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唤起生命的春天——专访北医三院骨科刘忠军教授
2008年,荣耀与灾难伴着中国蹒跚前行。然而,坎坷无法挡住我们的脚步,反而坚定了我们前行的信心,灾难并未抹却荣耀的光辉,反而更凸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坚强。
在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面前,在被灾难的阴霾笼罩的土地上,全国广大医疗卫生人员高扬救死扶伤的大旗,义无反顾的冲上了第一线。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与时间赛跑的那一刻,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回荡着一组组爱的交响曲,正是那些白衣战士,用他们的爱心和行动,谱写出了一幅幅异常壮丽而感人的篇章。
针对此次抗震救灾相关前线救助工作的最新进展,我们有幸采访了北医三院骨科的刘忠军教授教授。
记者: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我国乃至世界各地无数华夏儿女的心,全国各地政府及相关单位纷纷组织救援小分队奔赴震区一线,抗震救灾。同时,大家也知道:地震灾难中,受伤比例最大的骨折,那么,北医三院作为国家骨科首屈一指的重点医院,在此次医疗救援队伍的组织上做了哪些相应部署?
刘忠军教授:当发生人类自然灾难时,医务人员从来都责无旁贷。面对汶川地震后以肢体创伤和骨折为主的大量伤员,作为骨科医生,我们更要冲在第一线。当得知地震灾情消息的第一时间,我们北医三院骨科全体医护人员深深感受到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当即迅速拟定并向医院上报了应急医疗队的人选。
考虑到灾区的艰苦环境和具体需要,我们在选人时着重了两条:第一,身体和思想要过得硬,在生死线上能不退缩、挺得住;第二,临床业务要过硬,遇到疑难顽症也能手到病除,在医疗实战中担当得起"国家队"的角色。
回想那一刻,确实有一种庄严的使命感,觉得我们派出的医疗队要不负北医三院骨科"厚德仁术"的科训。同时我们也深知,北京医疗队在一定意义上还将传达着党中央对灾区的关怀。因此,我们绝对要向党中央,向灾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记者:据了解,我国卫生部先后共调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省市数万名应急医疗卫生救援人员,组成医疗组在灾区开展医疗救援工作。那么,北医三院骨科所派专家组在此次卫生部的医疗救灾统一部署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刘忠军教授:在数以万计的医疗救援大军中,北医三院骨科的几位医务人员可谓沧海一粟,他们所作出的贡献也只是整个医疗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然而,他们全力投入到灾民的救治中,连续数日坚持战斗,用透支的体力完成了惊人的工作量。
到达成都后的第一天晚上,由于挺进北川受阻,他们被分派在伤员最多的绵阳市中心医院承担救治任务。短短十来天,他们冒着余震的危险,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不少时候是在简陋的帐篷里)诊治伤病员一千余例,完成手术近百例,抢救危重伤员约三十例。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真正扮演了"国家队"的重要角色:一方面他们在奋力苦干的同时非常迅速地传回了救灾前线的重要信息,如迫切需要血液透析机,抗菌素告急,骨折固定术的内植物缺乏等,我们将他们反馈回的情况通过医院渠道在第一时间里报告给了卫生部,很好的为上级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了依据。
另一方面,他们充分发挥了北医三院骨科的专业技术优势,从进入医院伊始他们就因地制宜,很快制定起一整套病房巡视、查房和疑难病人的会诊讨论制度,使医疗和护理工作高效而有序,确保了医疗安全和质量。
在疑难重症的处理上他们更是不负众望,从容施展出在北医三院骨科练就的"真功夫",抢救危重病人接连取得成功,在当地解决了很多骨科领域的难题。面对骨科界公认的顽症——寰枢椎损伤,他们在北医三院后方同事的通力配合下成功进行了施治。
十几天过去了,他们的工作表现格外出色,不少伤员在面临被转运到其他条件更好的大城市时,纷纷表示谢绝,并声称 "我们最相信北医三院的医生"。期间,北京电视台曾记录并报道了其中的许多感人场景。
记者:我们从四川省药监局得知,此次灾情中由于外伤和骨伤灾民数量较大,出现了相关外伤药物严重短缺及匮乏的问题,那么,在药物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伤者护理方面应注意哪些事项?针对不同部位的骨伤,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救治措施?
刘忠军教授:此次灾情影响面较广,伤病员人数众多,给救援工作,特别是医疗救护工作带来极大压力。由于时间和条件等方面的诸多困难,不少肢体创伤或骨折的伤病员不能在第一时间里及时得到手术治疗。在这种情形下,一些必要的自救、简易治疗,以及科学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救灾前线,肢体受伤后,受伤部位的制动和保护很关键,因为骨折局部会由于异常活动而引发邻近组织结构的进一步损伤,特别要注意避免血管和神经的继发性损伤。在护理方法上,如果是四肢骨折,可用木板、木棍、树枝等物同伤肢绑在一起,起到夹板的作用,这样可以控制骨折断端的成角畸形并消除局部的异常活动。
另外,伤肢应尽量抬高一些,避免下垂,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如果是脊柱骨折,如颈椎、胸椎或腰椎受伤,则一定避免躯干的屈曲,特别是在搬运伤员时,一定要有人用手托起背部,使病人的躯干始终呈一条直线。
那种常见的一人用双手抓住病人腋下,另一人用双手抓住病人两只小腿的搬运法千万不要用于脊柱受伤者,那样极有可能造成因脊柱弯曲而导致的脊髓损伤,使病人出现瘫痪。
另外,压在肢体上的重物会造成神经和肌肉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出现水肿、坏死,肌肉坏死后所产生的有毒物质进入血液还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故应尽早设法移除,此外,开放的伤口会造成失血过多及感染,应尽早予以包扎。
在肢体创伤或骨折的护理方面要点包括:一要注意察看肢体远端皮肤的颜色和温度,例如,下肢受伤后如足部皮肤苍白及发凉,表明伤肢血液循环障碍,须马上处理;二要在受伤肢体固定制动的情况下作一些必要的活动,如下肢受伤用夹板绑扎固定后,应鼓励病人多做足部屈伸及肌肉绷劲运动,这样有利于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减轻水肿,同时避免血栓的形成。
记者:我们知道,震灾虽然发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是灾后重建及受伤灾民的身体康复和心灵抚慰也是大家颇为关注的话题,那么,三院骨科在对灾区医生的继续教育扶持及相关指导方面将做出哪些努力?
刘忠军教授:紧急救援后的灾后重建,包括受伤灾民的身体治疗和康复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超乎寻常的工作量单靠灾区医生的力量恐怕很难完成。北医三院骨科将做出不懈努力,继续协助灾区医生完成好日后繁重的任务。
我们北医三院骨科的主要优势在于具有较高的学术和专业技术水平。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加强同灾区医生的联系与沟通,通过讨论、会诊等方式重点解决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问题。
在同灾区医生合作的过程中不仅从人力物力上进行具体增援,更要注重毫无保留地向灾区医生传授我们业已掌握的经验和技术,比如,可以根据伤病员诊治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同灾区医生开展专题研讨或有目的地进行专项培训, 力争在灾区留下一支由灾区医生组成的能够达到北医三院骨科相同水准的永久性医疗队。
如能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对灾区的贡献恐怕就远远大于多治了一些病人和多做了一些手术。让灾区人民在重建后的家园里享受美好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这也是我们北医三院骨科人最真诚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