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纪念馆门票 全椒吴敬梓纪念馆游记
今年春天,女儿在南京浦口买的新房开始装修。虽然已经找了当地的装修公司,采用半包的形式进行施工,但作为老爸,我却总还是不那么放心,总得过去帮她一把,心里才会踏实。于是,年过去不久,就在南京安营扎寨,过起了监督装修的生活。利用期间的空闲,我在南京周边作了一些旅游。首先去的,就是安徽滁州市的全椒县,重点参观了吴敬梓纪念馆。
如今,经济发展是各个地方政府的第一要务,因此,各地的城乡建设可谓日新月异。全椒,史上就有“江淮背腹”、“吴楚冲衢”之誉,虽然是个小县,但地理位置特殊,夹在合肥和南京两个省会城市之间。由是,我便以为今日的全椒一定发展的很不错。
哪知,到了地头才发现,它并不尽如人意。县城的街头,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整洁靓丽,比我们当地的县城真的不在一个档次。本来想在全椒住一晚的,结果当晚未摸黑就离开去了滁州。然而,吴敬梓纪念馆也还是值得一说。
据资料,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雍正诸生。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他13岁丧母,23岁丧父,29岁丧妻,33岁移家南京,36岁谢却安徽巡抚赵国麟博学鸿词荐,绝意功名。
约用10年之功,以绝大才情创作出56回本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全椒移至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除《儒林外史》外,还著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诗词散文,尤以《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这部小说在作者49岁时方才完成,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儒林外史》的评价是,”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而胡适则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亦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
胡适曾在《吴敬梓传》中说:“安徽的第一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櫆,也不是姚鼐,是全椒的吴敬梓。”为了纪念这位有清一代的大文豪,不仅在吴敬梓的家乡全椒县城建立了“吴敬梓纪念馆”,而且在吴敬梓客居的地方南京秦淮河畔桃叶渡也建立了“吴敬梓故居”。
全椒的吴敬梓纪念馆,位于全椒县城西北隅,是一个三厅、四庑、两回廊的仿明清风格的古典式建筑。层台高叠之上,几十根米红廓柱拔地撑起雄伟的大殿,拼花护栏环绕出曲折的回廊,飞檐斗拱,景窗深幽。设门厅、过厅、正厅、展厅四部分,依山峦体势分三个层次,高低落差7米。
门厅上方镶嵌石额馆名一方,为原全椒县委书记、后来的安徽省省长王郁昭所书。门厅两侧,置巨大鼓形旗杆石四方,旗杆石为“探花第”遗物。整个纪念馆建筑结构气势庄严、古朴、典雅,既有南方园林之秀,又有北方古建之雄。
纪念馆大厅前草坪中央,塑吴敬梓着长衫立铜像一尊,高约10多米,长须,挺立,微睨,中年模样。第二层平台的过厅中间,有一块直立的碑,正面刻的是鲁迅手书:“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馆内还收藏有《儒林外史》的各种版本以及吴敬梓的其他著作,东西展厅还陈列了中外专家学者对《儒林外史》的研究成果和其故居的部分文物、石刻以及国内著名书画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