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化蒋远华 为什么是宜化 为什么是蒋远华——《文化宜化》选摘之七

2017-12-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宜化集团创造的经济发展的奇迹,第一年让人眼睛一亮,第二年让人目瞪口呆,第三年让人不可思议,现在则更有些不敢相信宜化演绎的真实的现代神

    宜化集团创造的经济发展的奇迹,第一年让人眼睛一亮,第二年让人目瞪口呆,第三年让人不可思议,现在则更有些不敢相信宜化演绎的真实的现代神话了。从2001年到2004年,短短4年,宜化集团的销售收入从5.

8亿元猛增到36.6亿元,湖北宜化已经再造为6个宜化集团了;至2005年,宜化集团的销售收入将突破60亿元,是年又要再造4个宜化!     任何人对湖北宜化呈几何级发展扩张的现实都不可能等闲视之,无论是肯定的还是担忧的,相信的还是质疑的,羡慕的还是感叹的。

试看当今仅存的国有企业的现状吧。就湖北而言,除了具有垄断性质的电力、烟草、电信等少数企业,其他的大都是惨淡经营,风雨飘摇:或举步维艰、踉踉跄跄,或扭亏无望、破产加速,或并购急迫、改制在即;各地纷纷林立的经济开发区呢,则把眼睛盯住了海外、境外、省外。

招商就是发展,发展就是招商。然而招商难哪!

你有优惠条件,我也有优惠政策;你要创造政绩,我也要搭建阶梯。于是就有了饥不择食式的悲剧,有了《钦差大臣》式的喜剧,有了《皇帝的新装》式的闹剧……清醒过来的人们突然看到了一座奇峰,看到了宜化这个经济巨人,震惊之余必然要问:     ——为什么是宜化?     宜化人在笑呢。

他们的脸上泛着自豪和得意,眼睛里透出的是希望和自信;宜化集团董事长蒋远华站在宜化人中间,他的微笑带着沉思,他的目光闪着睿智。

他制造了宜化神话。他创造了宜化文化。宜化人衷心地拥戴他信赖他。因而他也引来了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或忌妒、或钦佩、或思索,或不以为然、或自以为是、或潜心研究,评议之时于是又问:     ——为什么是蒋远华?     历史学家说:环境就是答案。

    经济学家说:企业家文化决定企业文化。

    社会学家说:宜化的魅力在于蒋远华的魅力。     生命是性格的具体表现,性格所经历的变化,只是生命过程所赋予的自我认知的一种结果。

这话是哲学家说的。     蒋远华的人生经历并不复杂。少年时代的蒋远华何曾做过企业家的梦呢?还是在家乡宜都一中读高中时,蒋远华种下的理想是将来能做一名学者或者一名带兵打仗的将军。

他从小就特别崇拜两个人,一个是近代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大金石家、大书法家、大学者杨守敬,一个是三国时代挥师吴国兵马取得夷陵猇亭之战胜利、火烧连营70里的少年统帅陆逊。

杨守敬的故居就在宜都一中附近,而宜都一中的校址就在以陆逊命名的城关陆城镇。以至后来,陆城对岸的猇亭在长江边的虎牙山建了一座三国夷陵猇亭之战的遗址公园,因为公园里只供奉着刘备、关羽和张飞的塑像,没有见到陆逊的纪念物,引得已是宜化股份公司总经理的蒋远华愤愤不平呢。

他说猇亭之战是一场被天才军事家毛泽东称之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后发制人的典型战例。陆逊书生拜将,力挽狂澜,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他是真正值得后人敬仰的风流人物。

刘备呢,他为了一己私仇,倾其国力,兴师问罪,全军覆没,最后命亡白帝城了。即使是以成王败寇的历史传统观念而论,陆逊也要比刘备伟大得多……     那年高考填报志愿,班主任老师极力劝说蒋远华填报了武汉化工学院。

老师开导说:实现四个现代化急需科学技术人才。化学工业又是前沿科技,发展空间广阔,大有用武之地。在这个领域,你同样可以成为学者。

至于说你想当将军,我看那也未必不行,或许你可以成为一个企业家,一个千军万马入怀来的企业统帅!蒋远华红了脸,颇有几分尴尬:老师您别取笑了。我想当将军,是因为我讨厌我这个蒋姓,同学们都叫我小蒋,蒋介石的后代,我就是想争口气,把蒋字上的草头给拿下来!

老师哈哈笑了,说:你属马,天马行空;马没有草吃,那不成了死马?志存高远,必展风华,你的名字好呢!成功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或许正是从那个时候起,蒋远华获得了一种人生的指引和自信。

大学毕业分配时,他选择了三国古战场的猇亭。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命运之神把蒋远华引导到了宜化。     蒋远华是1988年夏天离开家乡宜都,只身沿着当年陆逊挥师过江的路线,从陆城走进位于猇亭的宜昌地区化工厂的,它是湖北宜化的前身。

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下车间当了一名技术员。那是宜化历史上的第一次腾飞时期。蒋远华用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才智拥抱宜化,投入宜化。

他能吃苦,肯钻研,有头脑,有组织能力。他了如指掌宜化整个生产系统的每一道工序和环节,很快就成了宜化公认的生产技术权威。公司主要领导发现蒋远华是个难得的技术人才,加上当时宜化领导班子结构配置的需要,蒋远华因而在27岁就成为宜化股份公司班子成员。

他兴奋。他感到了机遇。于是他注重从各个方面进行准备和锻铸。他继续深造,读完了博士学位。他潜心研究现代企业制度,研究市场和资本运作。后来他又赴美国进修,系统学习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经济学。

用蒋远华的话说,这次美国之行,给他形成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从而使他对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的认识有了一个本质上的突破和飞跃。回到宜化,蒋远华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施政冲动。     这时的宜化已经跌入了低谷。

领导的威信和企业形象都降到了最低点。班子离心离德,企业人心涣散,人际关系空前紧张,导致效益也是一落千丈。蒋远华英姿勃发,顾盼自雄,决心一显身手。

但是他却像是陷入了一张无形的网中,虽说已是股份公司总经理了,同样是处处受到排挤和打压,几乎伸展不了拳脚。建议如泥牛入海,改革方案束之高阁,声音似没人听见。有人告诉说:你是想挑战“皇权”呢,老人家能把你扶起来,也能把你踩下去;想当救世主呀,你嫩了点呢。

再说,那些“工人贵族”连董事长都敢打,还怕你小蒋不成?因此,直到2001年2月,蒋远华临危受命,接过湖北宜化集团董事长的权杖,宜化才开始形成真正历史意义的转折和突破。

    恩格斯早就说过: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蒋远华决心背水一战。他懂得有“为”才能有“威”。越是身处逆境,面临危机,越是领导者大有作为的最佳时机。

他自信能够把自己塑造成具有改变环境的强烈愿望与能力的统帅。他属马。他要做黑马,骏马,天马。黑马横空出世,骏马一跃千里,天马君临天下。他的就职演说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后路。

他说:作为湖北宜化的当家人,如果不能给宜化集团带来历史性的发展,不能给宜化人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日益增长的物质利益,我蒋远华就没有资格继续坐在宜化集团董事长的位置上!     掷地有声。

他把历史的选择权交给了宜化,交给了宜化人。     然而,他的企业经营理念在实践中似乎又有些悖行。他走马上任不久,就在全公司组织了“让公理永驻宜化,让正气长存宜化”的大讨论,其覆盖面广,参与人数之多,影响之大,在宜化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因此有人就散布谣言,说蒋远华不抓发展抓运动。蒋远华不以为然,我行我素。他说经济止滑易,精神止滑难。企业要发展,必须文化先行、理念先行。

过去的宜化不是没有制度,不是没有管理,但为什么制度形同虚设,管理作壁上观呢?根本在于认识不统一,价值观不统一。企业如果不能把员工的价值观统一起来,宜化还是会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文化。

西方现代企业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文治,即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重要的方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企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为了推行西方的企业文化理念,蒋远华甚至讲过这样一段幽默:夏娃在伊甸园犯了偷吃禁果的罪行之后,法国人忘掉了这个女人,英国人要娶她为妻,罗马尼亚人给她找了一个丈夫,德国人对她提出起诉,美国人则已经和她结过了婚……     他就是这么特立独行,从思想、行动到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