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痔疮方法有哪些 教您如何预防痔疮的

2017-10-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血栓性外痔(external hemorrhiod)是指肛门静脉壁因炎症侵犯后,常因便秘.排便用力过大或持续剧烈运动,引起痔下静脉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关于痔的病因主要有两种学说.首先是静脉曲张学说,认为痔是直肠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然而目前广为接受的理论是Thomson的肛垫下移学说,认为痔原本是肛管部位正常的解剖结构,即血管垫,是齿状线及以上1.5cm的环状海绵样组织带.只有肛垫组织发生异常并合并有症状时,才能称为痔,才需要治疗,治疗目的是解除症状,而非

血栓性外痔(external hemorrhiod)是指肛门静脉壁因炎症侵犯后,常因便秘、排便用力过大或持续剧烈运动,引起痔下静脉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关于痔的病因主要有两种学说。首先是静脉曲张学说,认为痔是直肠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然而目前广为接受的理论是Thomson的肛垫下移学说,认为痔原本是肛管部位正常的解剖结构,即血管垫,是齿状线及以上1.5cm的环状海绵样组织带。只有肛垫组织发生异常并合并有症状时,才能称为痔,才需要治疗,治疗目的是解除症状,而非消除痔体。痔的诱发因素很多,其中便秘、长期饮酒、进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和久坐久立是主要诱因。

病理病因

血栓性外痔

病理:血栓性外痔是外痔中最常见的一种。常因排便时用力过猛,剧烈活动或用力咳嗽使肛门缘静脉破裂,血液外渗到结缔组织内,成为血块,在肛门部皮下生成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大小不等,位于肛管内或肛缘外。肿块初起时较软,几天后变硬,这时可以用土医之家痔疮膏外敷。如未发炎,肿块可在3--4周内完全吸收消散,不留痕迹;如反复发炎,肿块内结缔组织增生,可变成结缔组织外痔;如发生感染,可生成脓肿。

常因便秘、排便用力过度、抬举重物、用力咳嗽、分娩等使痔下静脉丛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局部血液回流差。

造成血管扩张淤血成痔。①直肠上静脉无静脉瓣,血管穿越肛周丰富的肌肉群。②大便时腹压增高造成压力。③直肠粘膜下层的组织疏松,血管壁周围阻力弱。④直立体位,受地心引力作用。⑤位于腹腔最下部

不良排便习惯

1、蹲厕过频、时间过久容易引起外痔。

2、持续腹压增高

3、妊娠、前列腺肥大也是造成外痔的原因。

4、其它原因

高血压、肝硬化、动脉硬化、肛门直肠慢性炎症等。

不良体位、过度疲劳

如久坐、久站、久蹲、久行是外痔的原因。

不良饮食习惯

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食物容易引起外痔。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无症状的痔不需治疗;有症状的痔无需根治;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1)一般治疗 适用于绝大部分的痔,包括血栓性和嵌顿性痔的初期。注意饮食,忌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纤维性食物,多摄入果蔬、多饮水,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便后清洗肛门。对于脱垂型痔,注意用手轻轻托回痔块,阻止再脱出。避免久坐久立,进行适当运动,睡前温热水(可含高锰酸钾)坐浴等。

(2)局部用药治疗 已被广泛采用,药物包括栓剂、膏剂和洗剂,多数含有中药成分。

(3)口服药物治疗 一般采用治疗静脉曲张的药物。

(4)注射疗法 对Ⅰ、Ⅱ度出血性内痔效果较好;将硬化剂注射于黏膜下层静脉丛周围,使引起炎症反应及纤维化,从而压闭曲张的静脉;1月后可重复治疗,避免将硬化剂注入黏膜层造成坏死。

(5)物理疗法 激光治疗、冷冻疗法、直流电疗法和铜离子电化学疗法、微波热凝疗法、红外线凝固治疗,较少用。

(6)胶圈套扎 套扎痔根部,阻断其血供以使痔脱落坏死;适用于II、III度内痔,对于巨大的内痔及纤维化内痔更适合。

2.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保守治疗无效,痔脱出严重,较大纤维化内痔、注射等治疗不佳,合并肛裂、肛瘘等;

(2)手术原则 通过手术使脱垂肛垫复位,尽可能保留肛垫的结构,从而术后尽可能少地影响精细控便能力;

(3)术前准备 内痔表面有溃疡、感染时,先行通便、温热水坐浴保守治疗,溃疡愈合后再手术;做肠道准备。

(4)手术方式 ①血栓性外痔剥离术 适用于血栓性外痔保守治疗后疼痛不缓解或肿块不缩小者。②传统痔切除术 即外剥内扎术。③痔环切术(Whitehead术) 教科书上的经典术式,易导致肛门狭窄,目前临床很少应用。④PPH手术 吻合器痔上直肠黏膜环切钉合术。为意大利Longo医生所创,1998年开始推广,主要适用于脱垂型III-IV度混合痔、环形痔,以及部分出血严重的II度内痔。PPH治疗脱垂痔的机理:环形切除直肠下端2~3厘米黏膜和黏膜下组织,恢复正常解剖结构,即肛垫回位;黏膜下组织的切除,阻断了痔上动脉对痔区的血液供应,使术后痔体萎缩。PPH手术与传统痔切除术相比,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但器械的价格较昂贵。

(5)术后处理 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注意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如何预防

1.体育锻炼;

2.预防便秘;

3.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4.保持肛门周围清洁;

5.注意下身保暖;

6.避免久坐久立;

7.注意孕产期保健;

8.常做提肛运动;

9.自我按摩;

10.及时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