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远新】毛远新被捕前说了一席话 内幕惊呆亿万国人
四人帮之后,毛远新的非议很多。 但是他在辽宁主政期间,指挥海城避震,产生了世界避震史上的奇迹。但是人们殊不知,1974年营口也发生了类似大的地震,损失却极小,创造了世界避震史上的奇迹!这件事几乎没被上面提及,故鲜为人知。
从1974年开始,辽宁营口、海城一带接连发生了一百多次小震,到1975年小震越来越频繁,震级逐渐升高。辽宁省地震办不断将情况上报,引起辽宁省委的高度警惕。
1975年2月4日凌晨,营口、海城一带发生5级左右地震。省地震办综合各方情况的预测意见是,近期在营口、海城一带很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
毛远新提出,由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直接播出震情预报。时任辽宁省委常务书记的李伯秋说:“电台一播,全世界都知道了。如果几天之内地震还不来,岂不要闹大笑话。”
毛远新说:“关键在于要让群众离开不结实的房屋,特别是晚上,不能在室内过夜。”当时室外零下十几度,地震如果几天不来,是要冻伤人的。发出地震预报,可能会造成恐慌,生产必然会受到影响。
鞍钢很多工人的家就在海城、营口一带,影响鞍钢生产,也是不得了的事情。毛远新等领导通过紧张的深入细致的调研及情况分析,商量的结果是,预报要发,但采取比较稳妥的办法。省委电话通知营口、鞍山两市,先召开海城县、营口县及当地驻军的紧急会议。
同时,通过县级有线广播网直接传达下去。当天下午两点,在海城召开了紧急会议,传达省委指示:从当天晚上起,辽南地区海城、营口两县,所有人员都不要住在室内,生产队的大牲口、农业机械都要拉到室外。各级干部、党员、民兵全部下去,挨家挨户动员老百姓。在生产队和城镇的居民区,用大喇叭广播动员群众。
2月4日19点36分,发生了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灾情比估计的要严重得多,倒塌房屋很多,但群众情绪还好,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群众说:“共产党、毛主席真神了,下午让我们搬出去,晚上就来地震”。
群众还说:“房子倒了,但没伤着人,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海城大地震后,据统计,全省倒塌房屋一百多万间,伤一万余人,死一千三百余人(主要是老人、病人冬天不便搬出来,还有一些“胆大不怕死”的)。
毛远新与毛泽东、江青、李讷合影
至于地震预报,自私的领导会认为如果预报了没震,会落抱怨,如果没报,震了,那是天灾,领导没多大影响。但是毛远新是如何对待,毛主席的观点又是如何呢?
1975年9月底,毛远新路过北京时看望了毛泽东,并汇报了海城地震情况。毛泽东说:“据说有预报,损失不大。”毛远新说:“别提预报的事了。发了预报后,我心里更加紧张,如果大地震迟迟不来,影响了生产、群众生活,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柄不说,省委还有何面目去见关东父老。”
江青在庭审时(资料图)
毛泽东说:“那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无非是后人再给你编一个‘辽人忧地’的故事。”毛远新非常谦虚的说:“地震后,当地把这次成功预报吹得很高,但我觉得有偶然性。上午发了预报,下午动员群众出来,当晚地震就来了,纯属巧合。”殊不提造成这种“巧合”背后付出的艰辛和承担的各种风险!
晚年江青
地震后统计,辽宁全省倒塌房屋100多万间,伤10000余人,死1300余人。据估计,如果不发地震预报,死亡人数将接近10万。不次于和汶川雅安地震。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在正确预测地震的基础上,由官方组织撤离民众,明显降低损失的唯一成功案例。它因此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
毛远新当时的担忧,是老实话,并非杞人忧天。2月的东北,天寒地冻,用行政手段让大批老百姓呆在室外,要冒很大的风险。辽宁省领导人能作出决策,并非易事。由于震前作出了中期预测和短临预报,省政府和震区各市、县采取了一系列应急防震措施,因而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
比如,营口县政府在震前采取4条应急预防措施:
一、城乡停止一切会议;
二、工业停产,商店停业,医院一般患者用战备车送回家,少数重病患者留在防震帐篷里就地治疗,城乡招待所、旅社要动员客人离开;
三、城乡文化娱乐场所停止活动;
四、各级组织采取切实措施做到人离屋、畜离圈,重要农机具转移到安全地方。
上述防震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各街道、乡一方面用广播喇叭,另一方面派干部挨家挨户动员群众撤离危险房屋,有的还在露天放映电影,因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伤亡。
如处于地震烈度9度区的大石桥镇,共有居民72000人,震时房屋倒塌67%,但只死亡21人,轻伤353人。
再如,一个当地驻军,震前正同鞍山市春节慰问团举行军民联欢会,大礼堂内军民加演员上千人,当接到紧急防震通知后,决定联欢会只讲话不演节目。
结果人员刚刚撤离,地震就发生了,礼堂倒塌。
震后毛远新即前往海城、营口等地,继续组织救灾工作。在大石桥(营口县政府所在地)39军驻地,39军副军长在军部礼堂的废墟前对毛远新说,2月4日那天,当天下午鞍山市委、市政府带着春节慰问团来部队,近千人在军部礼堂开联欢会,地方领导、军队领导讲完话后,主持人宣布,接省委通知,所有人员不要留在室内,文艺演出不演了,请大家按秩序退出会场。
人员退场后二十多分钟,大地震来了,整个礼堂塌下来,夷为平地,参加联欢会的军地双方人员一个也没伤着。
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毛远新同日被捕,后被判处17年有期徒刑。
他和海城地震的关系,此后不再被媒体提及。
至于地震预报,自私的领导会认为如果预报了没震,会落抱怨,如果没报,震了,那是天灾,领导没多大影响。
毛远新和毛主席的观点却是抛弃个人影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而且极端付出负责任,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细致入微!这就是毛主席培养出来的品质和工作作风!
至于江青,她不是政治局常委,没有通知她前来开会,对她实行单独解决。一路人马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三位副主任李鑫、张耀祠、武健华的率领下,直扑毛远新和江青在中南海的住处。
1984年4月,汪东兴在接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人员采访时,曾讲了这样的话:
“……中央能顺利地解决了‘四人帮’反党集团,有一个人是立了大功的,那就是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李鑫同志。当时,张春桥、江青密谋篡党夺权,采用封官许愿的手段拉拢他,妄图控制中央警卫团,搞反革命政变。
李鑫同志冒着危险,及时把‘四人帮’的阴谋告诉了我;我又连夜报告了华国锋同志。促使华国锋下了最后决心,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了‘四人帮’。10月六号那天晚上,李鑫亲自带着几名战士冲进中南海‘201’号,强行逮捕了江青和毛远新……”
少年时的毛远新与毛泽东在一起(资料图)
除了李鑫之外,完满执行拘捕江青这一重大任务,张耀祠也是立了大功的。
张耀祠,早在他十六岁——1932年,便已在红都瑞金为毛泽东站岗。后来,他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多年,直至毛泽东去世。1953年5月,张耀祠出任中央警卫团团长、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局长为汪东兴),负责北京中南海等中共中央首脑机关的安全保卫工作。虽然名为中央警卫团,实际上是师的编制,他是师长。1955年,他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升为少将。
张耀祠将军是“八三四一部队”负责人。海外称“八三四一部队”为中国的“御林军”,因为中南海以及北京重要党政机关是由“八三四一部队”负责保卫的。
笔者曾于1991年5月、1992年10月、1994年5月三度飞往中国西南,采访了张耀祠将军。
据张耀祠告诉笔者,他是在1976年10月6日下午三时,接到汪东兴的电话,要他马上去一下。
汪东兴作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是张耀祠的“顶头上司”。他和汪东兴都在中南海办公,他很快就来到汪东兴那里。多年来,他一直是汪东兴的副手,常到汪东兴那里。这一回,汪东兴的神情严肃,意味着有重大的任务下达。奉命来到那里的,还有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武健华。
果真,汪东兴以命令式口吻对张耀祠说:“中央研究决定,粉碎‘四人帮’!”
张耀祠一听,感到颇为振奋。他早就知道,毛泽东主席曾多次批评过王、张、江、姚“四人帮”。
汪东兴继续说道 :“分四个小组行动,对四人帮实行隔离审查,你负责江青小组。你准备一下,今天晚上八时半行动——你顺便把毛远新也一起解决!”
就这样,张耀祠接受了这一历史性的使命。在此之前,他并不知道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制定的“十·六”行动计划。
张耀祠作为八三四一部队(亦即中央警卫团)负责人,对于中南海了如指掌。当然,他对于江青和毛远新的住处,也极为熟悉。那时,江青虽然长住钓鱼台,但近来住在中南海万字廊二○一号,而毛远新则住在中南海怡年堂后院,离江青住处很近。
张耀祠向笔者回忆说,他是在八时半,带领着几位警卫前往毛远新住处。
当时,张耀祠穿便衣,连手枪都没有带。警卫们则穿军装,但也没有带手枪。笔者问张耀祠,执行这样重要的使命,怎么不带手枪?他笑道,四周站岗的警卫们,全是我的部下,还怕毛远新、江青闹事?抓他们易如反掌!
在毛远新那里,张耀祠遇上了小小的麻烦。
那时,毛远新和他的两位从沈阳带来的警卫一起,住在中南海丰泽园的颐年堂。那本是毛泽东接待客人以及开会的地方。他是毛泽东的侄子,所以住在这个外人难以涉足的地方。
在毛泽东病重期间,毛远新担任毛泽东的联络员。这联络员名义上只是联络联络而已,实际上权重一时。因为联络员成了重病中的毛泽东与中共中央政治局之间唯一的联络通道。毛泽东的“最新最高指示”靠毛远新来发布,政治局会议的情况靠毛远新向毛泽东传达。
毛远新的妻子全秀凤,当时在沈阳。笔者后来在上海采访毛远新时,见过这位秀丽的纺织女工。
10月6日,吃过晚饭之后,毛远新给妻子打过一个长途电话。接着,便坐在那里看电视。
就在这时候,李连庆突然走了进来。
哈军工时期的毛远新
汪东兴选派了李连庆前去执行拘捕毛远新,一方面因为李连庆在汪东兴手下工作多年,忠实可靠,另一方面李连庆跟毛远新也很熟,派他去执行任务比较方便。
毛远新见到李连庆,问道:“老李,有什么事?来,一起看电视。”
李连庆答道:“想给你换个地方。”
毛远新:“换到哪里?我得收拾一下。”
李连庆说:“不用了,现在就走。”
这时候,毛远新听出李连庆话里的意思。张耀祠等人就一拥而入。
一进去,张耀祠便向毛远新宣布:根据中央的决定,对他实行“保护审查”(张耀祠特别向笔者说明,对毛远新跟“四人帮”有所区别,不是“隔离审查”,而是“保护审查”),并要他当场交出手枪。
毛远新一听,当即大声说道: “主席尸骨未寒,你们就……”
毛远新拒绝交出手枪。
张耀祠身后的警卫们当即上去,收缴了毛远新的手枪,干脆利落地把他押走了。
在解决了毛远新之后,张耀祠便和李鑫、武健华带着中央警卫局处长高云江以及两位女警卫前往江青住处。
秘书刘真目击了江青被捕那一幕
在“文革”中,江青长住钓鱼台,但在中南海万字廊二○一号也有她的住处。毛泽东病重期间及去世后,江青不住钓鱼台,住在中南海。
江青那里,由于工作关系,张耀祠常去,有时一天要去一、两趟。正因为这样,这一回他去拘捕江青,朝江青住处门口的警卫点点头,就进去了。
江青刚吃过晚饭,正在沙发上闲坐。她见张耀祠进来,朝她点了点头,仍然端坐着。
今日非比往常,张耀祠在江青面前站定,以庄重、严肃的口气,向她作如下宣布:
“江青(往日,他总称之为‘江青同志’,这一回忽地没有了‘同志’两字,江青马上投来惊诧的目光),我接华国锋总理电话指示,党中央决定将你隔离审查,到另一个地方去,马上执行!”
“你要老实向党坦白交代你的罪行,要遵守纪律。你把文件柜的钥匙交出来!”
张耀祠告诉笔者,他当时说的,就是这么两段话。内中“你要老实向党坦白交代你的罪行,要遵守纪律”一句,是他临时加上去的,其余全是汪东兴向他布置任务时口授的原话。
江青听罢,一言不发,仍然坐在沙发上。她沉着脸,双目怒视,但并没有发生传闻中所说的“大吵大闹”,更没有“在地上打滚”。张耀祠说,那大概是后来在审判江青时,江青在法庭上大吵大闹,通过电视转播,给人们留下很深印象,由此“推理”,以为拘捕她时,她也会如此“表演”。
张耀祠说,江青当时似乎已经意识到,她会有这样的下场。正因为这样,江青对张耀祠所宣布的中央命令,并没有过分地感到意外。
张耀祠要江青交出文件柜(也就是保险柜)的钥匙。江青起初不肯交。磨蹭了半天,说不能交给你们。
江青沉默着,在沙发上坐了一会儿。后来说:“我的钥匙只能交给国锋同志。”
她慢慢站了起来,从腰间摘下了一串钥匙──她总是随身带着文件柜(保险柜)钥匙,并不交秘书保管。
她取了一个牛皮纸信封,用铅笔写下了“华国锋同志亲启”七个字,然后放入钥匙,再用密封签把信封两端封好,这才交给了张耀祠。
张耀祠吩咐江青的司机备车,把江青押上她平时乘坐的那辆专用轿车,武健华上了车。轿车仍由江青的司机驾驶。
张耀祠说,外界传闻给江青“咔嚓”一声戴上锃亮的手铐,然后用囚车押走等等,纯属“想象”。当时,并没有给江青戴手铐,也无“囚车”。他说,江青的司机,也是他的部下,当然执行他的命令。
轿车驶往不远的地方——10月6日夜里,江青在中南海丰泽园后面的地下室里度过的。
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当夜也押在那里,只是关在不同的房间中,并没有像传闻中所言“连夜押往秦城监狱”。
江青的秘书刘真目击了江青被捕这一幕,后来回忆说:
“当张主任(引者注:指张耀祠)带人冲进来时,我们全吓坏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不一会,看见江青被两个女战士从卧室拖出来,她脸色蜡黄,头发散乱,又喊又叫,我才明白,她完蛋了。”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谁也没有去帮她。”
“我忽然想起她计划明天上午要去清华大学视察,还要作重要讲话。让我连夜写好讲话稿。我就追上去问:‘你明天的讲话稿还要吗?’”
“江青翻了翻眼皮说:‘不要了,撕了吧。’”
“江青又说:‘你告诉李纳,不要找我。’”
“她还想说什么,被女战士用力拖走了。”
“张主任对我们说:这里发生的事你们不许对外面讲,从现在起,谁也不许打电话,不许回家。”
“我们一直在那里住了二十多天,直到粉碎‘四人帮’的消息公布后,才允许回家……”
震惊中外的“十·六”行动,兵不血刃,未发一弹,“四人帮”便被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