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丽曲剧 河南曲剧 《思凡》 刘艳丽演唱

2017-10-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思凡 简介 思凡,可为四种解释,其一为戏剧思凡;其二为话剧思凡,其三为电影思凡,其四为思凡服饰.思凡 思凡 潮州古曲,轻六调. 乐曲从开头散

思凡 简介 思凡,可为四种解释,其一为戏剧思凡;其二为话剧思凡,其三为电影思凡,其四为思凡服饰。思凡 思凡 潮州古曲,轻六调。 乐曲从开头散板起,由远至近描绘丛林古刹、暮鼓晨钟的寂寥景象,暗含小尼姑思凡之情。

至拷拍,旋律跳跃摇曳,表现小尼姑逃离山门时的惊慌不定。至双催部分,表现小尼姑逃离山门后的喜悦之情。 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在其著作《吾国与吾民》中,称赞该剧"其文辞堪当中国第一流作品之称而无愧色"情节:谓有赵氏女,自孩童之时,为父母舍入尼庵。

削去八千烦恼丝,做佛门弟子。及至情窦初开,始悔空门之中,不足以结善缘,并不足以证善果。于是晨钟暮鼓,转辗愁思。礼忏唪经,反增魔道。入夜来僧房寂寞,对此半明半灭之孤灯,更难消释。

左盘算,右盘算,九转回肠:计惟觅一如意郎君,度少年大好之光阴,结我善缘,证我善果,且可举我善愿。正值庵中一切优婆塞优婆夷等,均有事他往,遂逃下山去。 另:《思凡》原系昆曲《孽海记》中一折,后京剧亦常演,多用"吹腔"曲调,犹有昆曲余韵~昔日梅兰芳、程砚秋等均善演。

刘艳丽 简介 刘艳丽师从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秀玲老师,主攻闺门旦、花旦、青衣,主演过《风雪配》、《屠夫状元》、《飘扬的红丝带》、《黛玉葬花》、《游乡》、《掩护》、《五女拜寿》、《跑汴京》、《寇准背靴》、《胡二姐开店》、《卷席筒后传》、《思凡》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而又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甜润明亮的嗓音、细腻流畅的表演、俊俏大方的扮相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刘艳丽,1969年生于河南方城。河南省曲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曲剧十大名旦之一,青年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刘艳丽 刘艳丽 员,河南戏曲表演学会理事。曾荣获第四届和第五届河南省戏剧大赛表演奖、河南省首届曲剧演员大赛银奖、河南省第二届曲剧演员大赛金奖、河南省首届青年演员折子戏大赛金奖、全国首届"红梅杯"表演金奖、河南省首届"文华表演奖"、第十届"香玉杯艺术奖"、叱咤中原——河南戏剧演员排行榜2008最具明星奖、2010最具实力奖。

1985年毕业于南阳市艺术学校,分配到南阳地区曲剧团工作。1993年调入河南省曲剧团。师从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玲,又得曲剧大家周玉珍、孙炳新指导。

主攻青衣、花旦、闺门旦。演出剧目:《风雪配》高秋芳、《跑汴京》窦巧姐、《寇准背靴》柴郡主、曲剧新版《红娘》红娘、《柜中缘》许翠莲、《屠夫状元》党凤英、《红楼梦》林黛玉、《游乡》杜鹃、《掩护》春兰、《思凡》色空、《飘扬的红丝带》金枝、《泪洒相思地》王怜娟、《五女拜寿》翠云、《酷情》荷花、《李豁子离婚》孙翠莲、《胡二姐开店》胡二姐、《红石坪》柳叶、《王宝钏》代战公主等,配唱曲剧电视剧《郑八怪联亲》。

第一次听到她的名字,是从"曲剧天使"王秀玲老师的口中。王老师向我介绍她的这位得意高徒时,不禁面露喜色,除了赏识她的艺术天赋和灵性,更多的是在盛赞她的人品和性情。

王老师说:"艳丽这孩子做人本分老实,性格柔和,不爱说话,不爱表现自己,演戏和做人都很认真,很踏实。" 只闻其名,未见其人,难免心生遗憾。巧的是没过几日,在一次活动中,我有幸见到了刘艳丽。那次,她上台演唱了 曲剧 简介 曲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

有些地区又称"南阳曲子"。曲剧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其周围邻近地区,是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受到其他剧种的交叉影响发展而成的。

历史沿革 曲剧是在河南曲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起初的形式是由表演者边踩高跷边唱曲子,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高台曲。鼓子曲是一种曲牌联缀体式的说唱艺术,演唱时,三五人自执檀板击节,一反以前的三弦伴奏形式,需要帮腔处就一起帮腔。

每一曲目,均按一定的曲牌顺序来演唱。约于清末民初,出现鼓子曲与踩高跷相结合的形式,称为"高跷曲"。它最初出现的时候,既不化装,也不分行当,只是由数人踩高跷唱有故事情节的曲子,以三弦等乐器伴奏,走街串坊。

发展至1920年前后,才出现了有简单化装和粗略的行当分工的高跷曲,多数演出鼓子曲中大多有人物故事的民间传说脚本,如《小姑贤》、《打皂》、《小打鱼》等。 "高跷曲"去掉高跷拐子并登上戏剧舞台,是它由一般的民间歌舞演变为正式的"高台曲"这种戏曲形式的标志性事件,形成曲剧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