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慕华陈诚 陈慕华:不慕名利从容风华
5月18日,八宝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陈慕华追悼会。本报记者 韩萌 摄 2011年5月18日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礼堂内摆满花圈,照片里的陈慕华,微微笑着。她安卧在花丛中,遗体覆盖着党旗。
整个礼堂朴素庄严,简单干净,一如她生前的作风。 与陈老生前接触过的人,仍在怀念点滴,她走过的路,和她心中的国与家。 【从政】一枚勋章 16年前的春夏之际,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这是中国妇联第一次举办大规模的世界性会议。
回想那时,NGO会议室不够,妇联向各部委借来桌椅板凳和电视音响;向地质部借来野外作业的帐篷。帐篷一搭,桌椅板凳一摆,会场建好了。陈慕华算了一笔经济账,开支不会很大。
会上,陈慕华当选为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主席。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的她,已74岁。 那次大会,古巴政府授予她“安娜·贝当柯尔德”勋章。 陈慕华一生,被很多外国使节敬重,在国人心中,她是女中豪杰。
陈慕华曾主持过国家经济、外贸、金融等部门的工作,又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等职务。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她为妇女儿童的权益倾尽全力。 1988年9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慕华,在第六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妇联主席。
1992年,陈慕华提出建设中华女子学院,专门培养女性人才的学校,这是全国妇联几代领导人的意愿。 陈慕华说,建设中华女子学院不要政府投资,而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自筹。
为募集资金,她奔赴各地,约见名流、企业家及爱心人士。1992年11月,陈慕华得知一位香港名士要去汕头。她立即赶往汕头,约见这位先生。在汕头市政府招待所,陈慕华等到深夜12点,仍无法与名士取得联系。
随同人员劝陈老休息,她不同意,执意等候。 【为官】“五块糖”理论 在妇联,大家都叫她“慕华大姐”。“大姐”这个词,在妇联是最高称谓。 付一然,现为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曾在妇联工作多年,他印象中的“大姐”:声音洪亮,眼神温和,面容慈祥;对自己的坐姿、仪态要求很高,走路永远挺拔,笑容常挂脸上。
陈老说话清晰、实在,公文里常出现的要求、指示,在她口中,只是谈话、聊天。
付一然从未见过她发火。但“大姐”也有不高兴的时候,付一然回忆:妇联所在办公楼共有两部电梯,陈慕华来妇联开会或参加活动时,安保要求,其中一部电梯提前一两个小时拉起封条和专用道。陈慕华对此有些反感,“楼里这么多人,电梯又窄,大家都很忙,提前一两个小时空出电梯,多耽误别人工作啊。
” 同事眼中,陈慕华为官多年,一直简单、低调。 很多妇联员工说,虽配有专车,但陈慕华有时会坐公共汽车上下班,吃饭也是拿着饭盒在食堂排队。
在工作上,陈老很在意“透明”。她在任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会长时,提出“四透明”原则,即资金募集、管理、使用、增值透明。 对实物捐赠,陈老要求基金会员工必须分门别类造册登记。她曾说:“进来几块糖你都得登记。
五块糖给了你三块,给了他两块得登记。你还要再去问问他那两块糖拿到了没有?”这段话被大家总结为“五块糖”理论。 陈慕华曾接受过贵重的馈赠,付一然记得,一个企业家送过陈老一块劳力士手表,陈老收下,然而手腕上并没见金光闪闪,她交给财务室,让其出售,当做捐助的资金。
谈到劳力士,再看世间百态,付一然总觉得温暖。 【居家】一张贺卡 陈慕华的家,在东城区一个老胡同内。四合院外,一扇铁青色大门,没有任何装饰。
老友陈锦云的秘书王志伟说,中央曾给陈慕华布置过新房子,但她不愿搬,“她说她很喜欢现在的老宅院。 5月16日,陈家宅院门前,老人的女儿委婉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请求,她说,母亲交代,一切从简。
陈慕华弟媳的妹妹王家瑞说,陈慕华的家,布置十分简单朴素,家中的装修几十年未变,家具也多年未换。 王家瑞说,当家人因私事托她找人帮忙,她从不出面,总是鼓励自己的后辈“要靠自己奋斗。” 据媒体报道,陈慕华的弟弟陈慕榕说,家里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家族凡是有工作的人,都要资助一个贫困孩子。
家中孩子的成人仪式,就是把第一个月的工资收入捐给基金会。陈慕华和家人每年都会救助13名女童上学,陈慕榕说,到现在,他已经记不清全家资助了多少孩子。
即便晚年陈老卧病在床,捐款也都托女儿送达。 白杰的丈夫李泮明是陈慕华延安时期的战友。1982年,李泮明去世,那之后,每年春节,白杰都会收到陈慕华寄来的贺卡。陈慕华晚年卧病,贺卡仍如期而至,“祝我幸福快乐。
”白杰说,这些贺卡,她整齐地珍藏着。只是明年春节,看不到她的字了。 陈慕华 性别:女 籍贯:浙江青田 终年:90岁 去世原因:病逝 去世时间:2011年5月12日12时25分 生前住址:东城区前圆恩寺胡同 生前曾任:对外经济联络部副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 留声 这是个很崇高的事业,不要怕碰钉子。
我脸皮就很厚,我去了给人家就宣传,就讲这个道理。
有人说你跟人家要钱还理直气壮,我说我也不给自己装口袋,不是为了我自己发财,我为了妇女儿童的事业,这些对国家民族有利的事情,我只是说明这个事情的重要性、意义所在,希望你能够慷慨解囊。
——陈慕华(在鼓励妇基会工作人员克服困难时说的话) “我呀,现在老了,再做别的事情也力不从心了,现在还剩一点点余热,就做这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吧。” ——陈慕华(直到80岁高龄,很多募捐活动陈慕华仍要亲自出马。
看到陈老如此操劳,妇基会的工作人员十分心疼。对于大家的劝解,陈慕华说。) 【寄语】 她是个简单而干净的人。 ——陈慕华弟弟陈慕榕说姐姐 那时班里有12个女同学,慕华年龄最小,也让人印象最深。
那时我们经常要上山背柴,女生力气小,男同学会帮忙背,慕华从来不让男同学帮忙,再沉都要自己背下山。 ——陈慕华在延安参谋训练队的同学王乐天 2005年安康计划的捐赠仪式,大姐亲临现场,那时她已84岁高龄。
她只要能走,就不会让人搀扶,她永远呈现健康、积极、开朗的形象,她的毅力和意志是常人比不了的。 她跟玉一样,很温润。这种形象可能跟她的经历有关,经过岁月的积淀,不彰显不外露,但充满着能量。
——付一然原妇联工作人员,现为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 翻开尘封的记忆,大姐的音容笑貌,大姐关爱妇女和女性公益慈善事业的真情、执着、智慧和魄力,灿若星辰、历历在目……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悼念陈慕华的文章中写到。 (记者 卢漫 实习生赵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