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的原因可能在这里
四年前,周建伟选择攻读博士来换取他的美好未来,但在上周末,他选择用跳楼来换取博士毕业证书。当他横坐在四楼窗台上做出跳楼动作时,除了伤心得嚎啕大哭,更多的可能是后悔——读博,是不是他人生中最好的选择?
跳楼事件时常有,一点也不新鲜,周建伟横坐在四楼窗台上做出跳楼动作,倒像是农民工讨薪了。但周建伟不是农民工,而是知识分子。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绝望呢?
报道说,周建伟已找到一份工作,单位要求他春节毕业后去报到,如果错过了报到时限,这份工作就可能与他失之交臂。在这种情况下,周建伟就想如何能顺利地在春节前毕业。周建伟的博士论文送到校外盲审已经高分通过了,还剩最后答辩这一关,但导师迟迟不让他答辩。
导师为何迟迟不让他答辩呢?原来,导师要求他计算一个发动机的工作过程,这是周建伟博士论文之外的工作,他做了一个多月,工作没完成,导师就不同意让周建伟答辩。
周建伟和其他许多研究生一样,拿着导师每个月给的300块钱工资为导师干活,导师成“老板”,研究生成“长工”,这种现象在各大高校并非新闻,人们早已司空见惯,只是鲜有周建伟这样的“跳楼秀”而已。
在研究生导师制的框架下,导师的一个鉴定甚至一句话就可以决定研究生的命运。当然,导师制不是矛盾的根源,根源在于一些导师师德低下导致高校“潜规则”盛行:为了毕业拿到学位或得到好的鉴定评语,研究生们有钱可送的向导师送钱,没钱可送的,有的女生向导师奉献青春的肉体,而男生们则成了导师的廉价甚至免费“打工仔”。
“什么时候把我交代给你的事情做好了,咱们再谈毕业的事。”这是导师对周建伟的答复。可是,如果推迟毕业,不但学校的博士补贴没有了,刚找好的工作也可能失去,加上老婆怀孕,没有工作——摆出一大堆困难以图获得同情,没想到换来导师的一句“滚出去”,换了谁都会着急上火。
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近日一条引起热议的新闻:中国学生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美元,金额创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不少网友对张磊表示不满: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才生竟然把钱捐给了国外大学,帮着人家发展。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张磊为啥不向国内大学捐款而向耶鲁大学豪捐几百万美元?或许我们能从周建伟的“跳楼秀”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