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洋地名泛滥这些地名你听了懵圈吗 售楼人员还讲洋名字与楼盘品质的关联度(图)
楼盘洋地名泛滥,北京有柏林爱乐、加州水郡、威尼斯花园、印象纽约公园、佛罗伦萨小镇;上海有伦敦广场、京都苑、哈佛公寓、新加坡美树馆;在郑州这类二线城市,也充斥着“洋小区”,圣提雅娜、阿卡迪亚、曼哈顿广场令人应接不暇。
据报道,有网友留言说,我上午开车出去逛了一圈,路过了美洲花园、维多利亚小镇、戛纳湾、温哥华广场、罗马假日、诺丁山、普罗旺斯、巴黎春天,你猜我在哪个城市?
针对不少城市都存在洋地名泛滥问题,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会议,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要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
洋名最突出的表现是住宅小区的名字上,北京有柏林爱乐、加州水郡、威尼斯花园、印象纽约公园、佛罗伦萨小镇;上海有伦敦广场、京都苑、哈佛公寓、新加坡美树馆;在郑州这类二线城市,也充斥着“洋小区”,圣提雅娜、阿卡迪亚、曼哈顿广场令人应接不暇。
多地在售楼盘中,也不乏洋名,售楼工作人还会耐心和你解释,洋名字与楼盘品质的关联度。
销售人员:我们是龙town,town是townhouse的意思,洋房的感觉,西班牙风格。
销售人员:我们的小区是巴厘岛的园林风格,所以名字里有巴厘。
其实,早在1996年实施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就明确规范,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居民区、楼群、建筑物等。为彻底清理乱象,国务院此次将工作分为普查摸底、清理整改、健全制度、总结验收等阶段,力争在2017年3月底前完成更名,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北京某开发商表示,这次清理应该不会一刀切,毕竟很多楼盘已存在多年,改名成本很高,居民叫熟悉了、也都接受了,改起来很难,应该是新楼盘按照新办法实施,比较现实。
哈尔滨有一处小商品批发城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一直都叫曼哈顿。还有一条大街,过去叫奋斗路,在2000年左右更名为“果戈里”,这个洋名字是1901年修建此路时的“原始名字”。
北京东直门外有一处住宅小区名字叫moma现代城,开发商取义“纽约moma”美术馆,希望打造北京的艺术圈。这算好洋名还是坏洋名?
越来越多的洋地名令很多人开始忧虑本土文化的影响力,导演冯小刚就曾炮轰“这是开发商的极度不自信”。
冯小刚:很多加州水岸、格拉斯小镇,你感觉很奇怪,为什么在中国那么多地方是外国名字?这就是开发商的极度不自信。你在美国不会有地方叫“通县”、“苏州”。
为什么扎堆起洋名?咱们来听听开发商的逻辑,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房企营销部门负责人李先生告诉记者,公寓、别墅的产品形态最早来自于欧美,而且这类建筑风格好施工,品牌易营销,不过最重要的是国人买单。
李先生:产品形式来自于西方,各种小区都会往西化上去靠,比如欧陆经典就是非常典型的命名。第二是民族自信心的不足,崇洋的心态非常重,商品房发展过程中努力往洋气方向靠。比如万科在深圳华侨城有个楼盘就叫“波特菲诺”,很多小区在建筑形态上就采用西式的手法。直到现在比较经典的法式风格,都被绿地、绿城采用。
李先生说,这股仿欧学美的风潮在2010年后有所改观,现在大部分中高端楼盘都是中国风。
华夏幸福地产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说,放眼看去北京目前的高端楼盘都崇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
华夏:北京一号院,万柳书院,都在走中式方向,一方面是炒作中式概念,另一方面也和购买人群,西式东西看多了也愿意回归本源。目前城区内的豪宅都是中式风格偏多,龙湖在北京西三环的西宸原著就是仿恭王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