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梅的相册 王玉梅:咱们贴心的老大姐

2017-09-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牛街街道残联的王玉梅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徐俊星摄          (中国残疾人网记者徐俊星报道)快60岁的王玉梅,是西城区牛街街道的一名残疾

牛街街道残联的王玉梅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徐俊星摄

          (中国残疾人网记者徐俊星报道)快60岁的王玉梅,是西城区牛街街道的一名残疾人工作者。走在大街上,她和其他北京老太太没有什么区别,不到一米五的身高,显得娇小柔弱。

然而,她的身影一旦出现在牛街街道残联的小院里,立刻成为众人眼中的“大红人儿”,大伙儿争着和她打招呼:“三姐!王姐!王阿姨……”     此时,人群中的王玉梅总是冲着大伙儿点点头,笑而不语,却早已对每个人的心事了然于心。

    追求完美的她  用行动去弥补身体的不足     1958年,王玉梅出生在北京城南原宣武区的一户普通人家,排行老二。

虽然父亲一个月60元的工资在当时看来,已算高收入,但无奈家中王玉梅和哥哥两人从小体弱多病,高昂的医药费占据了大笔支出,故家中经济状况一直一贫如洗。

    王玉梅常听长辈们提起襁褓中的她,“这闺女都过百天了,瘦小得能塞进一个菜篮子呢!”但未成年之前的王玉梅,除了瘦弱并没有与他人有什么区别,直到上学后,她才渐渐发现了自己的特殊之处。

    一次课外劳动,当同学们都热火朝天地搬运泥土的时候,不甘示弱的王玉梅也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一箩筐一箩筐地抱着装满泥土的篮子奔跑。

然而就在当晚,睡梦中的王玉梅被双臂一阵阵的剧痛所惊醒,“那种疼痛就好像手筋被割断了一样,皮肉连着筋,撕扯着每一根神经……”第二天,王玉梅被父母带到了北京友谊医院。当医生小心翼翼地脱掉王玉梅的上衣时,看到她红肿弯曲的手腕也惊呆了。双手外翻,双臂短粗合并双下肢短粗,王玉梅最终被医院诊断为先天双上肢短小,这也就是后来的马德龙(音译)氏畸形。

王玉梅的手腕关节明显弯曲变形。徐俊星摄

    坏消息让王玉梅一家人都变得消沉,尤其对自尊心极强的王玉梅来说,更是如同晴天霹雳。原本就腼腆的王玉梅,变得愈加内向。无论刮风下雨,阴晴冷暖,每天出门前,小玉梅都要仔细地把袖口的纽扣系好,确认变形的手腕已经完全被遮住后才有些许的安全感。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转眼间,成绩优秀的王玉梅开始面临高中毕业后的选择问题。原本,表现优异的她有机会留校,但内心的自卑却驱使她选择了放弃。

最终,因为身体原因无法高考的王玉梅被分配到社区的一家手表原件厂。     1978年,初入职场的王玉梅,成为了一名手表宝石加工员。以丝、微米为计量单位的手表宝石加工,不仅要求操作员有极强的耐心和韧性,手腕的灵巧度也是万一挑一的。

然而,手腕有先天缺陷的王玉梅并没有退缩,面临工作的挑战,她越挫越勇。“虽然我的身体有不足之处,但我在工作和生活中从来没有低过头,反而要求自己尽善尽美。

”倔强的王玉梅告诉记者,从知道自己自身不足的第一天开始,她就一直这么要求自己。     事实上,正是如此。王玉梅的确也是说到做到的。一天2万5到3万颗手表宝石的精加工量,王玉梅以99.

8%的合格率成为了整条加工线上的技能强手。然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工作的近20年间,她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变形。 不惑之年的她  事业在街道残联重新启航

王玉梅热情接待前来办事的街道残疾人。徐俊星摄

    1981年,王玉梅和同厂的同事喜结连理。1982年,她迎来自己的女儿。小生命的到来给王玉梅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乐趣,但同样先天体弱的女儿也加重了小家庭的生活负担。随着年龄的增长,王玉梅的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愈下。

于是,1993年王玉梅决定办理病休,专心相夫教子。     此后的7年间,王玉梅全心全意照顾着家人,虽然家庭经济不宽裕,但勤俭持家的她还是把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2000年,全国上下迎来第五次人口普查。王玉梅,这个平日在社区被公认的“人心肠”,被邀请到街道社区帮忙。与人和善,办事认真负责的王玉梅给社区的工作人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年3月,牛街街道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审核征缴人员不足,社区又一次找到了王玉梅,“当时觉得就是去帮帮忙,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热心的王玉梅,随即便展开了工作。     当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还是街道自行审核征缴,王玉梅接手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负责将相关宣传资料和表格送达所属该街道的2000家企业。

跑腿,两个字最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她的工作形式。每天早晨7点出门,背上厚厚一沓资料,走街串巷地挨家挨户上门送资料,常常一跑就是一天。

即便是20出头的年轻人,这样的工作量,恐怕时间一长也难以坚持,更何况当时已经42岁身患残疾的王玉梅。      “只要别人一个信任,我就会全心全意把事情做到最好。

”回忆起当时的工作,王玉梅回答得很坚决,“既然开始了就一定要做到有始有终嘛!”王玉梅说,当时她给自己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日程表,将2000家企业分成若个天,每天要求自己必须至少走访7家企业。

“其实,苦点累点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咱这张嘴和面子。”王玉梅告诉记者,因为从小性格内向,她其实很少主动和人打交道,再加上有些企业对征缴工作并不理解,冷言冷语更是家常便饭,最初,她常常因为吃“闭门羹”,委屈得差点掉眼泪。

    但性格倔强的王玉梅并不认输,眼含着泪水的她暗暗给自己打气,咬着牙第二次、第三次……敲响了那一扇扇紧闭的大门。

终于,即便是“最硬、最难啃的骨头”,也被王玉梅的坚持和执着所打动,接过了她递上资料,并最终如期配合完成了征缴工作。     与此同时,在与新工作磨合的过程中,王玉梅也得到了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

进入街道残联工作的一个月后,她便收到400元的工资。“当时,我真的特别感动,”王玉梅至今都无法忘记当时的喜悦,“进入残联工作,我所收获得已经足够多了,我开始变得乐观,愿意与人沟通了,变得更自信了……”王玉梅说,她也说不清楚从哪天开始,已经悄悄地热爱上了残联的工作,并为此而感到由衷地骄傲。

  2006年,王玉梅参与了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2009年,她接手负责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换发工作。

王玉梅以其出色的工作表现,皆圆满完成任务,且因此得到了街道邻里们的一致认可,此后,“王姐”、“王姨”的称呼响遍牛街街道残联不足百平米的小院。   从“门外汉”变身为“社保达人”

王玉梅精心整理的残疾人社保档案。徐俊星摄

    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宣武区与西城区合并为“大西城”。两区合并为该区域的残疾人带来了更多的生活保障,从2011年起,原宣武区的8个街道开始办理“残疾人个体灵活就业全额补贴”工作,该项优惠政策为残疾人全额缴纳社会保险,极大地减轻了残疾人的生活负担。

但好政策的落实,给从未接触过该工作的街道残疾人工作者们来说,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而一向严于律己、恪尽职守的王玉梅,自然成为了牛街街道残联接手该项工作的最佳人选。

    然而事实上,对于“社保”这项工作,王玉梅一夜之间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他人,她着实是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2011年2月,王玉梅在西城职介中心听了2个小时的培训课后,就正式地开启了她社保工作的序幕。

“当时,听完课,我就傻眼了,真的不知如何下手啊?”王玉梅说,当时任务已经迫在眉睫,根本来不及多想。     牛街街道一共有10个社区,260名残疾人需要办理社保,其中有54名以前未上保但马上到退休年龄的残疾人需要在一个月内突击完成社保的缴纳工作,否则这些人将面临无法享受退休待遇的严重后果。

时间紧、任务重、业务不熟、上交的资料内容层次不齐,甚至大部分资料存在不符合要求的情况……王玉梅带领着社区的协助人员一起,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天天加班,甚至顾不上吃饭和午休,埋头扎在厚厚一大堆资料中间,逐一检查、核实、修改、申报并归档。

“一个人的资料,包括审批表、联合就业申请表、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至少有20页,此外,还要按照年份月份进行编号、录入和制表……”王玉梅从档案夹中取出一沓沓资料给记者看,“最初整理一份档案至少需要一两个小时,到后来就越做越快了。

”     另外,残疾人个体灵活就业补贴这项工作离不开与职业介绍所的沟通,而这一项也是最为繁琐和辛苦的。职业介绍所办理业务只针对街道指定的办事人员,不接待残疾人个人。

因此,残疾人出现药费报销、变更定点医院、办理退休等关系到社保内容的事项都需要办事人员亲自去职业介绍所办理。王玉梅所在的牛街街道所属的西城区职介原先在樱桃二条,离牛街街道残联并不很远,但后来该职介搬至德外关厢附近,来去车程近3个小时,这可累坏了原本就瘦弱多病的王玉梅。

    牛街街道有一位40多岁患有酒精依赖症的精神病人,缴纳保险刚够180天便要住院,但因为不知如何使用社保而犯难。

王玉梅了解到该情况后,立刻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打了无数个咨询电话,最后得知需要到职介所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她一连跑了3、4趟职介所,反复协商并最终解决了问题。

像这样的情况,王玉梅说每个月都会有几次,每个星期总有几天为此类事情奔波于北京的大街小巷。“残疾人的事情就是咱们自己的事情,既然接手了这份工作,就要对得起良心和大家的信任。”如今的王玉梅对于社保工作已经得心应手,对于大家给她起的“社保达人”的称号,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说到底能解决了问题就是好事,看着残疾人高兴,我也踏实。” 王姐的心愿

闲来无事,王玉梅喜欢做些针线活。徐俊星摄

    如今年近60岁的王玉梅,依然工作在为残疾人服务的第一线,除了负责社保工作外,残疾人文体、康复、信访等工作也做得有模有样。记者问她为什么年纪大了还这么有工作的激情,她发自内心地笑着:“是牛街残联给了我生活和工作的自信,在这里我找到了家的感觉,和同事们在一起,我就是最快乐的。

”     2013年5月,王玉梅可爱的小外孙女出生了。新生命给全家人带了新希望和欢乐。

王玉梅说她很享受当姥姥的每一天,“一天天看着小家伙长大,所有的烦恼都没了。”对于未来,王玉梅充满了期待,“只要我还干得动,只要残联还需要我,我一定会尽全力站到最后一班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