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2017-09-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受司马迁把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为完成父亲的遗愿矢之不渝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师指板书,生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语,也初步阅读了这篇文章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和纸,进行听写练习。

入狱   酷刑   发愤   耻辱  前无古人  辉煌巨著

出示课件2

检查听写情况。

二、读书方法指导

引导学生背诵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读书对于我们学生是那么的重要,因此,我们就要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你们学会了哪些读书方法?

预设1:我学会了读书做记号。

预设2:我知道什么是精读和泛读。

师:说得不错。有人说读书有两种境界,达到这两种境界才算是真正的读书。想知道是哪两种境界吗?

生:想!

师:我来告诉大家,这第一种境界就是把书“读薄”(板书:读薄)。什么是把书读薄呢?就是我们初读一篇文章时能够大体了解其主要内容或思想感情。通过昨天的初读第20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谁能从这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1:我知道了司马迁从小就非常喜欢历史知识。

预设2:我知道司马迁是在身受酷刑的情况下完成《史记》的。

预设3:我觉得司马迁写成《史记》太不容易了!

师:初读课文就能获得这么深的感受,不简单!第一种境界你们已经达到了。第二种境界是什么呢?就是把书“读厚”(板书:读厚)。意思就是要求我们一方面潜心读书,品词析句,走进课文;另一方面还要联系生活,展开想像,跳出课文。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课文读厚,在文章空白处记下自己的随感随想。

师:谁来谈谈读书感受?

预设1:读了第一节后,我感觉司马迁小时候是一个好学的孩子。我是从:“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这句话中看出来的。

预设2:我觉得汉武帝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因为他随随便便就降罪于人。

预设3:读了最后一节,我从“用了整整13年时间”、“52万字的辉煌巨著”等词语可以看出司马迁真是一个毅力顽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觉得书真的被你们读厚了,但还没达到厚重的程度。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怎么把书读厚了,好吗?

咱们先从课题入手,注意突出“发愤”。

再出示课题,分析一下课题里需要注意的是哪两个字呢?“发愤”。

指导读课题,读出勤奋、努力、振作。

     过渡:面对司马迁的“发愤”,我们不禁要问……你们想问什么?

    (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发愤的结果是什么?)

出示课件3

    二、精读课文。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内容,用一句话告诉我们。

    (受黄河文化的影响;受父亲的影响;他想记录3000余年间的历史;它牢记父亲临终嘱托。)

    2、(出示父亲说的话 课件4)这就是父亲临终的嘱托。同学们,用心去读读父亲的话吧,想想父子分别的情形,掂掂临终嘱托的份量。

    3、同学们,当你用心去读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一幅幅画面。你看,仅一个“临终之时”就会让我们想到许许多多,……昏暗的油灯下,父亲躺在病榻上,他老人家已经……同学们,他老人家怎么样了啊?(他老人家已经奄奄一息了。他老人家已经快要死了。他老人家已经快要不行了。他老人家已经气喘吁吁了。)

    4、这就是父亲临终之时的情形啊,你们再去读这段话,特别关注红色的部分。(学生自由轻声读)(出示课件5)

    5、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呀?(我看到父亲拉着儿子的手,泪流满面的说着话;我听到父亲对儿子说,我死之后……我觉得,这是父亲最大的心愿,所以他要儿子千万不要忘记。)

    6、同学们,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读)

    7、父亲临终之时泪流满面,拉着儿子的手说。从中我们听到了什么,失望?绝望?这里也有着父亲满心的……(生接:希望啊。)

    8、再读父亲说的话。(自由读,用心体会)

    9、师:千万不要忘记啊。孩子们,不要以为父亲只是为了了却自己的心愿。他想告诉我们,记住了历史,就是记住了我们的祖宗,记住了我们民族的根。人不能没有根啦!让我们一起读这段话,牢记这份临终的嘱托吧。(齐读)

    10、望着父亲那渐渐合上的双眼,司马迁一定有许多话要对父亲说,他想说什么呢?请同学生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这样的形式表达出来。

    (出示课件6:父亲,我亲爱的父亲!我______。)

(生交流:课件7我一定会完成你的遗愿的。我知道您早就想编一本史书,记载这3000余年间的历史。我受您的影响,我也开始广交朋友,博览史书了。我一定会完成这部史书的……)

    11、师小结:同学们,你们是善解人意的孩子。你们已经读懂了,(指课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那就是黄河文化的熏陶,英雄故事的激励,父亲临终的嘱托。板书:少年的志向  父亲的嘱托

    过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意外发生了。

    1、(出示课件8:“正当”至“了此残生”)学生自由轻声地读。

    2、知道什么叫“横祸”吗?(生:就是突然降临的大祸。就是莫名其妙的灾祸。就是没想到的灾祸。)

    师:只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就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这突然来临的灭顶之灾,就是——生接:“飞来横祸”!

    3、你能想象到吗,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可能对司马迁动用什么残酷的刑罚呢?假如你就是汉武帝,你会怎么对待司马迁?生发言,老师评论。(生:夹手指。用烙铁烙。让他抬不起头来。师:真是残酷。)(播放影片)

    4、能让一个心系父亲嘱托、发愤为国编史的人,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可见他所受的刑罚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残酷。据史书记载,从此,司马迁就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与那些半人半妖太监为伍了。你们能明白吗?

    出示课件9师:所以他——生接:悲愤交加。师:所以他想——生接:血溅墙头。师:所以他要——生接:了此残生。

    5、孩子们,用你的心去读,就读这三个词、十二个字。(齐读)

    6、你能理解司马迁此时的感受吗?你可以先说再读,也可以先读再说。

    (出示课件10:我知道,此时您一定______ 。)

    (课件11生:我知道您此时一定非常痛苦。(读)我知道您此时一定是生不如死。(读)

    7、让我们一起轻声地读,来表达我们各自的理解。(齐读)

    过渡:背负着痛苦与耻辱的重压,面临着求生与求死的抉择,司马迁,该怎么办呢?

    1、(出示课件12:“但是”到“隶字”)轻声地读,用心去体会。

    2、司马迁想到了什么?(课件13“想”的内容变色)(指名读)

    3、司马迁终于选择了生。因为,他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出示齐读:“人总是要死的”至“还轻吗?”

    4、我不能做轻于鸿毛的人,课件14我一定要——生接:活下去。师:我一定要——生接:完成这部史书。

    5、是的,“人总是要死的……有的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在古文里是这么说的:(出示课件1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让我们连读三遍,记住这句千古名言吧。(齐读三遍。)

    6、对照上面这句话,能读懂“固”、“或”的意思吗?(生:“固”就是总是的意思,“或”就是有的。)

    7、同学们,在司马迁看来,为了摆脱个人的耻辱和痛苦而死的人,就轻于——生接:就轻于鸿毛。师接:心里装着责任、想着别人的人就——生接:重于泰山。师: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勉励自己——生接:课件16我一定要……,一定要……。师:让我们仰对苍天,大声地呐喊吧!(齐读)“我一定要……我一定要……”

    8、师:(出示图片17)请看,此时,在司马迁的脸上,我们已经看不到痛苦和绝望,只看到责任和使命。因为,“他尽力——”(出示课件18:齐读“尽力”至“隶字”)。

    9、课件19(楷体变隶书)这就是隶字,它是我国汉代一种通行字体。你看,它外圆内方,刚柔并济。从中,我们分明可以读出两个大字,那就是——生接:发愤,发愤,发愤!

下面再让我们读出一些文外的东西。(放《江河水》乐曲)

出示课件20请同学们再随着音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想到了哪些人?

预设1:我想到了贝多芬在耳朵聋的情况下还能写出许多优秀的乐曲。

预设2:我想到了阿炳在双目失明、饥寒交迫的情况下还充满对生活的向往,还能谱出《二泉映月》这样的名曲。他和司马迁的命运多么相似。

预设3:保尔、海伦、张海迪他们和司马迁一样都是身残志坚的人。

预设4:我想,司马迁身受酷刑都能坚持写《史记》,我作为一个身体健全的人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师:说得太好了!同学们,大家都来尽情读读这一段,把司马迁的所想所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学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读书中去,然后指名配乐朗读。)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坚持这样读书的话,对我们的语文水平的提高该有多大的帮助啊!

    1、课件21、22请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节,特别要关注文中那看似抽象的数字。想想看,它意味着什么?(生:13年说明司马迁用了很长时间才完成这部史书。师评:是啊,人生能有多少个13年啦!生:52万字说明《史记》很长。师:我们的语文书大约五万字,而史记是五十二万字啊。而且没有任何的先进设备,就靠他一页页,一行行,一个个地写出来的呀。 师:所以,文中说——(齐读)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2、什么叫“前无古人”啊?请结合课文内容,用这样的形式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课件23:在此之前,从来没有_______,这就叫前无古人。)

    (生交流: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写出这么长的一部书来。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一部书记录了3000余年间的历史。在此之前,从来没人像司马迁一样,用毕生的心血完成一部史书。在此之前,从来没人像司马迁一样,用13年时间,写出52万字的史书。

    3、现在,如果再有人问起我们,《史记》是什么?,你能自豪地告诉他吗?

    (出示:《史记》是__________。 )

    (生交流:史记是前无古人的辉煌巨著。史记是司马迁用13年时间完成的一部巨著。)

    4、然而,它的诞生过程是多么艰难啊。

    三、总结全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历史伟人,他叫——生接:司马迁。师:了解了一部辉煌巨著,叫做——生接:《史记》。

    2、最后让我们步入历史的长河,去寻觅司马迁和他的《史记》所走过的历程吧。

 出示齐读:课件24

             耳濡目染 刻骨铭心 博览群书 专心致志

             飞来横祸 悲愤交加 血溅墙头 了此残生

             轻于鸿毛 重于泰山 忍辱负重 奋笔疾书

             坚持不懈 毕生心血 前无古人 辉煌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