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通过挂历走入千家万户,周迅是挂历女郎,挂历摄影师年入百万
(史可与巩俐)
从80年代到90年代,挂历,与饺子、春晚、鞭炮共同营造出辞旧迎新的热闹氛围。挂历也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装饰品,它的装饰性远远超过了它的实用价值,是一代人记忆中的一抹亮色。
挂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唐顺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开始使用黄历。而月份牌最早出现在民国时期的上海,生于杭州的画家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广告结合起来,在1914年由上海市美术馆印行出版。
严格意义上的挂历,在中国诞生于1938年——6K道林纸横幅彩色胶印12页齐白石画作——1月到11月内容是应时花卉,12月是用焦墨画的一只烛台,烛台右侧画着一只小老鼠。每幅画旁边都印着当月的月历。
(挂历市场)
五六十年代的挂历主角是工农兵,人民公社、劳动模范、大生产的场景跃然纸上;也有印着黄果树瀑布、桂林山水的挂历,作为送给国际友人的纪念品。当时出版挂历的是人民出版社、人民中国出版社,印着中英文双语,很少在国内发行,也由此确定了由正规出版社出版发行挂历、而非随便什么人出钱就能印的游戏规则。
八九十年代,天津的挂历销售点集中在东北角书店、古文化街,以及滨江道、和平路上的各大书店,辽宁路文化市场,八里台文化市场,双峰道图书批发市场。每到岁末年初,这些地方里里外外都挂满挂历,但买挂历的个人很少,大多是单位采购,作为年货福利发给职工,送给关系户。所以每到过年,家家都得有这本挂历。去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翻看挂在墙上、门上的挂历,也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美女挂历,在80年代以后,作为把挂历推向巅峰的产品,获得了几近疯狂的市场份额,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
最早的女明星挂历,是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影中人》,汇集了刘晓庆、陈冲、丛珊等女明星,这本挂历狂销22万册。自此之后,女明星成为挂历的主角,陈冲、刘晓庆、斯琴高娃、李秀明、龚雪、张瑜、潘虹、林芳兵、傅艺伟等无数女明星的照片,通过挂历传遍千家万户。
80年代末,巩俐、史可、伍宇娟是最热门的挂历明星。巩俐、史可是性感女神,伍宇娟是因在电影《疯狂的代价》中有朦朦胧胧的裸露镜头而被划入了这一行列。
挂历上也出现了港台明星,关之琳、钟楚红、梅艳芳,主题仍是性感。与此同时,玛丽莲·梦露、索菲亚·罗兰、波姬·小丝、麦当娜等外国明星也成为中国挂历的主角。
摄影师为挂历拍美女稿费最高,一页两三百块钱,一本挂历13页能赚三四千块钱。有一批中国摄影师靠拍美女、印挂历发家,其中最有名的是北京摄影家贾育平。90年代,贾育平拍摄的美女挂历风靡全国。因为大明星要价高,所以他一般都是到文工团选尚未出道的美女来拍挂历。他后来在一次采访中回忆,1993年他拍了47本挂历,挣了100多万元。
颜丙燕、蒋勤勤这些明星,都曾作为模特出现在贾育平的镜头里。被挂历改变命运的是周迅,她16岁在浙江艺校学习舞蹈期间开始做挂历模特。1992年,导演谢铁骊拍电影《古墓荒斋》,在一本挂历上看到周迅,费尽周折找到她。这是周迅出演的第一部电影。
90年代日渐开放,挂历上的泳装比基尼美女越来越多,卫道士觉得不舒服。所以新闻出版署规定,女性“三点式”挂历必须在体育场范围内拍摄。但问题是,那不还是“三点式”吗?难道在海边看到比基尼美女,就不会想入非非?
挂历上当然不仅仅只有美女,但凡有些品味的家庭,还是羞于把比基尼女郎挂在房间墙上展示的。工人家庭喜欢祖国风貌、世界风光、名车建筑;知识分子更喜欢中国古代书画和世界名画。
杨柳青画社、朵云轩、荣宝斋等画社出版了大量中国名画挂历,内容包括历代名画、故宫藏品,以及吴昌硕、张大千、徐悲鸿、李可染、齐白石、吴作人、吴冠中等名家画作。另外也有世界名画挂历,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列宾、米勒、雷诺阿、达芬奇等绘画大师的作品,都是通过挂历。
这一类挂历印刷非常精致,中国画的挂历纸质色泽接近宣纸,西洋绘画的挂历用纸具有颗粒感、亚光,看上去有油画的质感。这个时代的这一类挂历,现在回忆起来,都是精品,也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顶尖的印刷技术。
那时候比较高端一点是从香港和国外带回来的挂历。日本挂历最流行,中国的挂历,页与页之间靠螺旋形塑料环连接,过一个月,往后面翻一页。日本的挂历,有的螺旋环变成了精致的金属材质,有的是在挂历顶端用金属条直接压合,每个月撕掉一张。
挂历用完了,扔掉可惜,怎么办呢?最常见的是给孩子包书皮。有一度还非常流行用旧挂历做门帘。先把旧挂历裁成细长的三角形,卷在拉直的曲别针上,再把曲别针的两头用尖嘴钳弯成S型,一个曲别针就是一个配件,把配件连成一条线,挂在一块木条上,挂满后就成了门帘。挂历的彩色图案露在外面,花花绿绿也算好看。
八九十年代是挂历市场最兴旺的时期,一本挂历定价四五十元钱,印数在30万—50万册,这个数字在今天的出版业也属于畅销书。出版社出版挂历的年利润,高的可达800万元左右,当时是巨额利润,因此引发“挂历大战”,甚至1990年12月的《新闻联播》也报道了这一新闻。
全国最大的年画挂历市场在义乌出现。80年代末,当地邀请全国各地美术出版社及发行单位到义乌座谈,让出版社到义乌设立自办发行经销点,聘请个体经营户作为经销员,义乌的经营商户取得了经营挂历的合格身份。义乌、温州的挂历年销售额最高时达到了20亿元。不知道有多少人靠挂历成为千万富翁。
与其说是禁止送礼、公款消费导致挂历失宠,不如说是时代发展,人们的居住条件大幅度提升,家庭装饰换成了真正的书画、油画、水彩,最次也是装饰画,不再需要挂历。
如今,挂历已成收藏品。民国时期的挂历开价几千元,50年代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挂历每本可卖到上千元。这也标志着作为装饰品的挂历,彻底告别了人们的生活。(文:何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