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娜的老公 胡娜事件与李娜时代:叛逃者和叛逆者的32年

2018-04-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4年冬,胡娜回来了;1982年的夏天,故事又恍惚如昨.讲一个小女孩的故事32年前的那个夏天,一个天资聪颖.爱打网球的小女孩被母亲带到河

2014年冬,胡娜回来了;1982年的夏天,故事又恍惚如昨。

讲一个小女孩的故事

32年前的那个夏天,一个天资聪颖、爱打网球的小女孩被母亲带到河对面邻居家作客。

由于那时小女孩家境贫寒,家人的网球水平有限,看到邻居家的豪华网球场,不由想留在这里打球。于是,小女孩躲在邻居家的阁楼里不愿意随家人一起回家。母亲十分生气,而邻居也认为小女孩在她自己家没有得到好的待遇于是责怪起了小女孩的母亲。为了此事,小女孩的母亲和邻居绝交了一年。

32年后,小女孩的母亲家日子富裕起来,豪华的网球场也建起来了,还有一个和她名字及其相似的姐妹成为了全村有名的网球高手。此刻,小女孩已经是51岁的中年妇女。她想要的网球梦想也因为一系列原因没有实现,最后转行学了画画。

当年的这个小女孩,名字叫胡娜。胡娜,“胡”是“胡来”的“胡”,“娜”是“李娜”的“娜”。

如电影《归来》的桥段一般,这个小女孩的归家之路也是历经沧桑。当她踏上回家的归途时,家里几位哥哥的责骂也劈头盖脸的砸来。2014年11月20日,《环球时报》评论文章《胡娜,你欠祖国和人民一个深深的忏悔》,毫不客气地直接把矛头指向这个昔日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女。也不乏凤凰体育这样的支持者,以《环球时报没资格批胡娜叛国》这样的温文尔雅地口吻和方式替她撑腰。

一如人们对大多事情的反应,有人责骂她任性,有人称赞她勇敢。但是,人生是胡娜的。没能完美实现自己的网球梦的她,把自己扔进了绘画的世界。经历了那么多,对于别人的苛责与赞赏,想必她的抽象派画作,算是比较完整的答案。

胡娜和李娜

说起胡娜,没有人不会想到当下的网坛的现象级人物——中国金花李娜。

惊人巧合的是,同样是在网球场上叱咤风云的“中国金花”李娜,出生在1982年这个神奇的年份。只是,现如今一个是51岁遭唾弃的妇人,一个是刚刚卸下光环光荣回归的网坛传奇。之间成与败的交错,彷如一场仪式性的传承,竟也有点令人惋惜时光和机遇的荏苒之意。

2009年1月,网管中心决定允许李娜单飞。“单飞”这个刺眼的字眼,可能是注定要贴在李娜生涯记录上的一个抹不掉的标签。2011年,李娜拿下澳网亚军后,于法网登顶封后。2013年WTA获得亚军,次年1月又拿下澳网冠军。2014年9月19日,李娜退役也完美地成全了自己。

身为武汉人的李娜,性格“泼辣”直爽,似乎能看到了点当年胡娜的影子。只不过造化弄人,一个落魄一个辉煌,一个远走他乡成为千夫唾弃的叛徒,而另一个登峰造极成为万人瞩目的女王。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这个社会对于失败缺乏包容,而对成功者过于崇拜,这是一种病态。放诸于此,似乎也有些某种意义上的契合。

对此,不忍多想象一番:倘若胡娜也登上李娜那样的巅峰,又会是怎么一番景象?

30年河东,30年河未全“西”

32年的时间交错,差不多就是中国经济崛起的黄金时代。如《环球时报》所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倘若以一个母亲的角色去对视胡娜,相信哪个母亲都会对这个曾经犯过错的勇敢的孩子予以包容。

只是30年后,中国的体育并非想象中那么发育完整。个别媒体的自信和骄傲之言,并不值得我们沾沾自喜。从胡娜事件和李娜单飞折射出的举国体制下的体育,被一把大锁锁住那些希望欢快生长的肌肉和和手脚。

姚明与NBA,王治郅滞美,刘翔被“国家”负累,李娜单飞飞黄腾达,祖尔菲马远走哈萨克斯坦,邹市明打入职业化拳坛……关于举国体制内外的成与败和是与非,鼎沸的舆论争论从来没有停止。

是的,30年河东,30年河西。而河东河西之变道,并非人为。在潮流面前,人只能顺势而为,只能加速潮流前进的速度。而切莫将这种潮流发展的功绩贴到自己脸上,这样容易看不清自己的真实面孔,也看不清自己的心。

然而,时间从来要没有停下来思考的意思。你看32年后,胡娜已然归来,李娜也已然退场。成功被挂在墙上,而失败被夕阳余晖拉出一道落寞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