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骝陵墓 王陵大墓系列之四:河南安阳袁林(袁世凯墓)
河南安阳,因殷墟而闻名于世,中国第七大古都。而距离殷墟遗址不远处的一座近代墓园却鲜为人知,这座墓园因为领袖指示做“反面教材”而得以保存,这里埋葬的是近代中国最为显赫、也最具争议的大人物——袁世凯。
袁世凯的名字,作为国人都不应该陌生,他是北洋军阀的鼻祖,他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他还是曾复辟帝制的“洪宪皇帝”。在国共两党的教材中都是地道的反面人物。历史需要回头看,有时候需要很多年,重新回溯到历史时点上去评说。曾经何时,曹操、曾国藩也都是负面人物的代表,但如今正面的评价占了主流观点。这篇博文不是重新点评袁世凯的,所以点到为止,更多通过拍摄给朋友们介绍一下他的墓园。
上文一直在用“墓园”这个词,而不是“陵墓”。因为秦代之后只有皇帝和皇后的墓可以称为“陵”。在袁世凯去世后,他的长子袁克定要求称为“袁陵”。而当时当政的徐世昌却对之明确反对,他说:“项城生前称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宝,且已取消洪宪年号,如果采取袁陵之名,实为不妥。
林与陵谐音,《说文解字》上所载陵与林二字又可以互相借用,避陵之名,仍陵之实”。于是这座墓园正式定名“袁林”,而目前景区的名字亦为“袁公林”,这里的一个“公”字含义很深刻。
袁世凯的祖籍是河南项城,为什么墓地选在了安阳呢?这是他的遗愿——“扶柩回籍,葬我洹上”。
安阳有个洹上村,相传几千年前商朝名相伊尹因朝中遭人诽谤,而到洹上村隐居三年,后来商王亲自到洹上村迎他复任。同时安阳也是袁世凯的远祖袁绍的发祥之地(不知道他怎么论的家谱),所以袁世凯觉得洹上村对自己是一块吉祥福地。当他在小站训练北洋六镇新兵的时候,就买下了这里的二百多亩土地。后来收到朝廷排挤,于是就托病隐居到洹上村。所以后来才有了归葬这里的情结。
袁林的设计者是德国的工程师,它的建筑“仿明陵而略小”。主体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糙石桥、清白石桥、牌楼门、望柱、石像生、碑亭、东西值房、堂院大门、大丹陛、东西配殿、景仁堂、墓台。
这幅老照片是德国飞行员格拉夫·楚·卡斯特在1933-1936年间航拍下的袁林。
袁林建筑的总体设计,有其独特之处,在我国陵墓建筑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其特点是“中西合璧”,堂院以前的部分是中国明清陵寝的风格,后边大墓部分是西洋陵寝的建筑风格。
袁林的牌楼是用铁筋洋灰石子筑就,这在中国陵墓建筑史上极为少见。当年,为了修建这座陵墓,北洋政府专门从日本进口了大量水泥。如今,这六柱五楼冲天式的高大牌楼,雄居神道中央。而在它的每个柱子顶端都盘踞着一个阔口仰面的神兽——望天吼。
牌楼两旁,汉白玉质的望柱、石像生遥遥相对。
望柱,是袁林陵地的标志,高一丈五尺,耸立于基座之上。柱身六面,满饰花纹。上面的花纹称为“章”,因为总共有十二种,所以称作“十二章纹”。十二章纹是中国传统的帝王专用纹样,它以黼黻为中心,四周围绕着日、月、星、龙等不同的图案。
神道两旁的文武翁仲最能体现袁林时代特色。它们真人般大小而略胖,完全是袁世凯执政时期的装束。另外三对石像生为虎、马、狮子,雕刻风格都与明清皇陵不同,颇有一点卡通特征呢。
○ 石像生——文臣
○ 石像生——武将
○ 石像生——虎
○ 石像生——马
○ 石像生——狮
碑亭,面阔三间,亭内伏卧着一座巨大的石雕,叫作赑屃。
墓碑高5.5米,雕刻出了数条蟠龙。墓碑正面则镌刻“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端楷大字,这出自于徐世昌的手笔。
转过碑亭,便来到堂院前。堂院是袁林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堂院大门,为单檐歇山顶建筑,上覆绿琉璃瓦,面阔三间。(清代皇帝皇后陵墓都是黄琉璃瓦,而嫔妃亲王公主等园寝为绿琉璃瓦。)
堂院是一组四合院式样的建筑,由景仁堂和东、西配殿组成。
景仁堂居中,是当年来祭祀袁世凯的地方。室内设有供桌、灵位以及袁世凯生前的衣冠剑带。而东西配殿则作为其他高级官员休息的地方。
如今的景仁堂中供奉有袁世凯的画像,以及相关展览。其中一幅袁世凯的手书,和曾经穿过的中华民国大总统和洪宪皇帝礼服颇为显眼。
在院内神道的中央,原来还陈列着一座风磨铜鼎炉,解放前遗失,只留下了一个汉白玉的基座,目前已仿制复原了铜鼎炉。
景仁殿展览中也有袁世凯后人拜谒时的手书。
据记载,袁世凯共有1妻9妾,共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17个儿子又为袁世凯生了22个孙子、25个孙女,儿孙总和达79人。当然其中既有长子袁克定这样一心相当“太子爷”的纨绔,但更多子孙均已成为各行业的精英人物。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他次子袁克文之子——袁家骝(1912-2003),世界级物理学家,其夫人吴健雄更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
穿过堂院侧门,即达袁世凯的墓庐坟丘。
这里与前面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一派欧式元素。罗马式的大柱子、浑铁铸就的大铁门、青石砌成的墓庐,据说是仿照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濒河庐墓的设计。
墓台前的大铁门是呈“山”字形,以浑铁铸成,镶嵌在西洋柱廊式的白石双柱之间。铁门的上端各有一个八角徽章,徽章的中心仍是十二章纹,反复强调着墓主人的独特身份。
墓庐作圆形,由三层台阶隆起,周围雕有十二尊石狮,更加显示出了一种威严之势。
这座坟丘是平地起墓,先打地基再建墓室,而不是传统的墓室地宫在地下修建。设计中墓室分为左、右两个。左墓室用来安葬袁世凯,而右墓室则留给了他的原配夫人于氏。为起到保护的目的,在砖砌的墓室外又加上了一层一米多厚的钢筋水泥作为外框,所以非常坚固。
坟丘前有类似明清皇陵中的“石五供”祭台。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在中南海的居所病逝。6月8日棺殓后,停柩于中南海怀仁堂接受吊唁21天。6月28日,灵柩发引奉移河南彰德(今安阳)。8月23日“巳时发引”,用80人大杠将灵柩抬到墓地安葬。当时墓地工程尚未完竣,仅已略具雏形。
袁世凯墓修建时花费了两年的时间,于1916年6月袁死后开始筹建,1918年6月竣工,是由当时的河南省省长田文烈负责督修的。《袁公林墓工报告》中记载:占地一百三十八亩九分八厘八毫六丝九忽,支出银圆七十三万二千七百五十四元一角九分一厘。
之后内战及抗战过程中,袁世凯墓园及周边树木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1952年10月,领袖参观袁林后曾做出指示,要把袁林保护起来,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后人......这才使得这座“窃国大盗”的坟墓经历文革而未被捣毁。真是造化弄人呀,两千年“圣人”孔林不保,不足百年“国盗”袁林无恙!
后记:
建立中华民国的代表人物一定是两个人,袁世凯与孙中山!以今天来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狭隘的,“中华帝国洪宪皇帝”更是一出闹剧。袁世凯1916年死了,孙中山活到1925年。这两个大人物的下葬,都是轰动一时的大事,墓地都是自己生前选的意向。
袁大总统墓在河南安阳,就是殷墟那个地方。据说当时袁克定要叫陵,徐世昌不同意,最后叫了“袁林”。领袖1952年说这个坟可以当反面教材,就奇迹般的度过了文革。孙国父的墓在南京钟山,一直叫中山陵,刻上了“天下为公”。卫星地图同比例尺,对比一下这两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