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张旭豪哪里人 “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类比马云阿里 将外卖卖出100亿

2017-10-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团队的建立,关键要靠创始人的忽悠.如果连忽悠的能力都没有,就先不要创业.如果连(团队)中间的人都不能让他相信你的话,就很难让其他人再相信你.当时就是靠忽悠让一些

团队的建立,关键要靠创始人的忽悠。如果连忽悠的能力都没有,就先不要创业。如果连(团队)中间的人都不能让他相信你的话,就很难让其他人再相信你。当时就是靠忽悠让一些人加入团队,并且拿很低的工资。我们工作范围很大,但是一个月发300块,够吃饭就可以。

但即使我们当时没有钱,挑人还是很有自己的标准。就算你什么都没有,你要有自己的理念和准则,我们(团队)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人,但是人格上有一些缺陷,也不能随便进来。

由此卡了一些人在外面,导致大家觉得加入"饿了么"是一件比较神圣的事情。坚持时间长了就成了你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坚持的那段时间是非常痛苦的。后来,四个核心成员确定了下来。从创业的角度来说,核心团队必须要有一个老大,股份不能平分,一定要确立一个大股东,要有一个人能拍板说了算的。

我们团队觉得我这个人比较靠谱,对事情有充分的热情,比较坚定,就推荐我为老大。然后把我的股份定到了最高。之后大家各自分工,在团队中处的位置都确定下来了。

另外一个门槛就是,加入"饿了么"必须休学,这也是我们当时定的死规矩。我认为很多大学生创业都是玩票子,就为了给自己增加experience,让自己的简历能够colorful一点,感觉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做成这样一件事情,而是为了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我们认为创业就是要把这样一件事情干成,不要给自己留后路。我们决定一定要休学才能创业,我们在团队里面又淘汰了一批意志不坚定的人,那天交休学材料的时候只有两个人交了。

我感觉一个学校创业氛围好不好、里面创业的人多不多,老师的心态也很重要。我还记得那天跑到交大教务处,那个老师说,一般休学的不是断了腿就是瘸了脚,都是因病休学,因为创业休学的人挺少的。休学一年,导师就少一个人搞科研了。

所以大家还要各自回去说服导师。我和我另外一个合伙人,我们的导师都是比较开明的。他鼓励我说,虽然你是去送外卖,但是你能把一件事情做成,也体现了你的组织能力。后来到教务那里,他拿了我们的材料说,不错,你们选择了一条很好的道路。虽然你们是去送外卖,但是你们已经不是在培养自己的技术能力了,而是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

然后我们就开始创业。就送外卖、送外卖、送外卖。送到09年底,我们感觉这个模式不行,太累了。白天送外卖,送完外卖,晚上还要结账。因为钱都在我们这里,当时跟我们合作的餐厅有30家左右,每天跟那30家餐厅对账,弄到晚上十一点钟,然后回去还要谈创业理想。

其实最早那段日子最苦,但是也是最开心的。因为大家可以谈理想,可以谈对未来的憧憬。每天可以画饼,可以画得很大。画饼的过程是非常开心的。所以我们有一个理念是当我们没有钱的时候,一定要谈理想。有钱的时候就不能谈了。

我们当时是住在民房里面,过了半年以后,到餐厅里面挖了一个角来做我们的办公室。其实很多创业一开始是要看团队,先把靠谱的人找到,这是最重要的。

关于创业模式

然后是模式。模式太重要了。自己送外卖然后还要结账,如何扩张是一个难题。后来还是决定我们要做网上订餐,当时觉得还是还是应该他们自己送,不能我们来送了,太惯着他们了。然后我们就开始进入了网上订餐时代。

我们的"饿了么"网站是从09年4月开始上线的,刚上线的时候我们一天的订单才8、9单,最高的时候到70单,但这已经让我们很兴奋了。现在一天的交易额大概有10万。当时我们网站上线以后就决定要拓展,虽然我们省去很多人力去送外卖,但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

当时我们在校园里面推广,没有资源没有钱,就是天天发传单。这时候最考验创始人团队的领导力,其实还是忽悠能力吧。忽悠能力很重要的,在大家有苦又累的时候,你给大家讲个笑话。

如果你不忽悠,不讲点笑话的话,整体氛围会很没意思。当时我们就写了一行话:"发传单是人类最快乐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们又碰到一个交大的高富帅团队。其实交大地区曾经有无数个订餐,其实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是地球上外卖最发达的地区,大概有七八个订餐网站,"饿了么"是最后一个。

当时也有很多订餐网站,其中有一个实力最强,他们已经毕业了,注册资本一百万。我们当时还没有注册,公司都没有。我们跟餐厅是骑着电瓶车谈的,他们是开车谈的,差距比较大。

搞活动,他们会贴钱送饮料。基本把我们逼上绝境。要知道人被逼上绝境,就有一些说不出的力量。于是,我们就又改了我们的商业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彻底把对手挤出去了。我们为餐厅设计客户端,以前订单是通过短信到餐厅,然后每单抽成,抽8%,餐厅没订单就来找你,搞活动的第二天就要贴传单,很麻烦。

我们弄了个客户端,装在餐厅里,让餐厅方便处理订单,有个固定的收费模式,一年付一笔费用,订单无上限。

通过这样的方式,觉得客户端比以前那个短信、接电话方便很多,又能帮餐厅做数据统计,哪份饭卖的好,哪份饭卖的差,实施性比较强。这也是我们最早一年的时候送外卖,混迹在餐厅里了解需求之后总结出来的。所以这段经历还是比较好的,就是下到基层里面去彻底地了解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