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故居参观记
杨开慧故居位于长沙县的板仓,从长沙城区坐车前往大概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11月10日那天,我作为团委组织的“红色之旅”活动的负责人之一参加了杨开慧故居的参观活动。
那天早上天突降大雾,汽车沿着国道行驶,车窗外迷蒙一片,田野、街道、人影都裹在一层微白的雾里,恍然梦境一般。但车子里面这一方世界是现实而热闹的,唱歌、讲笑话、游戏,笑声象喷泉喷出的水花,溅落在车厢的每一个角落。时间被这样的水花一浸泡,也收缩了很多,不觉间,杨开慧故居已经到了。
车子在陵园前的广场停住,从陵园的大门望进去,一眼便可以看到杨开慧烈士的塑像傲立在山腰的一个平台上,两边青松挺立,绿树掩映。塑像的前面正对着依坡而筑的台阶,台阶两边分别刷着巨大的“开慧烈士”和“永垂不朽”几个白色大字。这时的薄雾还没有散去,水汽氤氲间,绿意葱翠欲滴,塑像也迷蒙在白雾里辨不分明。从大门的台阶走上去是一个平台,平台中间一个大的圆形花盘间立着一个汉白玉雕塑的花环,花环的上面刻着二十九朵鲜花,象征着杨开慧的二十九载岁月。沿着台阶上去便到了塑像前,朱红色的底座上面汉白玉塑的杨开慧手拿书卷,迎风而立,面容沉静中透着凛然,端庄秀气中流露坚毅,想要传达的就是“骄杨”的寓意吧。走过塑像背后再上一层台阶,便是烈士的坟墓了,坟墓后方的墙上酣畅淋漓的字迹刻着的正是那首著名的毛泽东为杨氏而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论及毛泽东的爱情,对其影响之大者当首推杨开慧了。年轻时的爱情,杨的大家闺秀兼之志趣相投,留下的烙印铭记于心自然可以理解,我最初的时候读毛的“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只以为是毛的怀亡之作呢。昔人已逝,一词常伴,“蝶恋花”,很美好的一个词牌名,不知道灿烂春华之时,可否有蝴蝶双双飞来?
从烈士陵园婉转下山来,折向旁边杨开慧的故居去参观。单独的一座大房子依在青山脚下,房子前的街道一边都是新式的房子,和那座故居形成强烈的对比。其时故居前的大坪正在施工,黄土杂乱堆积,游人也并不很多,进去的时候发现有一大群中学生在,佩戴的校徽写着“周南中学”。我本是农家土房子里长大的,对于这种泥墙青瓦木柱格子窗并不为稀奇,倒是对房子的大有点惊讶,不过想想杨家本是那时的大户人家也就释然了。几进的大房子,柱子是黝黑的,墙壁上灰蒙蒙的一片,雕花床的蓝麻帐围着的还是旧时的空气,梳妆匣上斑驳的铜镜像是时光隧道,印出来的景物和现实隔着遥远的距离。游人来来往往,声音浮在空气中然后消失。那些发黄的字迹,那些墙壁上的一纸照片甚至那些说明的文字都是冰冷的。曾经的那个时候,这座房子里的那些人那些故事,那样的夜晚的温暖的灯火下的心情都随着时光远去了,用今天的眼光看过去,浮出来的也只是一个年轻女孩的心思吧。那些刀光剑影,在黑暗中的大声疾呼又怎能体会呢?然而文字里面那颗炽热的心里面透露出的思想与勇气放在那个时代的确是值得称道的。我看着那一帮中学生的叽叽喳喳,想象不出用他们的眼中看到这些东西投影在心里是怎样的景象和感悟。时代在慢慢改变,现在不再是一个充满腥风血雨的年代,可是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正并没有都离我们远去,今天的年轻人还具有为追求自由与公正奋不顾身的勇气么?
从故居出来,便到杨开慧纪念馆去参观,纪念馆位于陵园的对面,里面陈列着杨开慧的一些遗物以及一些领导人参观后的题字,旁边的陈列室里还有毛岸英的相关介绍。实物,文字,图片,时光在这里被浓缩。二十九载岁月,生命正值灿烂芳华,突然间惊心动魄的飘落,也恰如一颗流星划过夜空,留下了开启黎明的光芒。杨开慧能在今天被隆重纪念和作为千万革命巾帼的代表无疑里面夹着毛的因素,然而撇开这个不谈,她以一己弱女之躯,面对敌人威逼利诱,严刑拷打而不易其志,真的可贵。墙上有篇她未刊发的稿件讨论谈论男女平权的问题,其言辞之激烈显出她在此问题上的愤然和破除不公的决心。无法重回那个年代,但可以想象为了心中的理念用一个人的言论还有行动来对抗当时的统治阶级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决心,人之品格高贵在威势强权面前直现高低。谁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为了追求世间的正义,为了追求人们生活之自由和幸福的权利,作为革命先行者的杨,无疑是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又一个很好的注解。
车子载着我们离开这个更名为“开慧乡”的地方,青山慢慢远去,故居慢慢被钢筋混凝土的房子所遮住消失不见,那是一张旧日的邮票提醒着某些故事的存在。我心里想起,很多次这样参观革命烈士或者遗迹时,我们会写“使我们认识到今天的生活是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应当珍惜。”是的,我们应当珍惜,也应当纪念,我们应当纪念那个时代的先行者们,那些热血的青年,为了改造世界的不公,为了自由平等之理想,为了过上自己当家作主的好日子而不惜生命浴血前行的精神。这种精神到今天也不应该远去,因为世界的不公,因为自由平等,因为自己当家作主在今天依然没有完全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相信这里面的一部分就是烈士们的遗志,而这些遗志的实现正落在我们这些后来者,还有那些中学生的肩上,当所有的中国青年以杨开慧这样的勇气来直面社会中存在的那些黑暗,以杨开慧这样的精神来追求更多的光明,那么这样的合力才能真正展现如梁公《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景况,才能为我们的后代创造一个更加自由、公平、民主、正义和富强的美好未来。
那么杨开慧傲立在山头的那尊雕塑,目睹着这个世界,不仅仅有些欣幸,也夹着遗憾还有更大的期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