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龙横店】徐文荣和他的横店帝国(图)
与杭州相隔180公里,在徐文荣每年超过200亿元营收的横店帝国中,声名在外的横店影视城仅仅是冰山一角,尽管每天有30多部电影或电视剧在这里开机,西方媒体甚至为横店冠以“东方好莱坞”的称谓。传统的工业项目依旧为横店集团贡献着大部分收益。
但徐文荣仍打算为此继续投入——继声名在外的广州街、秦王宫和故宫之后,不久,横店影视城中将重现昔日的上海滩,一个能够停放波音747的飞机场正在修建,他甚至于设想着在横店周边兴建高空铁路,把村与村连在一起……
与当地人的谈话总是不自觉地会滑向徐文荣。司机告诉我,当地有座八面山,山顶水源丰沛,传说是因为山下藏着一头金水牛,只有3000年的陈稻草才能牵出,而徐文荣就是牵出金水牛的人。
徐文荣的父亲是个裱画匠,还写得一手好字,但贫苦给徐带来的记忆依然刻骨铭心。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县供销局,因业绩出色被提升为安文区办公室副主任。1962年,他辞去公职,回家务农。
最初,他发现安文区肥料奇缺,动了“以肥料换粮食”的心思,第一次就换了50多斤玉米,但却落上了“投机倒把”的罪名,经多方说情才算过关。不久后,他又做起了用废铅提炼真铅的生意,凭借着土风箱和铁炉,一路收购到了上海,还用赚来的钱坐了飞机,一下成了当地的大人物。
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也没有成体系的管理哲学。正是这些敢想敢干的经历,令徐文荣事事愿为人先。他开办小工厂的种种实践一再被否定。1975年,政策风向有了扭转的苗头,徐迫不及待地用了10个月的时间自办丝厂。
缫丝厂很快升级为更为现代化的轻纺和针织厂,随即他又涉足在当时即便大企业也不敢轻易进入的磁性材料领域,继而将版图扩展至医药、汽车、草业等领域。
“敢为人先”为他落下“不服管”和“狷狂”的名声。20世纪80年代早期,当地一位乡党委副书记曾公开说,我们乡里有个人,论本事可以做皇帝,论错误可以枪毙。而如今在当地政府官员看来,横店集团对当地的贡献,徐文荣居功至伟。
我向他求证:有人说你曾先后创办过200多家公司,是真的吗?徐文荣的眼睛顿时瞪得很大:“怎么是200家,明明是700多家!”这令人想到那个已经退色的西西弗斯的故事,他试图抓住每一次改变的机遇,包括那些不被人看好的决策,而最终赢得的回报远远超过了那些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