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割去双乳,拒绝为希特勒敬礼,被人骂荡妇也无所畏惧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
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
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有的人从出生开始,就被注定孤独。
这是命运的刁难,这是上帝的责罚。
只不过对有些人,这是坚强的开始。
她说:我的名字叫英格丽。
我活泼,恼人,固执且疯狂。
她曾经征服好莱坞,
是深受爱戴的“好莱坞第一夫人”。
她却在后来情感出轨,受人唾骂,
成为人人憎恶的“票房毒药”。
没有谁能像她那样活得真实,
一辈子顺流逆流,
却只为没做过的事后悔。
没有谁能像她那样活得精彩,
三次荣获电影的至高荣誉奥斯卡金像奖。
也没有谁能像她那样离开得那样从容,
轻尝了最后一口香槟微笑着归去。
她的名字叫:英格丽·褒曼。
褒曼于1915年出生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父亲是瑞典人,母亲是德国人。
家庭原本在斯德哥尔摩城里的海滨大道经营一家相馆,兼售相框和相机,一家人日子过得相对富足。
无奈的是,母亲在褒曼3岁的时候,突发胃病,永远的离开了这个深爱的家。
幼年的褒曼在失去母爱的环境里磕磕绊绊的成长,随父亲一同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
父亲是一位艺术家,酷爱绘画和摄影。在父亲的影响下,褒曼渐渐继承了他的艺术细胞。
然而好景不长,在她12岁那年,父亲因癌去世。
接连失去两位至亲的褒曼已然走投无路。万般无奈下,家族中一位姨妈收留了她。
可谁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半年后,这位姨妈因心脏病撒手人寰。
后来,她又搬到另一位姨妈赫尔达家居住,自此,生活才算稳定。但这也是个大家庭,她需要和姨妈家的四个孩子一起生活。
从小就寄人篱下的褒曼,
变得敏感而羞怯。
好在天可怜见,
这位赫尔达女士,
并没有怠慢这个非亲生的小姑娘,
反而给褒曼留出独立的房间。
甚至为了褒曼的艺术梦想,
到马路边的广告牌,
甚至在男女主人公的对白里,
褒曼都曾数次出现。
她用努力奋斗赢得尊重,
她用坚持正义赢得掌声。
她以勇敢诠释为爱痴狂,
她以生命注解敢爱敢恨。
她的一生,
单纯、善良、博爱。
她是极具魅力的演员,
她亦是风华绝代的女子。
她是不可复制的传奇。
正如她的墓志铭一般:
这里躺着一位伟大的演员,
直到她生活的最后一刻,
她还在演戏。
将她送入了斯德哥尔摩
最昂贵的兰心学校。
家庭的巨变,
环境的磨砺,
让褒曼从小就变得听话懂事。
凭借自身的努力及天赋,褒曼在18岁时高中毕业,并且考入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学习表演,自此开启了她走向影坛的道路。
而这一年,褒曼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男人——彼得·林斯特龙,是一位英俊的牙医。三年后,两人喜结连理。
这时的褒曼事业稳定,家庭幸福。
她成了被上帝眷顾的宠儿。
此时的褒曼已然在瑞典小有名气。她所主演的电影《寒夜琴挑》被好莱坞制片人大卫·塞茨尼克一眼相中,热忱地邀请她到好莱坞发展,拍摄美国版的《寒夜琴挑》。
去往好莱坞的道路,
毕竟不是轻松的,
首先就得从语言学起。
而且好莱坞的大佬们,
要求褒曼要改名字并且整顿形象。
但一身傲骨的褒曼岂能为他人屈服?
在此之前,德国拍片的时候,
希特勒进入现场,
她当场就拒绝对希特勒行纳粹式敬礼。
好莱坞又能怎样?
果然不负众望,影片大获成功。
褒曼用自己精湛的演技,
赢得了好莱坞一致的承认。
而此时,她的女儿出生不久,她在事业与家庭的权衡间变得摇摆不定。但深爱她的丈夫表现了惊人的大度,让她放手在事业上用力拼搏。
正因为有了温暖的家庭作后盾,
褒曼迎来了她的事业中最重要的阶段。
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人生中的代表作。
1942年,她与亨弗莱·鲍嘉主演了历史经典影片《卡萨布兰卡》。
这部影片后来被美国电影协会评为“百年影史上最伟大的爱情电影第一名”,荣获多项奥斯卡大奖。
接下来的三年,褒曼一鼓作气主演了多部影片,包括:1943年的个人首部彩色电影《战地钟声》,凭借此片获得奥斯卡提名。
1944年,
令人惊诧的是,这一天,亦是她67岁的生日。
她去世后,为了纪念她,
把一种红色的玫瑰命名为“英格丽·褒曼”。
很明显,她是活在了后人的心里。
2017年,斩获多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爱乐之城》,正是向这位当年的传奇人物施以致敬。
影片中从米娅卧室中的巨大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