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景涛满屏尴尬引热议,但《吐槽大会》就不该被批评吗?

2018-06-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有人说马景涛的"尴尬"给<吐槽大会>带来了"直播事故".我不认同. 马景涛在<吐槽大会>里的表现的确有些令人尴尬到不得不快进,甚至还会让人产生反感情绪.先不管到底是出于何种原因,但就其这种表现而言,是算不上"直播事故"的. 首先,<吐槽大会>本身就是一个"录播节目",现场录制是可以"反复重来"且可以通过后期手段解决一些不足之处的.所以,即便是马景涛没有按照台本去走,出现了

有人说马景涛的“尴尬”给《吐槽大会》带来了“直播事故”。我不认同。

马景涛在《吐槽大会》里的表现的确有些令人尴尬到不得不快进,甚至还会让人产生反感情绪。先不管到底是出于何种原因,但就其这种表现而言,是算不上“直播事故”的。

首先,《吐槽大会》本身就是一个“录播节目”,现场录制是可以“反复重来”且可以通过后期手段解决一些不足之处的。所以,即便是马景涛没有按照台本去走,出现了令编导组头疼的“失控”情况,也不是完全没有解决办法——现场导演是可以安排重新来一遍的。

这在录播节目里再正常不过,有些录播节目,仅仅因为主持人一两个词没念通顺就可以来几遍,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其次,倘若马景涛的这番表现真的影响到《吐槽大会》本身的节目立意或播出要求,那完全是可以通过后期手段来做一些处理的。

当然,这个后期处理不是说完全把他的部分拿掉,毕竟这不是《歌手》,每个嘉宾互相之间不是相对独立的,而是都有所关联的。但在他那部分内容里,是可以做一些精剪或者机位的切换的——比如最尴尬的亲吻刘嘉玲那一个画面,其实是可以有不同的呈现方式来规避的。

最后,从目前的播出效果以及讨论热度来看,感觉《吐槽大会》节目组应该没有像部分网友说的那么“无奈”、“委屈”甚至“不爽”,反倒是透过马景涛的这番表现,让这个节目得到了更多的曝光、关注和讨论。

从传播层面看,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效果,完全算不上“播出事故”——即便是有观众吐槽、谩骂,目标也多半集中在嘉宾身上,而不会说节目的不是。

马景涛在致歉微博里,提到补录,但节目组还是保留了现场的尴尬。这种尴尬可以不保留吗?技术上是可以的,但节目组不会那样做,因为他们显然知道——这部分内容会是一大爆点。

回到做节目的角度来说,每一个节目组都不希望碰到那种“失控”的局面,无论是节目录制技术上的失控还是嘉宾的失控,势必会带来很多令人头疼的事儿。

但在新媒体时代,许多节目组已经不再认为“失控”是坏事,而是,如果处理得好,很大程度上会成为好事。

所以,当马景涛的尴尬布满整个屏幕,令屏幕内外的观众、其他嘉宾都倍感尴尬的局面,在节目组眼里,可能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效果。

谁知道呢?说不定微博的热搜、知乎的讨论,都是某种节目播出之后的推广行为,目的就是让节目得到更多的传播——这样,节目里面念的广告种类就会更多,愿意买单的金主才会更多。

再回到马景涛先生,他的表现,无论是亲刘嘉玲还是站在话筒前夸张的动作、莫名其妙的说辞,都的的确确让人感到尴尬。这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他本人承认的。

在他的致歉微博里,他有说到自己是紧张的、不擅长的,并且认为自己的表现是过火的、失败的,为此还表示抱歉。作为观众,我们当然无法准确判断他有没有“不按台本”走,但却可以选择去相信,他的确很紧张或者不擅长。

当然,也可以选择不相信他的这番说辞,依然认为他就是太自我、情商低甚至愚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判断,这再正常不过。

只是,我个人觉得,马景涛先生其实没必要抱歉(亲刘嘉玲那个动作如果让对方感到不适,倒是有必要致歉的,但只是对她个人致歉即可,没必要向公众致歉),有人适合做节目,有人不适合,又不是什么错。况且,这番抱歉一出来,倒是又让节目得到了又一波的传播。

我个人是很反感节目组或者过多的网友紧揪着“咆哮帝”这个点来消费马景涛的,事实上,他的大部分作品、大多数表演都是很不错的,即便有时候演得很夸张,也不至于总拿来消费。

尽管《吐槽大会》本身是一档娱乐性质的节目,没必要太当真,但也还是有必要强调一点:如果仅仅为了节目效果而消费、放大一个嘉宾个体的某种不足,也不是什么很值得赞赏的行为。

《吐槽大会》的本质其实就像林雪老师说的那样,都是“假客套”,完全没有什么真正的“吐槽精神”。都是一群相识或“懂事”、“情商高”的人坐在那里假装很犀利地吐槽,说的都是无公害甚至某种程度上还是商业互吹的内容,本身就没太多意义。

整个节目也在走向越来越不好看、越来越尴尬的境地,这才是节目组该做些反思的事情。

总之,大家可以吐槽或嘲笑马景涛的尴尬,但也不要过分相信《吐槽大会》的纯粹。在这个娱乐时代,都有虚伪之处,没有谁真正在keep real。

PS:文字为作者原创,图片均源于网络,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