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儿子李奉三 李大钊孙子谈祖父如何从农村孩子成为一名革命领袖
新华网5月4日电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新华网推出“时代先锋 民族脊梁”——“双百”人物和时代先锋系列访谈。邀请10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双百”人物和时代先锋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及家属,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分享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人生感悟。
5月4日,新华网推出系列访谈第一期,邀请“双百”人物李大钊的孙子、水利部水文局主任工程师李亚中,“双百”人物、十七大代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宋鱼水与网友进行交流。
[主持人]今天是5月4号,92年前“五四”运动爆发,李大钊是这场爱国运动的领导者之一。所以今天我们进行这个访谈也有特殊的意义。大家在这个时候也会思考一个问题,李大钊在当时是30几岁的青年人,是什么力量支撑他能够作出区别于他人的选择,能够从一个农村子弟成长为一个革命领袖?
[李亚中]我感觉还不能完全说是区别于他人,因为有一批人,这些人都是具有我爷爷一样的精神,他们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期的党员。爷爷是他们中间的一员,爷爷跟他们相比只是由于机遇的关系,更早的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他怎么从一个农村孩子成为一个革命领袖?我觉得分析起来,应该有当时的历史环境,有他家乡的人文地理环境,也有他所受的家庭教育,同时还有自己本人的立志和抱负。
从历史环境来说,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祖国面临着危亡的局面。而这个时候的中国老百姓是生活在万般苦难之中。爷爷作为当时的一名普通人,也是亲身亲历了这种苦难
家乡的人文地理环境,祖父的家庭是河北省捞挺,这个地方有一个特点,当地民风淳朴,同时当地人非常关心国事和时事,就是老百姓有关心国事和时事的传统。同时,他们家乡还有一个风俗,就是不管再穷,只要有口饭吃,卖田卖地也要把自己的子女,主要是男孩,送上学去读书。
这是家乡的习俗,所以造成我爷爷有这份土壤。再有就是家庭教育。我祖父其实挺悲惨的,他还没出生时父亲就已经病逝,在他出生前9个月的时候,祖父的父亲病逝了。出生以后,不足一年,她的母亲也过世了。
所以不足一岁就成为孤儿,是他的祖父带大的,也就是老爷爷带大的。老爷爷对他要求非常严格,也是望子成龙,也想把他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才,所以在保证他受良好教育的同时,对他也进行了很好的道德教育。
比如经常给他讲做人的道理,经常给他念叨人民大众的苦楚。当时农村也有涉及赌博的各种游戏,他下了学不允许他去,结果他有一次就去了。老爷爷看他下了学不回家,就到村口看,看他在那堆人群里扎着呢。他不堵,但是老爷爷坚决不让他参与,看都不让看。
等他回来就问你干什么去了,怎么这么晚没有回来。因为我爷爷从小就是一个很诚实的人,说去看他们玩赌博游戏了。老爷爷当时就跟他说,我不是不允许你看吗?现在你看了,你自己觉得应该怎么接受处罚呢?他说那我就干活吧。
老爷爷说好,你到我们房顶上把草好好整理整理。结果上去干了一两个小时,他的几个表姑给他说情,老爷爷也觉得惩罚够了,有人说情就让他下来了。以后我爷爷再也没有去看这种游戏。所以一个家庭的良好教育也是他后来成长成这样一个伟大任务的重要环境。
再有就是需要有本人的立志和远大的抱负。但是前面三个因素很重要,没有前三个方面的因素,自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抱负。他从小就有一个远大的抱负,就是为广大苦难群众谋出路。他一开始应该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者,他开始摸索的路还是很长的,一开始他搞法律救国,但是法律在那个年代起不到主导的作用,因为那个时候军阀混战,没有任何理由就可以把你杀掉。
所以我爷爷上的是北洋法制专科学校,现在叫天津法制大学。后来他感觉这样还救不了国,还得再找,所以他就出国留学了。
后来他在日本学政治本科,就是在这种学习中,他接触了社会主义的思想,接触以后,他感觉这个思想好象很有意思,他就开始研究。从1913年到1916年,他在日本留学期间,等于接触到这种思想,并且开始了研究。
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取得的胜利,这样就使他坚信了马克思主义能为我们中国走出被压迫、被侵略、人民深受苦难的局面。所以他就从资本主义的民主主义者转为了共产主义者,这是在1918年到1919年期间,正式完成了这个转变,也是摸索了很久。
标志就是他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这篇论文里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我觉得大概转变和发展过程就讲这么多,后来就逐步成为革命领袖,但是前面摸索的路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