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应松举报 陈应松长篇小说《还魂记》研讨会在京举行
陈应松长篇小说《还魂记》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7年6月3日,由中国作协和湖北省作协联合主办的“陈应松长篇小说《还魂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著名评论家李敬泽,湖北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梁必文,中国小说学会会长、著名评论家雷达,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著名评论家李朝全,著名评论家吴秉杰、牛玉秋,《文艺报》新闻部主任、著名评论家李云雷,《长篇小说选刊》主编、著名作家付秀莹,中国艺术研究院马文所副所长、著名评论家鲁太光,《人民文学》副主编李东华及青年评论家赵兴红、徐刚、程天翔、李壮等出席了研讨会。
会上,大家对《还魂记》这部文体创新的小说进行了热烈研讨。 李敬泽在发言中肯定了这部小说的重要价值,和给当下文坛带来的诸多思考。
他说:“应松这样的作家,非常自觉的、完全立足于本土生活,本土资源,非常有自己的特点。语言发展到《还魂记》,已经炉火纯青。这本小说是一个巨制,非常有价值。
”中国小说学会会长雷达在发言中称赞“《还魂记》是我近些年来读到的最汪洋恣肆的小说,我认为它是当代首部诗体小说。语言的诗化非常好,就像读鲁迅的《野草》一样。”李云雷评论说:“《还魂记》文风有山野之气,像鲁迅的《铸剑》,有现实,又有写意的东西,特别弯曲的世界倒影式的东西。
想起陈应松先生的书法,像黄庭坚的字,有一股拗劲。这是一个大作品,有元气淋漓的感觉。”作家付秀莹谈到《还魂记》对她的启发和震撼:“这部作品的气息感染了我。
特别诡谲、让人惊悸不安、辗转难眠,甚至有焦虑、纠结、虚无、森然和一种恍惚感。在亡魂叙事中有强烈的现实关怀。作品有鲜明的个性和辨识度,应该是一个成功的文体实验,的确是非常重要的煌煌大作。
”评论家李朝全认为:“陈应松是经常能带给我们惊奇的作家,过去他曾以一头豹子的眼光,一只太平狗的眼光,以动物的视角来看世界,到《还魂记》,又以鬼魂的视角来看世界。有在文体上,文学观念上不断更新的能力。
这部小说有三个世界:瞎子,明眼人,鬼魂的世界,作者十分大胆,突破已有的文体,对小说的空间进行了极大的拓展。”几位青年评论家也分别从昆曲《还魂记》、诗歌视线等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了对比和评价。
《还魂记》以“亡灵叙事”为手段,多角度地呈现出主人公柴燃灯死后灵魂归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示出被遮蔽的故乡家园,并以音乐和诗般的文字冲击读者的灵魂。该小说被认为是近年中国长篇小说创作难得的创新之作,是现实版的《聊斋》。在文体和语言上的大胆突破和超越,使得整部小说呈现出文字诡异、意象奇谲、想象翻空的风貌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