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源人人 周思源正说三国人物
周思源正说三国人物(1)刘备《三国志》是西晋初年陈寿著的一部史学著作,它记载了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60年历史。由于、陈寿见到的史料有限,《三国志》的内容还不够充实,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家裴松之便给《三国志》增加了很多注释。
裴松之作注所引用的前代人的著作多达二百余种,有着非常高的史料价值。后来,到了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为该书的注释为基础,同时借鉴,改编,吸收大量说书戏曲中的流传的三国故事,最终写成了不朽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从而使得刘,关,张等三国故事深入人心。
一说起刘备,大家印象当中,他是一个仁义明君,忠厚长者,但是鲁迅曾经批评说:“欲显刘备之长厚似伪。
”“欲显”想要显示,“长厚”就是忠厚,忠厚长者。这个“似”就是似乎,有点象虚伪,有点接近虚伪。那么鲁迅这个批评到底对还是不对,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下结论。为什么呢?因为《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他根据的是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作的注,主要是在这个基础上来写的。
而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刘备的形象发生了三大变化,这其中就包括了他到底是忠厚还是虚伪的问题。因为我们只有全面地来了解刘备的为人,全面地看待由史书《三国志》到小说《三国演义》。
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判断刘备到底是忠厚还是虚伪的问题。刘备的第一个变化就是他勇猛的一面被削弱了。在咱们的印象里边,看小说《三国演义》也好,看戏曲特别是京剧也好,刘备这个人是一个仁义明君,忠厚长者,性情温顺,善待下人,脾气非常好,有时候还显得有一点软弱。
可是刘备在《三国志》里面可不完全是这样。在《三国演义》里头,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它说了这个话,但是因为在具体描写当中,这方面削弱了,读者也不太注意,在影视里头,在戏曲里头,这种勇猛的一面,就进一步被削弱,抹掉了,所以大家没印象。
《三国志》里头,周瑜讲到。周瑜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雄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刘备以枭”象枭雄那样,他本人是枭雄,手下还有关张两位熊虎大将,刘备这个人,必定不是一个能够长久地屈居于人下的。那么一个人,他一定要独立地干一番大事业,要跟咱们东吴争天下。
鲁肃也讲道,刘备是枭雄。我们看一下词典,解释“枭雄”,是“智勇,杰出的人物”,有个“勇”在里面,我们也可以这么想一想,刘备如果光有仁义,忠厚,他缺乏智勇,特别是勇猛,神武的那一面,那么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那么一个乱世,他怎么可能在群雄之中立足,更不要说冒尖哪,是不是?所以武勇是刘备的一个基本特点。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先生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生。”意思是说,刘备小时侯父亲去世了,生活贫穷,只能与母亲一起编织草席贩卖草鞋为生。
由此可见,当时的刘备已经非常穷困潦倒,那么刘备是怎样起来的呢?谁先赏识他呢? 刘备出道 最早的时候,有个人叫刘子平,《三国志》里面就记载,刘子平知刘备有武勇,“武装”的“武”,这个“武”就是武艺高强,这个“勇”就是“勇敢”,敢打敢拼,所以推荐他出来的,提拔他,当然我们在《三国演义》里头,现在我们如果仔细看,也能发现一些,就是刘备在武勇方面的特点,因为《三国志》里头,它有这方面的记载。
你看《三国志》里头记载的一件事很有意思,就是刘子平把他推荐出来以后,带兵打仗,当然一开始人很少。有一次刘备打仗受伤了,受重伤,他就装死,结果敌人没有发现他。因为如果他还在那儿动的话,别人再给他一刀,不就杀了吗?他装死,结果就活下来了。
后来他的友军来了,就把他装到车上,因为他走不了道了,这样他才活了命。《三国演义》里边还写到,大家都很熟悉了,“三英战吕布”。 吕布一开始和张飞打,大战五十余回合,五十余个来回,不分胜负,然后关羽上去了,关羽上去以后,两个打一个,又打了三十余回合,三十个回合,还是没有战胜吕布,这时候刘备出场了,刘备的兵器是双股剑,两把剑。
刘备上去以后,吕布不支,败退回城。
你不管怎么说的话,主力可能是张飞和关羽,那说明刘备还是有两下子,是不是?如果我们仔细看《三国演义》它还是基本按照《三国志》,刘备有武勇这一面,但是总体上来说,刘备武勇的方面是被削弱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在《三国演义》里面它要写到很多很多人物。
它必须突出这个人物最基本的最鲜明的特点。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曹操手下,孙权手下都有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将领。 所以作者没有过多地写刘备的武勇,他是有这方面的考虑。
我们知道,我刚才就讲了刘备的武勇,还可以从哪儿看得出来,还有,就是“三英战吕布”。在那个前后,曹操手下有六员大将,围攻吕布,这才把吕布打败,那是六比一,这是三比一。所以从这个地方也看得出来刘备在武艺上确实有两下子。那么你看我们很熟悉的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不是讲了八大诸侯吗?当时刘备提出来这个怎么样那个怎么样,曹操把八大诸侯都贬得一钱不值。最后说,天下英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