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刻本《范文正公文集》(善本掌故)
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端拱二年(989年),两岁丧父,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举进士第,后还姓更名。历知边郡,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主持著名的“庆历新政”,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但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传扬千古。皇祐四年(1053年)卒,年六十四,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短暂人生中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仁宗亲书其墓碑曰“褒贤之碑”。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事迹详见《宋史》卷三百十四本传。
范仲淹有四子,皆知名,纯佑、纯仁、纯礼、纯粹,尤其次子纯仁颇有其父之风,哲宗元祐时官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后谥“忠宣”。范仲淹去世之后,其遗稿便由其诸子整理。仁宗皇祐五年(1054年),距范仲淹辞世仅仅一年,即由范纯仁编成《奏议》十七卷、《政府论事》二卷,详见韩琦《安阳集》卷二十二《文正范公奏议集序》。范仲淹其余文稿又由其诸子编集为二十卷,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撰序,谓此集“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
此二十卷遗稿,时名“丹阳集”,宋赵希弁《郡斋读书志附志》卷下载“别有《丹阳集》二十卷,东坡先生序之”。当即此本。而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袁本卷四载“《范文正丹阳编》八卷”,且“集有苏子瞻叙”,“丹阳编”盖即“丹阳集”,只是卷数差异却较大。《宋史艺文志》既有《范仲淹集》二十卷,亦有《丹阳编》八卷。
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十三谓此本“宋讳暑、树、警,皆为字不成,桓字不避,是钦宗以前刻本”。核卷五《依韵奉酬晏尚书见寄》中“寒谷春重煦”句,“煦”字缺末两笔,避宋哲宗讳,而“吉”、“亘”、“构”、“慎”不缺笔,故为北宋本无疑。此北宋刻本《范文正公文集》二十卷,卷端所题为“范文正公文集”,而非“丹阳集”,书口则仅题“集卷一”,卷首苏轼《叙》以及卷一整卷均系抄配。卷二至二十为宋刻原本,间有抄配。每卷均先出该卷细目,然后接连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