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凡认知方法论开学典礼
专栏会分为四个部分,帮你建立认知的底层框架:
一、认知的“源代码”
你亲身经历的就一定真实存在吗?
记忆是对事实的记录吗?
什么是秘密?
被踩死的蚂蚁知道人类的存在吗?
二、认知治理与心智能量管理
认知升级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因为甜食甜,所以我们喜欢,还是因为我们喜欢,所以甜食才甜?
真正左右我们认知的因素是什么?
为什么说任何认知都背负着潜在的高利贷?
三、“算法”与“第一性原理”
宇宙、生命、文化演化都遵循的算法是什么?
什么情况下,人会把偶然性结果当成必然?
“道”和“德”有什么区别?
自然算法的基本变量是什么?
四、意义炼金术
什么是“炼金术思维”?
耶路撒冷为什么会成为圣地?
《人类简史》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什么?
为什么说货币的本质是弄假成真?
有的经典很短,像《心经》260个字,好多没有读过《心经》的人都以为它是一本书。有一回我在街上碰到一个和尚,他问我要钱,我让他背《心经》,把他吓坏了,他说一本书怎么背得下来。《道德经》5000多字,《论语》比较长,15000字。
有的经典就更长了,比如说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那本书看起来很费劲的,而且那些人写东西都是跟现在的编剧似的,编完这部电视剧他其实就暗埋了好多,你必须要看他以后编的那些电视剧。所以你光看一本书是看不懂的,所以讲起来非常得费劲。
你用简餐化、快餐化的方式把一部经典改造成一个产品的话,大家是有得到感了,但是得到了多少呢?
这个课大家看到的叫《吴伯凡·认知方法论》,我觉得中间要加一道杠认知—方法论。第一,我们为什么要认知?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认知干吗?认知本质上,它的背后是一套方法,我们看一个事的背后,看法背后是想就像小孩看到客人来了拿了一个东西,那个东西好像很好吃,他在那认知,他在那抚摸,他在那里感受,他实际上是想吃那个东西。
我们的认知最终是生存,是要发展,所以,这个认知本质上是一种方法。
这门课主要就是这样一个内容,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是什么。比如说你别说这张照片怎么样,我先要了解这是什么照片,有人很特意把一张照片给我看的时候,我看他那么认真的时候,我首先要问这是用什么拍的。你说是用手机拍的,我觉得这不错,假如你说这是用相机拍的,我就要认真地看一看了。
我们这个相机的配置决定了你最后拍摄的效果, 我们认知的特点,我们人作为一种认知的主体,作为一种认知者,你不把你这个认知者的配置搞清楚,特点搞清楚。明明是个照相机,过去照相机和摄像机是严格区分开来的,摄像机很贵的,只有最贵的人才能买得起,如果是个照相机你就拍不成视频。
我小的时候经历过收音机,谁家要是买了收音机是不得了的事情,收音机里头我就一直困惑为什么不能够收到电视机的内容?哪怕我不看,我们可以一切从简,听电视也可以。我问了好多人说为什么收音机收不到电视那个声音?大人也讲不清楚,后来我们才知道电视这个东西和收音机这两个东西不是一回事,什么决定的?是这个设备决定的。
我们人作为一个设备是什么样的,他的特性是什么,你不搞清楚怎么来谈认知呢?我说我可以告诉你我上知前后各知500年,到底是什么机制你得搞清楚。所以,我们认知的设备的特性、设备的限度决定了我们认知的限度,设备的潜能决定了我们认知的潜能。
所以,我先要讲我们的认知,我们作为一个人到底能知道什么,我能知道什么,这是大哲学家康德问的问题,首先是在这个世界上你知道的你就尽管去知道,你别去知道那些你不该知道的问题。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体会到这样一些幻觉、一些错觉。比如说你看到的小孩他就不明白,其实到现在,在座的我相信也有不一定完全能讲得清楚的,就是汽车跑得快的时候,那个轮子为什么往后转?这个事看上去它是往后转的,为什么?所以,这些问题你亲眼所见的东西可能不一定是对的,但是人就是这样,他是默认自己正确的。
有一个很有名的段子,是一艘船跟另外一艘看着是船的船打灯语说你让开,你在我的航线上,另一个说你也让开,后来说你是谁?我是船,那你是谁?我是灯塔。我们有时候他是默认自己正确的,他老是认为别人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认知进行管理。
还有,就是我们头脑当中由于在过去进化了几百万年,我们过去留下了很多的痕迹,我们的心里头有很多的痕迹,这种问题把它叫集体无意识也好,在基因层面的各种认知倾向也好,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都是携带了好多曾经有用、现在已经没有用的功能特性。
爱因斯坦之所以在那么年轻做出重大的发现,与他那种跨学科的视野,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叫知识大融通有关系。而这种知识大融通其实是我们过去中国人一直追求的知识境界,比如说司马迁给自己定的使命,可能很多同学都会背,叫“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比如说很有名的一本《史通》,还有《文史通译》,通就是能够做到贯通、融通,能够在一个特别陌生的事情上,你看到熟悉的东西。在特别熟悉的东西上你又看到好像跟它很不一样的东西。
通识不仅仅是上一门公共必修课,不是这样的,而是说你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一些基本的知识背景,基本的一些认知,这种认知决定你以后不管干什么,这个东西都会对你有用,至少成为你的半个操作系统,能够让你在从事某一个专门领域时,获得一个知识网络的支持。
为什么在麦肯锡工作,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你就开始做咨询了?你以前都没接触过石油行业,你就要跟一个石油公司的老总做咨询,原因是什么?你只要进到麦肯锡去,它背后有一套庞大的知识体系在支撑。
我看过一些做得很好、做得很成功的人,他好像总是能够迅速地在一个很陌生的事情上很快就产生了亲近感,然后就投入到里头去。我们以前讲到过洛克菲勒说我跟一个乞丐的差别不在于我是世界首富他是乞丐,原因是我在任何地方只要一坐下来,五分钟就沉浸到自己的工作里,而他可能是转了一辈子都不知道怎么要干什么。
这种迅速的沉浸感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能力,不仅仅是说让你在这儿干活,是你自己沉浸其中。我刚才说的好几位这种很快地沉浸在一个陌生领域里头有滋有味的,我觉得他们具有一种知识上的通感,一种知识上的融通能力。
我刚才讲到了两个模块关于认知,我们到底能够知道什么,以及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心智能量,如何识别自己的认知,知道自己哪些即使我自己现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犯傻了?
但是我知道我在犯傻,或者说我在这样的场景下我是很可能犯傻的,我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很容易犯错的。我知道这一点,这种觉知对于我们少犯错误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今天的发刊词里头讲到达里奥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个是所有人都要犯错误,这是人的宿命,你不可能不犯错误。但是这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正确的犯错误的人,一类是错误的犯错误的人,什么叫正确的犯错误,你犯错误的时候,第一,你能够迅速知道错误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你干这事搞砸了,这个事情为什么搞砸,很可能是你做事的方法里头有一种搞砸的逻辑,你把逻辑和原则找出来,这就像丰田生产方式里头把错误地址,当你发现一个次品的时候,你要迅速在生产线上找到产生次品的生产地址。这样犯错误才有价值,每一次错误都让你更接近正确,这样就叫正确的犯错误。
还有一种人叫错误的犯错误,他在犯错误,他不知道自己在犯错误,他一直觉得自己很无辜,一直觉得这事搞砸了是因为他和他,反正不是因为我。他的行为方式里如果稍稍有一点反省能力,可能在5年前、10年前就知道这是一个搞砸的逻辑和原则,我把这个原则第一识别出来,到底是哪让它搞砸的,或者整体不行,我把这个原则抛弃。
原来这是行不通的,借钱不还不是一种很好的理财方式,起码把这个原则先否定了,跟人打交道的时候是予大于取还是取大于予,你慢慢的就知道任何行为、思维、表达里头都有一个原则,都有一个类似于底层代码的东西。你把它给识别出来,然后针对那个东西哪出了问题,就到那去看,原来是这个问题、这个原则、这个逻辑是该抛弃呢?还是该改进?这样你一步一步就变得聪明起来。
我们要学会管理这种心智、管理这种认知,大梦谁先觉,这是诸葛亮的十字箴言,那么聪明的人,在中国被认为是聪明的智慧的象征的人,还是在一直关注这个,如果大梦谁先觉。
你以为你清醒了,你以为真真切切,很可能你是在梦中,我很清醒,我掐大腿是真的,不是,它是一种梦还是一种你不知道的逻辑在支配着你,而你自己梦里走了千万里,醒来还是在床上,你很可能在做一件从一开始不值得做的事情,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是在一种诅咒的阴影下的一件事情,那你就醒过来,醒了它就没有了,这件事就结束了。
现在大家都在强调各种专业性,各种细致的实证的了解,但是另一方面我发现这几年来,大家的阅读悄悄有一个趋势,逐渐开始不太关心这些术的东西了,至少有一部分人发现这个术学来学去,第一个,学了好像没用。
第二个,这个术如果你讲专业性的话,它可以无限专业下去,你就是讲营销,你是卖化妆品还是卖化工产品,那个差别可大了,那是没有尽头的,往细部、往深处走的话,越来越专,越来越觉得难以找到靠谱的知识。
所以这些年来又出现了一种往上走的就是讲道的,比如说从零到一,它不是在告诉你怎么具体地去做销售,具体地怎么去融资,它是要告诉你做企业就是要做到如何实现从零到一,做困难的事情有时候更容易,你做10%的提高,有时候这个难度如何比实现十倍的增长更难。他讲的都是一些道的东西。
最近流行的达里奥的原则虽然有术的东西,他要强调原则是最重要的。前不久的马斯克,这个时代继乔布斯之后最神的人,他在讲第一性原理。
他认为,如果你找不到第一性原理,你做一些枝节性的东西的话,有时候就是越做越复杂,越想越复杂,有些时候有的人你愿意做华生还是做福尔摩斯。你看华生的特点就是每一个细节说起来他好像都知道,特别得清楚,你要让他说,他可以跟你说一整天。
但是有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他不会问正确的问题,他把所有的细节都说清楚了,但是一个关键的细节,当福尔摩斯问的时候,他看问题的角度跟华生的视野不太一样,他往往关注的是道的东西,第一性原理的东西。大家听起来觉得这很玄,破案怎么会有第一性原理。他会想罪犯是什么样的人,华生不管,华生只管现场。
所以我们今天需要知道的是这个背后一个事情的第一性原理,或者是这种道的东西,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是因为我们在术的层面沉浸太多,花的心思越多,往往就把自己给绕进去,也不是说术不重要,它只是说在今天我们由于追求了很多术以后,我们突然明白道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当你特别忽略它的时候,这个道以及跟道有关的,跟第一性原理有关的那个层面的。
还有就是算法的问题,所谓算法其实就是演算的方法、就是演算的规则,算法这个英文名字,就是这个人发明了四则运算,代数就是一些规则了,比如说方程式,左边和右边同时加上一个数和同时减去一个数是等值的。如果一个数从方程式的右边移到左边,一定要把正的变成负的,把负的变成正的,这是规则。当然,规则不是随便定的,它既是规则,也是规律,这就叫算法。
我们在没有知道算法之前,就像你说你认识了这四个人,你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你不知道资源之间的关系,资源传输模式,你可能就在瞎耽误工夫。
有一个例子,一个人在做销售的时候认识了一个人,原来他还认识那个人,新进又认识了一个人,他特别高兴,说这个人的权利比那个人的权利大,他觉得这笔生意一定能够搞定。
最后发现一年都没有搞定,原因是什么?第一,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很不好;第二是他们表面上的关系好像很好;第三就是那个好像权利小一点的人,他实际上在整个交易当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当你不知道他们之间的种种算法的时候,你再多的努力可能都是瞎耽误工夫。
天是怎么算的?我们知道天演论,就是叫进化论,进化论最早不叫进化论,而叫天演论,就是天在演化的这样一种理论。演是什么?演是演算,天在演算的过程当中的那个法则,那个规则,那个算法,进化论就是在讲天的算法。它没有讲宇宙,现在的演化论已经开始推到宇宙层面了,它讲的是生命的整个演化的演算方法。
但是在中国,可能是我们的通识教育不够,我们现在说的博士是叫专识,他特别专,他不博。尤其是在这个行当和那个行当之间的相通的地方,他找不到。
为什么要相通呢?我就在那钻就行了,爱因斯坦说得好,知识应该是一个T字形结构,它要有一定的相当的深度,同时它要有一个跨度,上面那一横不能太长,但是一定要有。
格局就是你心中有多大的格局,不仅是要大,而且维度要多。我们曾经在《伯凡·日知录》一开始我们就讲到明局和暗局,这个世界之所以最后有人总是要比别人胜出,原因很简单,就是他看到的很多的在90%的事情上跟普通人的反应不一样。
大家可以做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的测试,今天有哪几件事情我做的跟90%的人不一样?然后这一周我有哪些事情跟90%的人不一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成为那10%,这个世界有股市上永远是10%的人在赚90%的人的钱。但是,最有意思的是,90%的人都认为自己是那10%。
我们要真正成为那10%,就是跟90%的人不一样,他是需要好多的反常识、反本能,需要对自己进行认知地震,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认知微创伤,你曾经认为的天经地义的东西原来不是这样的。当然这是顺带说的一个话题,我特别欢迎大家去推荐这个专栏。
回答大家的问题,被踩死的蚂蚁知不知道人类的存在?
就是说蚂蚁生活在一个三维世界里头,但是它自定义了一个它自己的世界。胡塞尔讲的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世界跟我们实际所在的世界之间是有差别的,都是我们自定义出来的。蚂蚁为什么是个二维世界呢?
你把它放在一个圆球上,它可以永远在球上转来转去,它不认为自己是走不出球的,它认为只要前面没有东西挡着,我就能够走出去。这是它自定义的二维世界里的基本第一性原理,依据这个东西,它就不停地在这个球上走。
在一个二维的世界里,它怎么能够感受到三维世界的事情?那是完全没办法感受的,因为它不能想象一个长宽之外还有一个高,但是它自己一定是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多怪异的东西,天天像见了鬼似的。
偶尔有时候一个东西在这儿,怎么一会儿又没了,有时候走着走着,一下子一个东西被吹起来了。或者是我在一个树叶上的东西,一下子被吹得老远。还有,有时候不知道怎么了,一只无比大的东西下来把我们的无数千千万万的小伙伴在一秒钟之间给弄死了。
我相信蚂蚁如果有宗教的话,它一定会想象一种上帝,我们谁见过上帝?没见过,但是它会形成一种假设,一定有,但是又不知道是什么。它不一定是神,它可以是鬼,所以我们生活当中遇到不可解释的事情时,我们会说一句话,真是见了鬼了!
蚂蚁遇到麻烦的时候,包括它在快被踩死的时候,我相信它如果会说话的话,它一定会说真是见了鬼的。但是他不能想象人的存在。
但是,这些年我创业之后,我知道这个心态是错的。我且不说格局,就说利益。还是回到认知地图上来,你说我的认知地图不一样,我跟别人不一样,我拓展了新的维度。这就够了吗?
要知道世界上有两种生意能挣钱,第一种生意就是你知道绝大多数人的想法,你和绝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比如说张小龙就有这个本事,据说马化腾可以一秒钟变傻瓜,一秒钟就可以切换到和绝大多数人想法一样,互联网产品的大神都是这样的。
可是还有一种人和绝大多数人的想法不一样,这就是做投资的人。投资人一开始投资共享单车的时候,大家说这不是傻吗?
疯了吗?最后他们挣钱了,所以他跟绝大多数人想法不一样,吴老师讲,这就叫傻瓜窗口。所有人都说你傻,你投你就便宜,渐渐大家觉得这是机会,然后机会窗口就渐渐关闭,所有投资人干的都是这么回事。
两件事情居然同样挣钱,请注意它是反的,和绝大多数人想法一样,和绝大多数人相遇不一样,都能挣钱,为什么?回到认知上,为什么我们一直在说认知升级,不说认知扩展?人类社会很简单,你扩展了认知,然后把这个认知说服所有人都信,这就叫创新。
所以,万言归宗,要分享,分享不是一个道德上的高要求,分享就是建立优势,建立竞争力。
好,今天的《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这一课我认为是得到的第一课,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得到在做一件事,就是帮所有在自己的行业里,自己的队列中在艰难行进的人,我们并不是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而是用最低成本、最高效率、最省时间的方式推开人类智慧的一扇一扇大门,帮你建立多元思维模型。
你这辈子大概率是不会像吴老师那样读书了,你也不会学哲学了,你也不会去各个分门别类的,比如我刚才在办公室还在跟一个老师谈一门课,这门课专门讲英国是怎么崛起的。
这需要很深的历史学和档案学的功底才能搞清楚。你不会去学,但是推开这扇门,你就知道中国这一轮崛起,它的海外扩展过程跟几百年前的映照,地图大了,暂时不到那,影响的是你切实的脚下这一步。
所以为什么我说吴老师的这一课是得到通识第一课,我们推荐得到所有用户进来之后先学这一门课。因为你知道认知的宝贵,你也知道人类到目前为止有哪些最珍贵的我们的日常直觉经验不太一样的认知维度。
有了这样一个总课纲,后面得到给你提供的服务才能够更好的享用。所以,我们说这门课是得到通识第一课,不只是说它质量高,也不只是说吴老师本事大,确实它是开启了一扇门。
罗振宇:有人说没看第一季,能不能看懂第二季?我的回答就特别粗暴,你就买个第一季嘛。这个问题有什么难的?这个时代很多人说没有后悔药吃,我们就是专门卖后悔药的。
所以我们做的事情和大家平常看到的免费的邮箱、免费的新闻、免费的搜索,一毛钱、一块钱骑一次的共享单车本质上是一样的。事实上,我们正在享用这个时代给我们的红利,而不是要从你兜里掏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