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四年 首度纪录华晨宇私密世界:被否定的偶像

2017-10-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题记:"世界有二极,一极是华晨宇,另一极隔他相望."--审完了他纪录片最后一帧,我写了一句话. 这位13年快男冠军,以唱了首没词的怪歌出道.
题记:“世界有二极,一极是华晨宇,另一极隔他相望。”——审完了他纪录片最后一帧,我写了一句话。
这位13年快男冠军,以唱了首没词的怪歌出道。他不写情歌,不写词,只写过一句:why nobody fight。参加《明日之子》,当唯一一位二次元(虚拟)选手荷兹被淘汰,华晨宇潸然泪下,他说想到了自己。
从盛夏到入冬,我们用镜头纪录了他私下生活和工作,有些瞬间可能连他自己都忘记了。
看完了所有素材,我还是很好奇,一个曾试图和周遭保持距离的人,如何面对这世界避不开的沉重?
这个纪录片,献给所有曾被反对的人。

【没有情歌的偶像】

华晨宇微博有千万粉丝,发一条微博转发量几万起。最高上百万,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生日、发新歌、开演唱会亦或是……自拍时……他被爱戴的情况,和这时代所有偶像差不多。 橘子君独家福利!关注橘子娱乐 微 信 公 众 号 :(juziyule),发送“华晨宇”,查看明星独家新闻,还有可能获得明星独家照片套装~快关注起来吧!但似乎也有点不一样。不过我并不十分了解他。我仅在无数发布会、品牌活动以及颁奖礼上见过华晨宇,每次他都会唱歌,声音非常大,嘴巴张很大,曲风不甜不腻也不骚,就连人声伴奏音量都很高。作为路人,看见他,我眉头有时会锁住。 偶像不就是应该给人舒服的感觉么?即使不喜欢这个人,那至少也会让你昏昏欲睡,就像是看少女团跳广场舞,怪蜀黍虽不会跳,但心头也会有些小邪念。但华晨宇给我的感觉,不一样,他的状态,就像是着了魔。而我进不去他的世界。我试着听了听华晨宇的歌,初听能入耳的,甚少,不是不好,而是不讨喜。他专辑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的小情歌,歌名也较为抽象《国王与乞丐》、《逃离乌托邦》、《变相怪杰》……亦或是《智商二五零》。拜托,你赏个“爱”字不好么?他没有一首歌是在讨好你。 天时地利人和,终于有一天,我们和这个选题相遇了,这次的任务叫华晨宇,周围人们拍手叫好,花花耶!粉丝可多了呢!!!!!我问:“然后咧?”他们:他好像zheng了……jia里好像很……他真的好看么……我好像听过他唱的……哦,不好意思,我记不清了…… 我知道,在我周围,绝难找到试图想真正了解他的同类,而我并不想打扰粉丝,他们只能印证,而不是能给我想要的答案。做一个人的采访,绝非易事,也不讨喜。干嘛非要绞尽脑汁地弄明白一个人呢,你又不和ta结婚。遇到超火的,你可能把握不住;遇到不火的,又没成就感。大多数从我世界路过的明星,都从文章视频发布的那一刻,彻底从我的脑海消失了。只有少数在留下了一两帧画面,等到别人问起我的阅历,吹起我的牛皮。 我想说的是,华晨宇不属于,我上一段说的任何人中的一种。对,他,太特别。

【不喜欢“他”】

如果你愿意查查,这些信息都是你几秒钟可以搞定——华晨宇是90年出道4年吃过27年咸盐/年少成名很聪明/粉丝知道他是因快男比赛/他唱无字歌很奇怪/有评委老师听会无奈/中间自己还想要退赛/基本自己写歌/出过3张专辑算是很多/主打歌意像差不多/微光烟火尘埃以及卡西莫多/参加过真人秀刺激过观众/说他不会生活思维太freestyle/Ps:原谅我有些实在押韵不了/如果你再愿意深入了解点,这些信息都是你几小时可以搞定的—— “《悟空传》片方要求他创作像《齐天大圣》一样燃的歌,他说要了解电影才能创作,最后在家关了两天写了悲燃的《齐天》”“参加《花少》第一次看到海,他第一反应就是去喝,为什么书本上说的就是对的。他一定亲嘴尝咸”“小时候并不喜欢音乐,后来无意中,写了首曲子,唱完满头大汗很爽,于是爱上了”“从小父母离异,和父亲生活。父亲经常出门,常年一个人”“快男拿冠军那天,是父亲第一次夸自己”“上学见到老师第一句,说我能不能做最后一排角落里”“他喜欢在旁边观察别人的游戏,自己却从来不参与”“快男当初他想退赛,导演组从凌晨两点劝到了天亮” 如果你有点爱上了他,这些细节,是你可以品味的—— 1.他创作时,喜欢待在密闭小黑屋2.进了家门,第一件事,反锁门3.他每次唱张国荣《我》,就会流泪4.他写歌从不会和人分享,甚至不会拿出来写成谱子,只藏在脑海里5.他喜欢写小调歌曲,用色彩暗淡的和弦6.他特别怕热,能待在5度的屋子里7.他经常用火星人,透明人来形容自己 如果上面的信息点都能记住,我该琢磨的是——一个时常游离在边缘,又有很强烈主观意识的男孩,究竟是怎样挨过企图将他同化的周遭,做到这点,真的容易么?

【活在反对中】

华晨宇曾在接受《可凡倾听》时,描述过他成长的境遇——没人告诉他或是示范,正确的事情应该怎样,他只能自己去感受一切。从小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自己独自在家,父亲有时会雇佣人来陪他,但他往往会赶佣人走,而父亲偶尔回来一次,他又极度不适应,他早就习惯了一个人生活。在获得快男冠军之前,父亲从未表扬过他。 华晨宇很少去学校,即使去学校,也一定是要么迟到,要么第一个离开,他害怕人多的地方,跟人说话会压迫感,但从来也不惹事,却也挨了老师不少批评。 就算上了音乐学院,他专业学流行音乐演唱,也不太和同班同学聊天,同学都在讨论这个人唱歌是不是很厉害,这个人能唱很高的歌,理念是歌唱的好不好,而不是好不听好听。他更愿意和自己乐队的人待在一起,华晨宇听电台,私下听的都是国外的音乐。 有次,他的老师给自己带的学生做了一个排名,华晨宇被排到了最后。就算是华晨宇出道,就像他在《明日之子》舞台说的那样,自己也经常被人说成是“外星人”、“神经病”、“火星人”,这让我想起,当我试图邀请路人来参加他的演唱会,有些人明确表达“不喜欢他”,这点是我在之前类似的调查中,没有过的感受。 是的,这个人,从小到大,一直面对的就是别人的反对声,这个声音里面掺杂了很多人,父母老师以及同学后来演变成了公众。

华晨宇多次讲过,6岁自己就学了音乐,直到15岁。初三毕业的那个暑假,有天,他在钢琴上,弹了起码有半个小时,他一直在唱,可我不知道在唱什么,音乐一直在延续下去,唱完之后,华晨宇满头大汗。 常年的负能量在音乐中得到了释放,这一刻,华晨宇从心底爱上了音乐。华晨宇是幸运的,因为音乐,他的人生获得了别人的支持,有了存在于世的合理性。但我想的是,更多类似像华晨宇这样的人,是否最后都“泯然众人矣”了呢?他曾用常年躲在角落里的文学人物,卡西莫多状态来比喻自己。“白天是属于所有人的,为什么只能给我黑暗”——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写道。

【被否定的人】

最后一段,我想以,那次采访华晨宇有关音乐的一段论述作为结尾——我叫华晨宇,我经常被人否定。 前段时间,作为《明日之子》星推官,当里面唯一一位二次元选手荷兹被淘汰时,我哭了,这么一个好的东西,突然要消失了的话,我会有一点点很惋惜,这是一种新文化,他不一定留在《明日之子》这个舞台上,但他也应该留在大众的视线里,我会怕它再也不出现了,他的团队放弃他了,可能这个人从此没了,会让我很难过。 他在舞台上也说,可能他不适合这个舞台,他被淘汰,我是能理解的。他在跟毛不易在PK时,毛不易音乐比荷兹做的这个要好一些。他可以离开《明日之子》舞台,但是他不应该离开我们这个次元。 荷兹让我想到了自己。上学时,记得当时我老师有几个学生,这个老师就说,他给学生们做了一个排名,我是他学生里面最不好的。 我唱歌发声位置并不纯按照他教的所谓“科学”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它会让我失去对音乐追求和想要的美感。我理解的是,唱流行音乐没有特别固定的一个发声方法,也没最科学的发声方法,怎么唱你都会耗嗓子。只是有人要用你一个所谓科学的发声法,这样你可以唱得时间久一点,比如能唱到60岁,70岁,但一些人用不是很科学的发声法,可能只唱到50岁。我的理念是,人生那么长,如果说因为这种唱法,让我只唱到40岁的话,可是这40岁之前我用的是我,我觉得这种音乐是最美的,用这个音色是最美的,它是在我最好的一个时间段来去做一个最美的事情,哪怕时间不长,我也觉得OK。但是用所谓科学发声方法,影响到音乐美感的话,虽然我能唱到60岁,甚至一辈子,但这辈子都平平淡淡的,那不是我想要的那种东西了。 于是,我很直白地跟老师说,我不想学了。后来我自己开始写歌,写一些没有歌词的歌。当我有一天拿出来给人听时,也会被人否定,有些人听不懂,他们不知道我在写什么。说我是火星人之类的。我写过一首歌叫《Why Nobody Fights》从头到尾就这一句歌词,从头到尾就一个旋律,我当时写这首歌时,并没觉得它这个歌词是最重要的。我只是想要一个歌词它能够表达这个歌的情绪,一句歌词就足矣。我的理念是:我只是想通过旋律来表达一个情绪,一个我想表达的东西,不一定需要词,这时候歌词对于这首歌来说已经是多余的了。旋律已经把情绪表达的很清晰了,你听了之后就会有难受或者有其他感觉。

事实上,尤其中国人,很容易忽略音乐,大部分人其实不懂音乐。在正常人的脑袋里面,他们把音乐大部分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慢歌,所谓的情歌;一种就是快歌,但其实音乐是很多种风格的,只是很多人解释不出来,因为没有学过嘛。这时候大部分人会看歌词,比如说我心情不好时,我需要看的是歌词,我才会有感觉。但其实中国人也会选择去听很多国外的音乐,在听国外音乐时,他们可能并没有太懂这个歌词,而是先听这个音乐,哇这个歌好好听,我才去听,听完之后,才会去研究这个歌词。很多交响乐,甚至很多电影配乐,在看一个画面时,突然一个背景音乐响起来,就会让人或哭或兴奋,而往往这些音乐是没歌词的。说到词,如果说纯为词考虑而忽略音乐的话,很多人在做这个事情,他们可能很会写词,但音乐很一般,甚至自己不太懂音乐,只是写了很容易套的一种旋律,写完之后配上一个很好的词,感觉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歌,因为词好。写一种很好的词配上一个很套的旋律,就会很受市场的关注,那这样的人,他应该去当一个诗人,不应该来做音乐。 有一件事情其实很有意思,很多听歌的人,还有很多国内一些乐评人,之前大部分都会说中国没有好的音乐,华语乐坛已死,或者说是中国根本没有一首能够拿得出手到世界的音乐,一边这样说,一边这些人会去挺那些从音乐性上来是一种很套路的音乐。到现在很多人还在写二十年前的音乐,我就不举例子了,而且很多人爱听,这首歌一出来,歌词很好,很接地气,很触动自己的心,然后大家都去各种转发,包括很多乐评人也会去转发,说这个歌是多么多么好,能够写出一大段乐评来。一边去推崇这样的音乐,一边又说华语乐坛已死,往往这样的音乐,拿到国外的话,当外国人听不懂你词的时候,纯听你的音乐,听到20秒可能就关掉了。每个人生下来,都有一个能做到别人做不了的事情。而我的世界就是音乐。 这个纪录片,献给所有曾经被反对直到今天还在被反对的人。

(策划、采访/王帅 导演/哥斯达坤叔 摄像/海东 摄影/克里木 百全 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