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纬出身 2002盘点6:仰融惹出逮捕令 李经纬倒在病床上
第六回 仰融惹出逮捕令 李经纬倒在病床上
内地与香港是不能比的,国企老板总是一次又一次掉进同一个陷阱,这个陷阱就是国有资产。这回掉进去的是仰融和李经纬。
在业界,仰融以资本运作高于著名。“仰”这个中国人少有的姓氏,更给仰融以神秘感,似有什么外族血统。
1988年仰融以华晨集团的名义,以每股1元的价格买下金杯汽车的4600万股股票。1992年,为规避私企的上市障碍,使以金杯汽车为核心业务的华晨集团在美国顺利上市,仰融将华晨的股权无偿捐赠给国有资产管理局。
这样,虽然其后国资局念仰融的好,又将这些资产委托给由仰融掌握的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管理,但从法律上讲,华晨已经成了一家国有企业。
仰融说,10年来政府没给过一分钱,靠自己的投资和指挥将净资产1200万美元的华晨在美国上市,目前华晨的净资产已达30亿元人民币,加上华晨旗下的其他企业,总资产接近300亿元人民币。仰融认为,虽然华晨发展过程中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但华晨资产中肯定有属于他个人的资产。
资产的划分屡谈不拢。年中,当有关部门宣布华晨资产为国有时,仰融通过其控制的华博财务公司起诉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华晨的大股东,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已在10月14日正式受理。
正此时,10月18日金杯汽车所在地辽宁省检察院以涉嫌经济犯罪为名发出对仰融的逮捕令。在中国,争夺产权的民事案让位于经济犯罪的刑事案先行,因此,仰融的起诉将被搁置。
仰融现为香港居民,持有美国绿卡,并已于6月出走美国,而中美两国间并无引渡条约。所以,辽宁的逮捕令更多的是名义上的,似乎只是为了抢个司法程序的先手。有报道说,如果仰融撤诉,辽宁警方有意撤销逮捕令。
这里有两点令人感叹:一个早先满天飘并罩住无数人的红帽子(私企注册为国有或集体企业),到了2002年竟还会套在仰融这样的精英头上。另一个是,如果传闻属实,严肃的逮捕令竟能成为某种交易的砝码。
11月,仰融的全权代理律师吴克祥公布了仰融在美国立下的捐赠资产委托书,主要内容是:委托受托人将法律确认我应得的华晨系资产,在扣除律师费、应付税款和其他一切相关的费用开支后,全部捐赠给委托人书面指定的非盈利性社会团体或慈善机构。
如果结果是这样的话,这就很像一些“索赔一分钱”的争气官司了,而不像职业经理人,或资本家的做派了。像愤青。
李经纬也是为产权而跌倒,他的故事比仰融简单。
在纷纷落马的中国企业界,李经纬是一株长青树,他用18年的时间把广东三水市的一间小厂培育成一棵摇钱树,让健力宝出落成中国著名品牌,并走向世界。18年健力宝上缴三水市政府28亿元利税,在鼎盛时占当地财政收入的45%。
后来健力宝开始走下坡路,三水市政府想赶紧出手。李经纬也有了想法,辛苦了一辈子总得落下点什么。在三水市政府作价3.8亿元出售健力宝45%的股权失败后,李经纬提出用4.5亿元3年分期付款的方案买下健力宝,此案被三水市政府拒绝,认为风险很大,有国有资产流失之嫌。末了,浙江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3.8亿元收购了健力宝80%的股权。
李经纬的老板梦破灭了,被有礼貌地劝退出健力宝。李63岁了,身体不好,住院了,安享晚年吧。正此时,10月13日,广东省人大罢免了李经纬全国人大代表资格。长青树下了。
有传言,李经纬涉嫌转移资产,数目上亿。而到11月,广东省检察院公布情况,李经纬只是“伙同他人以购买人寿保险的形式,侵吞国有资产331.88万元”。据说,这300来万只相当于一些上市公司老总的年薪。
李经纬案一出,有议论为“褚时健第二”。
褚时健原任云南红塔集团董事长。在他当政17年中,企业上缴利税总额达800亿元,“扛着半个云南财政”。临退休了,有想法了,褚等3人共同贪污335.1016万美元,褚分得174万美元,按当时牌价折合人民比1300多万元。1999年1月20日,褚被判处无期徒刑。
李经纬与褚时健都是临到退出时有了想法,但褚时健只是想捞点小钱,而李经纬则是要谋产权。
同样想谋产权的是于志安。于曾任中国长江动力集团公司董事长,1994年底在菲律宾注册了中长集团菲律宾公司,1995年出走菲律宾,想在菲坐拥国有资产。后经中方努力,65万美元的国有资产被追回。
金德琴没想谋产权,不过是与虎谋毛。金曾任中国银行总行行长。1986年金德琴受邀代中信公司收购香港嘉华银行,国家出资3000万美元,年息4%,10年还清。金只用5年就将本息3502万美元归还国家,但把同时生出的3932万港币和159万美元揣进自家腰包,金认为这钱是自己挣的。金被判无期徒刑,时年79岁。
为什么国企老板总是跌倒?设想一下,如果国企老总有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前CEO韦尔奇十分之一的待遇,国企老板还会心理不平衡,还会有别的想法吗?衡量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有一个指标叫微观环境,这可不仅仅是网络接入等技术指标,国有资产的陷阱也应是微观环境的一个指数,这算不算是一个负数?
以后每见一个国企老板,心理必会犯嘀咕:您还能走多远?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