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风雷公司 高盛高华公司董事长方风雷黯别高盛
眼下,高盛高华公司董事长方风雷将与合作伙伴高盛集团洽谈分手,从而告别高盛高华。
9月20日,《证券日报》记者与高盛亚洲新闻发言人取得联系,对于方风雷的即将离职,对方不置一词,只是表示资本市场人才流动本身就很频繁。
但高盛集团亚洲主席迈克尔·埃文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高盛将继续“与方先生进行合作,这个合作可以永远进行下去”。 迈克尔·埃文斯的话究竟是一种客套,还是一种真实情感流露,无人得知。
但稍后两天,另有消息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方风雷很可能于年底就离开高盛高华,并计划创立一个规模可达20亿美元的私人资本运营基金。
多次在投行界掀起风暴的方风雷,这次再度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征战前半生
在众人的视线里,方风雷始终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先锋军,从事投行业务十多年来,一直站在资本市场的最前沿。从中金到中银,到工商东亚,再到如今的高盛高华,在这些投行业务里,方风雷多次立下赫赫战功。
方风雷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参军,后来进入广东省一所大学就读,毕业后曾在广东省贸易部门任职,此后他凭借在多家中国金融机构工作过的经历不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九十年代初,由于受到时任建行行长的王岐山的赏识,方风雷北上参与中金公司的组建。1995年6月25日,方风雷出任中金公司副总裁。
在中金的七年时间里,先是中国电信在纽约和香港成功上市,方风雷一战成名。而后,方又成功主持了中国联通((600050行情,股吧))、中石油、中石化等一系列大型国企海外上市的运作,一时,在投行界方风雷的名字无人不晓。
最为投行界津津乐道的是方风雷敢和老板摩根士丹利顶牛,1997年中国电信(后更名为中国移动)海外上市时,方风雷帮助中金和摩根士丹利成为这家中国最大电信公司IPO主承销商,但在摩根士丹利的银行家对此交易表现出冷淡兴趣后,受人屋檐之下,方风雷毅然帮助摩根士丹利老对头高盛成为了主承销商,给了摩根士丹利尴尬一击。
但中金公司中,合资双方——建行和摩根士丹利之间一直暗潮涌动。根据双方最初签订的相关协议,中金的总裁一直由大摩委派,因而方风雷始终只能屈居副总裁之职。
2000年,方风雷终与中金“分手”。中金前副总经理、投资银行部副总裁、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沈辉、陈凡、章星等与方风雷一道,转投中金的竞争对手中银国际。
当时,中银国际的国营气氛浓重,方风雷在中银力图创新改革,欲与国际接轨。然而进展并不顺利。虽然,在执掌中银国际期间,方风雷也曾作过收购香港电讯这样亚洲最大宗的收购合并交易,然而,他最终选择离任中银国际CEO,转交雷曼的李山执掌中银大印。
此时,离任中银国际的方风雷已届天命之年,2002年年初,他远渡重洋,求学于哈佛商学院。然而,业内人士无人相信方风雷就此解甲归田。果然,到3月底,方风雷不出所料地飞抵香港,出任工商东亚的总裁一职。
2003年方风雷再次离开工商东亚,临危受命,协助高盛设立合资投行。
高盛为了进入中国,进行了三步走。一是帮助海南证券解决债务危机,拿到进入中国的“入场券”。这张入场券的取得也着实不易,高盛为此向海南证券捐赠5.1亿。
而后,高盛为风雷带领下的团队提供了8亿元的商业贷款;同时,与高盛一直关系密切的联想为此投入2.72亿元,2004年10月,注册成立了综合类证券公司高华证券。
高盛进入中国的最后一步,高盛与高华证券合资组建高盛高华。
根据《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的规定: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不得超过1/3。于是,高盛拥有合资公司33%的股份,而高华证券则拥有其余67%的股份。高盛高华可以承销本地上市的A股项目、人民币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也可提供国内金融顾问及其他服务。
这种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既使高盛绕过了中国监管层不允许设立外资独资券商的规定,又使得合资公司在实际上处于高盛的掌控之下。这使得这家合资券商从一开始就避免了困扰其他许多合资公司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