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红海行动》中的小细节 揭秘电影成功的原因!
近期上映的国产战争题材电影《红海行动》,是春节档票房口碑俱佳的热门电影,掀起了一波观影和讨论的热潮。
作为「医生」,看这类战争动作片会犯「职业病」——重点关注一些战伤场面。国产电影在写实这块一直做得很差,但是《红海行动》却让人对国产电影有了改观。
今天丁香医生就带大家以一种特殊的视角,看看《红海行动》中不为人知的细节。
▼ 《红海行动》的主演
▼ 给丁香医生点赞的男主角张译
现代战争中各类火器对人造成的伤害数不胜数,很多人死亡不是简简单单被子弹穿透,爆炸、火焰烧灼等等都会让战场的尸体呈现非常可怕的模样。
国内大部分电影描写这种场景时,多是直接找群众演员躺在那儿,扮演死尸。
然而实际上,战场上很多死尸是这样的:
这是 08 年俄格战争新闻照片,挑了一张没那么可怕的给大家瞧瞧(注意前面的焦尸)。
而在《红海行动》开头第一场城市作战里,很多特写给了被打死的政府军,大部分尸体都是残缺不全,倒毙在车辆附近的尸体,都是浑身灼烧,形如焦炭,十分震撼,也十分真实。
在第二场车队遇伏的战斗里,运送平民的巴士被迫击炮弹击中,满车都是残肢伤员。
蛟龙小队的医疗兵陆琛在救人时,对于有生命体征的伤员,优先救援。
其中有一个伤员腿被炸断,陆琛让队友用刀切割掉连着的皮肉,先把人救出去,这点很符合危险环境里「丢车保帅」的救援原则。
救人要紧,尤其是危险关头,哪怕截肢也要救人。
车队伏击战一开始,负责殿后的政府军装甲车刚准备开门放下步兵,结果被尾随的恐怖分子重机枪扫射了车内,仔细看的话,你能看到车里的政府军士兵全部是被打烂的,各种断肢乱飞。
12.7 mm 口径以上的子弹击中人体时,因为威力巨大,往往可以把人撕碎,击中手臂飞手,击中大腿飞腿的事常有发生,甚至可能把人拦腰打断。
机枪手张天德(石头),在最后的追逐作战里被车顶而来的子弹划伤左侧面部。
子弹自上而下撕开了石头的左颊,造成口腔破裂,露出牙齿。
口腔是人言语发音最后的成型器官,一旦破裂,会导致说话困难,吐字不清,所以石头中弹后到牺牲的最后几分钟里,一直在发怒地狂吼。
但声音都是从喉咙里出来的,他已无法清晰吐字,无法和佟莉、陆琛顺畅交流。
三人小队在城市里最后据点作战时,随行的中东小妹妹腿部中弹,在后面医疗兵陆琛的救援里,可以看出是腿部动脉被打穿。
陆琛的处理方式是用止血钳夹住动脉,然后直接用绷带连同止血钳一起包扎裹住。
当时外面枪林弹雨,陆琛随时都要投入战斗,不能在小姑娘身上花太多时间,所以这种处理方式是可以理解的。
医疗兵陆琛在最后捡起敌人投进窗户的手雷准备反丢出去的时候,手臂被炸断,有一些人质疑手雷威力那么大为什么没把他炸死。
其实这段内容,不知道导演是有意还是无意,致敬当年著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英雄丁晓兵。
▼ 反投手雷救战友的断臂英雄丁晓兵
《红海行动》中不为人知的细节,主演都点赞了
图片来源:网络
84 年两山轮战时,丁晓兵作为侦察兵深入越军阵地捕俘,当时为了掩护战友,他捡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反投回去。
结果手雷在出手的瞬间爆炸,丁的整条右臂被炸的只连一点皮肉。他当时忍痛用刀割断残肢,把断手插在腰间,翻山越岭 4 小时和战友们带着俘虏返回阵地。
可以说陆琛最后的受伤情况和丁晓兵非常相似。
此外,陆琛在断手之后,迅速从包里拿出一个带状物品处理伤口。
他拿的是旋压式止血带(TQ)。
这种止血带以旋压止血的方式,用于四肢的动脉的出血处理,使用时套在受伤肢体上,旋转固定棒勒紧止血,以免大出血死亡。
欧美国家军队大规模配发 TQ,这几年国内也配发了,16 年中国维和部队在南苏丹遇袭的新闻图片里,还能看到解放军使用这种止血带。
虽然影片有一些漏洞和不合常理的地方,但是在战场写实这块,《红海行动》可以说是国产电影里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