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贾鹏芳国内首演 浪漫二胡涤荡心灵(组图)
新浪娱乐讯 上周日位于北京朝阳区小营路15号的中央民族乐团音乐厅里人头攒动,400多名中日乐迷齐聚在此翘首以盼,等待著名旅日华人二胡演奏家贾鹏芳先生与中央民族乐团合作的“曲落苍山远”音乐盛宴。
天籁未起乐迷情绪已高涨 小众高雅音乐也可大众化
由于贾鹏芳对浪漫二胡艺术的开创、普及和传播,二胡在日本已经成为中国民乐乐器之首,深受人们的喜爱。贾鹏芳在日本创办的“天华二胡学院”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已发展为遍及8个城市、学员1000余人的规模,是日本规模最大、历史最长、水平最高的二胡学校。
日本乐迷在醉心于二胡艺术的同时,也对二胡发源地产生了浓厚兴趣,希望有机会能欣赏中国民乐家们的演奏,7月18日 贾鹏芳与中国民族乐团的北京演奏会,便是日本乐迷访华交流行程中的一部分。
这场非公开演出只面对日本主办方和赞助商,以及国内部分音乐媒介人士,但了解到内地乐迷对贾鹏芳二胡艺术的喜爱后,贾鹏芳深受感染,将本应发放给赞助商的部分招待票,连同自己的票额,全部慷慨免费赠予乐迷。
消息一经传开后立即受到了乐迷的热烈追捧。在豆瓣发起的同城活动中,几十个名额不到2天就全部报满,报名者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宁波、厦门、长沙等全国各地。乐迷除铁杆粉丝及学生族群之外,更不乏白领、海归以及业内专业人士。
由于贾鹏芳作品音乐范围广泛,涉及古典,流行,爵士等类型,并且为多部电影配乐,甚至连风靡全球的动漫游戏《莎木》、动画片《幽灵公主》、《十二国记》、《彩云国物语》的原声音乐也是出自其叹为观止的天籁之手,因此当天的演出也变成了不同音乐圈爱好者的盛会。
贾鹏芳乐迷群体分层之广颇令人惊讶,在传统概念中一直划为小众的新世纪音乐,原来亦可大众化。和时下的偶像团体一样,贾鹏芳的乐迷也有自己独特的称呼——芳邻。取义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深情演绎成名作品 向中日两地恩师致敬
音乐会以《风の子守呗》(风的摇篮曲)开场,向日本作曲界泰斗——服部克久大师遥致敬意。这是贾鹏芳赴日后录制的第一首乐曲,它也彻底改变了贾鹏芳一生的命运。80年代的日本,对二胡认知程度接近于零。服部克久第一次听到贾鹏芳演奏时,即被看似简单、只有两根弦的二胡爆发出的惊人音乐张力所震撼。
伴随着服部克久乐团巡回演出,这首乐曲成了必奏的天音。甚至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大厅,这首曲子也由贾鹏芳和纽约现代管弦乐团合奏演出。而通过这首乐曲,服部克久和贾鹏芳建立了如同师徒一般的深厚感情。从此,贾鹏芳的音乐渐渐被日本大众所喜爱,并铸就了今天辉煌的成就。
接下来的节目中,贾鹏芳更力邀曾任中央民族乐团首席20年之久的著名二胡演奏家周耀锟先生合奏。贾鹏芳20岁初到北京时,本欲报考中央音乐学院。正值中央民族乐团选拔能立刻演出的乐手,才华初露的贾鹏芳即被周耀锟先生慧眼相中,加入中央民族乐团并担任副首席。
如同服部克久一样,周耀锟先生对贾鹏芳亦有知遇之恩。此次贾鹏芳在曾经工作过的旧地举行演奏会,使得二人的合奏更具纪念意义。双二胡配合默契,优美利落,颇有骏马飞驰之势。精彩的演奏将场内掀起高潮,赢得台下阵阵喝彩。
完美演绎经典作品 动人旋律涤荡心灵
尘封已久的记忆、没有结果的爱情,熟悉的《天堂电影院》得旋律在人们耳畔响起,电影音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的作品在贾鹏芳的二胡琴弓下焕发新生。与众所熟知的马友友大提琴版本相比,二胡的演绎更为细润婉转,动人的故事随着乐声飞扬而娓娓道来。随后的《宁月》、《月光》等曲目的朗朗光辉和着悠扬的心境,慢慢浸没在演出厅上空。乐声如水,被二胡的天风拂过,荡起心中阵阵涟漪。
《睡莲》是贾鹏芳最为人传颂的乐曲。这是贾鹏芳当年在北京求学时所作,具有一种朦胧的美感。有少年离家的淡淡乡愁,有对前路的隔雾迷茫,也将暗暗欲将绽开的希望包含其中。这首刻着过往印迹的睡莲,不可复写地留着当日音容笑貌,却在今日的演奏中隐隐渗入一些风雨过后后的中年醇味。二胡曲虽落,心犹在苍山之远,演奏会在悠扬的《睡莲》中结束。观众席的乐迷眼噙热泪,用雷鸣般的掌声感谢这位旅日二胡大师的精彩演出。
意犹未尽争购专辑 乐迷追问未来演出计划
演奏会后,乐迷和贾鹏芳先生参加了签售活动。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乐迷纷纷带上了自己珍藏多年的贾鹏芳音乐全套专辑,请大师签名留念。而现场发售的百余套限量版专辑更于开演前便抢购一空。乐迷对于贾鹏芳音乐的拥趸可见一斑。
现场更有第一次听到贾鹏芳音乐的听众激动的说:“第一次被这样的音乐感动,原来二胡还可以这样优雅浪漫的拉动人心!”贾鹏芳依次按乐迷的要求在碟片、节目单和纪念品上签字,不断说着谢谢,脸上始终挂着笑容。他的和蔼让人印象深刻。即使是在台下,艺术家的对音乐的那颗纯净心灵也依然能被观众感受到。
利用这次回国北京首演的机会,贾鹏芳也约见了其他国内相关业界人士,目前正在创意策划一些新的尝试。在不远的将来,将会有更多贾鹏芳新形式的二胡音乐呈现给大陆的广大乐迷,以敬谢广大乐迷对贾鹏芳的厚爱和深情。(文/严若兰 摄/周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