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强首飞 首席试飞员雷强畅谈首次试飞歼十的细节

2018-01-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超短距助跑.大角度拉升.腾空而起--1998年3月23日,一架"战鹰"在成都上空时而俯冲,时而疾驰,17分钟后安全返回,停机坪掌声雷动.这只"战鹰"是我国第一架

超短距助跑、大角度拉升、腾空而起——1998年3月23日,一架“战鹰”在成都上空时而俯冲,时而疾驰,17分钟后安全返回,停机坪掌声雷动。

这只“战鹰”是我国第一架拥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驾驶歼10顺利完成首飞任务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级飞行员、歼10首席试飞员雷强大校。

从1998年第一次驾驶歼10起落,到歼10批量装备空军部队,雷强共驾驶歼10飞行1000多架次。最大航程、最大低空飞行速度、最大过载,一个又一个飞行纪录不断刷新国内试飞史,创造了试飞史上的奇迹。

首次试飞,座舱里很多设备没见过

“记得我第一次走进座舱时,里面有很多没见过的设备。”作为驾驶过多种型号飞机的飞行员,雷强坦言,一般情况下,只要走进某型号飞机的座舱,里面70%的仪表和设备都是见过的,因为国外飞机的升级换代,新技术、新设备应用通常情况下不会超过30%,然而,歼10座舱内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超过了60%。

首飞当日,现场天气条件并不理想。在等待起飞的时刻,有人问雷强,“紧张吗?”“要说不紧张,那不是实话。”雷强告诉记者,当时脉搏飙升至每分钟150次。

虽然紧张,但想到自己准备好了详细的飞行预案,凭着多年的飞行经验和对机场地形的熟悉,雷强信心十足。关上舱门、点火发动……他顺利完成了17分钟首秀。

歼10是中国飞行员需要的战机

“歼10各方面性能相当出色,这就是中国飞行员需要的战机!我把歼10送上蓝天,对我来讲,歼10就像是我的孩子。”谈起歼10,雷强满怀深情。

歼10设计之初,雷强就开始介入。飞行员和飞机的接口主要是飞机座舱界面,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对座舱里诸多因素的考虑,需要听取试飞员建议。驾驶杆位移时杆重是否合适?仪表和电门如何符合飞行员的操作习惯?雷强通过在地面的一次次试验,把自己的体会告诉设计师,一次一次地修改完善。雷强透露,从开始设计到最终出厂,共“揪出”1000多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