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妮儿子 林燕妮:香港第一才子查良镛

2017-11-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江南才子下香江,三十六卷武侠巨著奠定了查良镛在香港文学地位,一份<明报>奠定了高级知识分子报刊的武林盟主地位,在这四十多年间,查良镛给文化界

江南才子下香江,三十六卷武侠巨著奠定了查良镛在香港文学地位,一份《明报》奠定了高级知识分子报刊的武林盟主地位,在这四十多年间,查良镛给文化界和报界带来了光芒万丈的风采,他与香港是分割不开的。

要是说查良铺是香港第一才子,相信没什么人会反对。在筹备香港回归中国的过程中,他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一九八四年当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至一九九六年重出江湖担任筹委会委员,他的政治取向和野心一直为人所争议。

我是替几份报章和周刊写稿的自由作家,并非在任何一家打工,虽不是要开罪人以示艺术家脾气,但也没有要擦任何一家报刊老板的鞋的必要。何况,没有单一份刊物的稿费养得我起,所以没有为五斗米折腰的可能,我只是想说说几句心里话。

记得三年前的新年前夕十二月三十一日,我在外头玩完之后,跑了上查良镛家。当时在场的人很少。也许只有查先生、查太太,还有倪匡和倪太太。

查先生开香过槟向各位祝新年快乐。闲聊中聊起基本法草委会,查夫人爱夫情切,还嘀咕他辛辛苦苦地做功课、开会,为什么?查良钒带营些微的激动,用他带着江南口音的广东话说:"我两手空空来到香港,一住几十年,也可以说我在香港发达。

我想为香港人做点事。"那是三年前的话了,不是今天才说的,也不是对公众宣布的,只是在家里跟几个对政治毫无影响力的人说的。大家听完都忙于品尝香槟去了。一九八一年,查良镛曾到北京访问邓小平,他与邓小平有过一席长谈。

在"文革"期间,《明报》一直批评"文革"。在《明报》,写了十几年稿,从来没有老板或主编示意要我们写什么,即使在查先生饱受各方面炮轰的那几个星期,也没有人示意作家们要保卫查先生。各写什么都可以,赞成的,反对的,画漫画讽刺政制方案的,都没受到干预。

记得那年政府要通过公安法例第二十七条时。

报界哗然,认为不但限制传媒舆论自由,还限制了普通市民的言论自由,有些作家明知香港政府有自由无民主,激动起来,干脆罢写一天,在专栏框框开天窗抗议,我也一时激动,没有写。后来查先生得悉此事,连夜叫编辑将打算开天窗的专栏作家逐个捉,一定要交稿。

理由是,报纸是用来反映意见的,赞成公安法例第二十七条的要写,反对公安法例第二十七条的也要写,不能采取开天窗的消极行动。我是反对的,那夜凌晨,狂风兼大雨,我还未安装传真饥,淋得落汤鸡似地交稿去报馆。自此我明白了有意见一定要发表的报业精神,意见不妨相左,好过消极抗议。

踏进九十年代,他把明报企业交付了于品海,可惜明报企业的表现令他失望,其间碰上他健康出了大问题,心脏动了手术,查太太极度关心,请了两班护士二十四小时守着他。然而在静养期间,中方再度邀请他出任筹委会委员,查良镛答应了。记者问他为什么,他的答案是:"起草基本法时,用选举委员会推选未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的建议是我提出来的,如果我如今完全不理,好像说不过去。"

他重申:"香港对我很好,我希望真正可以做些事。我只当它是一个工作,短期性的。"

记者问他会不会做特区行政长官,他说:"我的能力与才能都不行,可能性很低。"

前后十年的话互相对证,大概可以给读者作个分析的基本。

查良镛一直希望政府领导人抱着"有容乃大"

的态度。他上月说:"如果政府领导人态度好的话,就会欢迎传媒来监督他,批评他的缺点,帮助他建国"想来查先生常说做人要"看开、放下、自在"的哲学,他自少至今都没有办法实行了。查良镛谈吐温文,但性格可说刚多于柔,强多于弱。明报系列是他的王国,他的作风有点像帝王,永远礼数周到,但休想影响他的决定一分一毫。

他是个天生便有权术的人。在他的王国内。没

什么人能逃得出他的五指山。

他创了文人办报不但不倒,而且极度成功的先河。他有眼光,文坛精英大部分出身于《明报》、《明周》和《明报月刊》。而以前《明报》副刊的稿,全部作家都是由他选定的,副刊老总并无约稿的权力。

很多人认为文人做企业,易流于情绪化,不会精打细算。在这方面,他倒是十分精打细算的,说了不能加薪便不能加。

亦舒向他要求加稿费,他说:"你不花钱的,加了稿费有什么用?不加。"亦舒在《明报》副刊骂他,查社长笑哈哈地说:"骂可以骂,稿照登,稿费则一样不加。"我要求他加稿费,他说:"你那么爱花钱,加了又花掉了,不加。"

总之左也不加,右也不加,你开口他便不加。

反而,不开口,到年底倒会稍作调整一下。这反映了他性格的一面:主意不可以由你出,要由他出。

量度,查良镛可说很大,你可以犯错,也可以公开骂他,但到底他是个极端要强的人,他会在适当时候修理你一下,非为报复,只为意识中的他实在要强。跟他交手或共事,不可不了解这一点。

《明报》如今再度易手,查良镛对这个一度流浪街头、售与马来西亚企业家张晓卿的女儿,又复关心不已,毕竟《明报》是他毕生最重视的事业。

只要他本人能力所及,任何对《明报》发展有帮助的事,他表示定会尽力。

纵使《明报》从未易过手,仍是查良镛掌管的话,以他的性格和作风,相信也不会加入今年底的报刊减价战,亦不会把《明报》关掉。

《明报》以往的社评是举足轻重的,查良镐是个异常出色的社论家,他认为报纸是民众的喉舌与耳目,不但要把看到和听到的事实报道出来,传达给民众知道,亦要代表人民把公义表达出来。说起查良镐往日亲笔写社评的日子,也有些趣事。

他不是属于大老早执笔那一派,也许报馆事忙,字房老是什么稿都植好了,只等老板那一篇。

可是又没有人敢催促老板,结果有一回字房领班大嚷:"人家的报纸已经发到街上了,我们还没埋版,到底《明报》还要不要出厂?"终于大勇催稿成功。

查良镐一向深思熟虑,但摇身一变,变回武侠小说大家金庸的身分时,大家都知道他文思很快,有时写了半段武侠小说稿还可以跑出来跟同事打纸牌下棋一番,然后再回房间写。金庸的写作天分无疑高之又高,他亦是个天才论者。有回问他:"写作需要什么条件?"他答道:"天分。"

他笔下的人物如郭靖、黄蓉、小龙女、杨过、段誉、令狐冲、乔峰,甚至配角段正淳、郭襄、金蛇郎君,无一不在中、港、台及海外华人社会家传户晓,那种人物塑造的功力是众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他的小说气派磅礴而十分细腻,其实他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若然除去了武打场面,可说本本都是情书。他的想象力丰富异常,从没去过天山,却作了个人人信以为真的"天山雪莲"出来。后来他自己真的去了天山,才笑道:"呀,原来是这样的。"

他的创作时期其实惊人的短,从二十六、七、八岁开始写第一部,总共完成了三十六卷巨著,到四十多岁便不写小说了,总共的时间才花了十几年,天分之高,令人佩服。

金庸很好奇,也很好学,他从没说过目中无人,但要是问他目中有没有人,相信他也很难回答出来。

他一共有过三位妻子,第一位结缡于微时,未有子女便分手。第二位朱梅,是与他共同打江山的女强人,美丽能干,他们生下两儿两女。

也许英雄见惯亦寻常,婚姻中少了互相欣赏,再加上其他原因,终于分手了。

在离婚期间,查良镛和朱梅都经历了人生最痛苦的时刻,那就是十八岁的爱儿在父母闹离婚时自杀逝世。查良镛伤心欲绝,曾问高僧:"人生为何如此痛苦?"一问之下,他苦研了十年佛经。现任查太比查先生年轻二十七岁,查先生最爱美人,现任查太焉能不好看?

她芳名林乐怡,长得很清秀高雅,但亦相当害羞,很怕见报,跟孩子们相处倒是很融洽的。

前查太也属性刚之人,记得《明周》老总雷伟坡结婚时,选在郊外举行婚礼,前查太也有去恭贺。查先生问:"要不要我送你回家?"前查太回以淡淡一句:"不用了。"笔下写过的成功人士,几乎都经历过惨痛的家庭巨变,他们都能在极度悲伤中不失方寸,那是成功人士的特色,亦是他们的承受力比一船人强之故。

老说查先生要强,或者那也是天生的性情吧。

他学围棋,一学使人迷。不惜把国内高手请到家中住,天天跟他对弈,直弈到他满意自己的成绩为止。

学法文,跟太太一起上课,但他用功得很,进步一日千里,弄得查太大发娇嗔:"我不学了,跟他不上。"

查良镛,写十天也写不完,但有一句话总是不错的,他绝对是个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