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电影好看吗? 剧情讲的是什么结局曝光
《魔兽》电影非游戏玩家看前必读
在多重世界的另一端,德拉诺是兽人的家园。兽人是骄傲的野蛮民族,战争和冲突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然而,兽人的家园正在枯竭。为了生存,他们必须背井离乡,来到一个新世界。
如果为了生存需要征服这片新大陆,兽人绝不会犹豫。
联盟和部落的大战一触即发,同一个世界中有多少传奇角色值得我们铭记?在本文中会让他们重装登场。
获评“粉丝电影”:影评人集体唱衰,称其为“平庸作品”
“粉丝电影”指那些不管剧情和演技如何,总有“粉丝”买票的电影。此类电影召唤观众的核心可能是某个明星,更可能是某部拥趸众多的小说或漫画作品。即使影片质量不佳,狂热的“粉丝”也照样捧场。而8日在国内上映的电影《魔兽》,就早早呈现出“粉丝电影”的轮廓——影评人齐唱衰,还预测在美国会“票房扑街”,但在国内,它的票房已经早早“爆了”。
据环球时报报道,5月底时,“魔兽热”就已在欧洲多国蔓延,影片在德国等地拿下票房冠军,但它迅速显示出“粉丝电影”的一大特征:高票房低口碑。影片在影评网站“烂番茄”上的新鲜度仅有17%,另一家媒体评论网站Metacritic上,评分也只有31分。美国娱乐媒体《综艺》肯定了导演对于“赋予影片情感内核”的努力和华丽的视觉效果,但只给影片打了30分,不客气地直言这“注定是一部平庸的作品”,因为游戏原作不具备像《魔戒》三部曲和《权力的游戏》那样的深度,却明目张胆地“窃取”了这两部作品以及《星球大战》《阿凡达》等奇幻大片的众多元素。
《综艺》将多位主演的表演批评了一番,称身为“半兽人女奴”的迦罗娜说话含混,像“含着一嘴魔法豆”,而本该是守护者的“巫师”麦迪文在“黑化”时,细节也不高明,“他出现的第一个场景是正在光着膀子雕塑魔像,眼神疯狂,明眼人都看得出这里面有问题,但是人类骑士洛萨却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他被黑暗魔法所侵蚀了”。电影网站TheWrap只打出10分,称原作游戏的架构庞大,导演和编剧“需要与太多的角色、场景、动机和副线情节作斗争”,结果呈现出来的角色缺乏表现力,表演也浮于表面,连原本可以取悦游戏玩家的“跑地图”、“做任务”等元素也不讨喜。
《综艺》和TheWrap都认为,《魔兽》电影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非玩家的“路人影迷”不够友好。《好莱坞报道者》也拐弯抹角地表达了这一点:“如果你能了解《魔兽》的装束、奇怪的语系、魔法咒语以及想到里面一定会有小精灵,那这个电影的故事架构就跟精心制作的视觉效果一样,让人一目了然。”而如果不了解游戏,电影倒也可以帮助观众快速了解这个世界,“但很难让人一直全情投入”。《好莱坞报道者》打出的60分已是目前的最高分,评论总结,《魔兽》“创造出了一个华美的奇幻世界,却无法令人信服”。
不管影评人如何挑剔,“粉丝”都不为所动,坚决掏钱买票。有中国“粉丝”还放出“电影不好看就刷5遍,好看就刷10遍”的豪言壮语。
追根溯源:一部游戏改编的电影为何如此火爆?
估计没有一款游戏像“魔兽”系列这样,历经22载仍让全球上亿玩家为之疯狂;估计也没有一部电影像《魔兽》这样,“跳票”10年仍让玩家翘首以盼。在吆喝了10年之久,上映日期一推再推之后,由游戏《魔兽争霸》改编而成的《魔兽》电影终于定档,并将于6月8日与国内观众见面。自5月26日全球分地区上映,《魔兽》电影已经拿下了欧洲多国首日票房冠军。
一位从游戏《魔兽世界》2005年进入中国后就开始玩,但如今已“洗手”不玩的女玩家说,她已经听闻影片口碑不佳,但“再烂也要看”,而且结伴同行的还有不少人,“虽然不是一个(游戏)工会,甚至不是一个阵营,但我们的感情是一样的”。
那么,《魔兽》究竟为何有如此之大的魅力?
1994年,美国游戏巨头暴雪娱乐出品即时战略游戏《魔兽争霸》,2004年在此基础上推出世界观和时间线更加完整的《魔兽世界》,并在其后实现了在线活跃人数超过1200万的壮举。通过电脑屏幕、鼠标和键盘,全球上亿游戏玩家因日复一日的游戏行为,成为了“魔兽”IP的忠实粉丝。
参加过《魔兽世界》2005年国服公测的“骨灰级”玩家卢俊西说:“读大学时就开始讨论它要改编成电影。电影拍得好刷10次,拍得不好就刷5次”。
2006年,暴雪娱乐宣布《魔兽》大电影拍摄计划。22年的老IP,10年的等待,“魔兽”在全球攒下了超过1亿粉丝,从这方面来看,《魔兽》电影是一次“粉丝经济”的极致诠释。
在知乎的“魔兽”话题下,粉丝们的情怀正转化成为电影买单的动力。网友“姜泽顺”表示,“我不在乎魔兽电影拍得多烂,票房有多低,我只是想再看看那片大陆”;网友“阿斯”亦称,“不玩《魔兽世界》快两年了,依然和兄弟们约好零点首映场。我知道,很多像我一样,没时间没精力再到游戏里搏杀一番的勇士们,会一边高呼着‘为了联盟/部落’(游戏中的阵营),重新杀回艾泽拉斯(游戏中设置的背景大陆)——是的,这次是在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