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大宋提刑官
不久前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宋提刑官》,让观众结识了一位以独特的勘验手法破解一个个悬疑之案的古代提刑官——宋慈。这位为后人留下《洗冤集录》的著名历史人物,800多年前就诞生于今天的建阳市童游镇。
仲夏时节,我们走访了宋慈故里。
《建阳文史资料》第六辑录有宋慈生平,由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上海中医研究院教授宋大仁等学者撰文介绍。而他们的母本,均源自刘克庄的《宋经略墓志铭》。
宋慈,字惠父,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生于建阳县童游里(今建阳市童游镇)。他自幼聪明好学,拜同乡前辈吴稚为师,吴稚是朱熹的高足,宋慈可算是朱熹的再传弟子。宋慈20岁赴临安,就读于南宋最高学府太学。
仕途上,宋慈并不太顺,32岁才中进士乙科,受任浙江鄞县县尉。时值父亲病逝,宋慈守孝在家未能赴任。福建于五代末逐渐开化成“文儒之乡”,到了宋朝,文教已有凌驾中州之势,特别是闽北,可谓群英荟萃。婉约派宗师柳永、抗金民族英雄李纲、文学理论家严羽、历史学家袁枢、理学大师游酢、西昆体诗歌领袖杨亿等人,皆生于斯长于斯,并从此走向全国。当时,著名爱国词人刘克庄调任建阳县令,与宋慈结识。两人皆怀忧国患民之心,常抒慷慨激昂之情,一见如故,交谊甚深。刘克庄年纪小于宋慈,敬宋慈为兄,钦佩他的才学与辛弃疾不相上下。宋慈去世10周年,刘克庄撰写了《宋经略墓志铭》以表哀思。
宋慈41岁正式出仕江西信丰县主簿,旋任福建长汀县令、邵武通判、南剑州通判等职,54岁时擢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使,简称提刑。他用8个月就裁决了积案200多件,拯救了许多无辜受害者。后宋慈又任江西、湖南等地提刑,听讼清明,雪冤除暴。淳祐九年,他任广东经略安抚使,当年(1249)在广州去世,享年64岁。宋理宗赵昀誉他为“中外分忧之臣”,特赐“朝议大夫”,御书墓碑“慈字惠父宋公之墓”。
世间不白冤案之多,法医检验知识之少,使宋慈痛感“洗冤泽物,起死回生”的必要。55岁开始,他广泛收集前人经验,于淳祐七年在湖南刻梓问世《洗冤集录》。《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系统法医学专著,比意大利人菲德利的《医生报告》早了整整350年。世界法医学界公认宋慈为世界法医学的鼻祖。
《洗冤集录》一出版,立刻成为当时中国检验人员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全书5卷53条7万多字,主要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宋代颁行的现场勘验尸检《条令》二十九则,包括原则、程序和注意事项、违章惩处法纪。第二部分是主体,阐述了初检、验尸、验女尸、验腐尸、掘墓、填报尸单等业务程序,指出各种场合环节上应与不应的行为。对分辨自缢、勒尸与死后被假作自缢,自杀与他杀,真假难辨的机械性窒息死、钝锐器损伤死等,列有检验分辨的方法。第三部分记有自缢、水溺、渴死、杀伤及胎动等抢救方法和单方数十则。
1986年,中国法医学会和建阳县举行纪念宋慈诞辰800周年大会,专家学者认为“《洗冤集录》与现代法医学的主要内容非常相似,富有永恒的真知”。《洗冤集录》的某些检验手段,尽管当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精辟实用,令人拍案叫绝。如对溺死明确界定,大抵水深三四尺,皆能淹死人;如果生病溺死,则不计深浅;活着溺死必然挣扎,手脚爪缝有泥沙,口鼻内有水沫,肚子鼓胀,死后被人抛入水中则无此现象。
再如,检验尸骨上的生前伤,提到将黄油新雨伞迎着太阳罩住尸骨,检验人员隔着雨伞查看尸骨,伤之在骨内就毫发毕露。这一方法和现代应用紫外线光照射尸骨检验伤痕的原理是一致的。
在建阳古代名人中,只有朱熹和宋慈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朱熹长期在建阳著书立说,宋慈长期在建阳求学生活,但人们对宋慈的了解远少于朱熹。《宋史》对宋慈未著半字,清陆心源编撰《宋史翼》,才把宋慈列入人物志。清纪晓岚修纂《四库全书》摘要介绍《洗冤集录》,却对宋慈始末未详。
对宋慈及其成就的挖掘、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著名中医学家宋大仁在研究时发现,国外教材一讲法医史必言宋慈,这让他感到多少有点“墙内开花墙外香”。他数次发函给建阳县政府,呼吁寻找并保护好宋慈墓地和遗迹,得到了积极响应。
1955年,建阳县文化卫生部门经两次普查,在崇雒乡昌茂坊风山岭上的几十座荒冢中,找到宋慈的“朝天墓”——闽北民间的一种普通墓地。从断碑中,文物工作者确认为宋理宗御书。1957年,省政府拨专款修缮宋慈墓,1961年公布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慈墓最后一次维修,按照岳飞墓的样式,封土堆为石砌圆形,占地面积扩大到1000多平方米。宋大仁根据文献记载宋慈的形象、职位、品德和行为,为宋慈造像,由子鹤、海煦合绘,摹拟出宋慈“丰裁峻厉,望之可威”的风度,所戴的帽子为进贤帽。1955年至1957年,宋慈像在江苏、广东和福建中医药展览会上展出,瞻仰观众30多万。
1986年,全国法医学界聚首建阳,召开宋慈学术研讨会,落成宋慈亭,揭幕宋慈塑像,拜谒宋慈墓,命名童游镇一条主街为宋慈路。
宋慈为何归葬崇雒乡昌茂坊?目前说法不一。
《建阳县志》记载,昌茂坊是宋慈祖居地。《崇雒乡志》载,南宋全国连年战乱,百姓为爱护宋慈,为其选一清静之所,而崇雒紧邻童游,可算故土,叶落归根。
站在远处观察,风山岭恰似一头丰硕的乌龟,宋慈墓恰建在龟首。有趣的是,崇雒乡61个自然村中,唯独昌茂不叫“村”而叫“坊”,保留着南宋时期的叫法。
穿过百米绿阴长廊,走进宋慈墓陵。三面田畴数里,阡陌纵横;耳听布谷鸣脆,画眉清啼;眼观荷花盛开,芦苇摇曳。香樟、杜樱、建柏、罗汉松环绕的宋慈墓,显得洁净肃穆。但记者发现,可能习惯了今人的取名方式,1982年6月重修的宋慈墓碑题词“宋慈惠父之墓”不慎成了错版。“惠父”是宋慈的字,古人名与字一同出现,都要标注字“某某”。因此,规范的表述应是“慈字惠父宋公之墓”。这也正是宋理宗的御书,出土断碑就这么题写。
从1984年起担任宋慈墓管理员的钟发根说,在为数不多的游人中,不时会出现外国人。他拿出一张名片,上书“日本京都产业大学教授桥本高胜”。日本教授不辞千里而来,仅为一睹宋慈墓,并在钟发根家里共进午餐,时为1999年8月11日。
崇雒乡党委***叶华生透露,当年到这里下乡插队的福州知青已筹集8万元,乡里计划分步在宋慈墓旁建纪念馆,立石牌坊,以供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