提高老龄人口劳动参与率,能够形成新的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红利。 2017年,安徽15岁以上常住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比为31.
9%,其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比仅为15.3%。因此,通过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形成人口新红利的潜力巨大。首先,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其次,通过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职业技能。
再次,积极挖掘老年人力资源,提高整体劳动参与率。我国劳动参与率从45岁就开始显著下降,且实际退休年龄远低于60岁,可供挖掘的潜力很大。未来,通过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来增加劳动力供给,缓冲对经济下行压力是必然趋势。要推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提高年龄偏大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
第三、发展人工智能,以人工智能红利替代人口红利。引入人工智能,推动其与互联网、大数据、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利于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据埃森哲公司预计,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后在2035年将使各国劳动生产率平均提升26%。
人工智能的引入能有效弥补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缺口、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目前,安徽已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下一步,要依托省内优势企业,在智能汽车、人工智能平台、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家电等领域,尽快取得突破,形成先发优势。
第四、注重以消费为导向扩大投资,引导产业布局。随着老龄人口、少年儿童的增加,医疗、养老、健康、教育、母婴用品及服务等消费供给不足,制约了消费升级。应以消费升级为目标,放宽市场准入,全面放开民营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领域。
要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城乡养老健康、医疗卫生、农村电网改造、信息化升级、城市地下管廊、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资建设。要优化消费环境,加速简政放权,为企业发展和居民消费提供更多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