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冯小明为人 四川大学冯小明院士访问我校
12月29日,应我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田禾院士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冯小明教授来我校学术访问。冯小明院士首先参观了我校“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田禾院士对实验室的建设及发展情况做了详细介绍。
参观结束,冯小明院士做客我校第141期名师讲坛,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手性双氮氧化合物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田禾院士主持学术报告,朱为宏、朱麟勇、张金龙、解永树、钟新华、花建丽、童晓峰等教授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图片说明:重点实验室参观
冯小明院士首先从自己回国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后,如何选择课题入手,详细阐述了从课题的选择、尝试、取得初步结果,再一步步深入研究,最终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历程,分享了科学研究的思路和不迷信权威的创新性思维。
报告会上,冯小明院士详细介绍了对称双氮氧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催化不对称反应的理论研究以及产业化应用的尝试。特别值得强调的是,这类化合物具有“刚柔相济”的独特结构,可广泛适用多达数十种反应。
图片说明:冯小明院士作学术报告
会后,冯小明院士与我校朱为宏、解永树、曲大辉、郭志前、吴君臣等青年教师一对一交流、答疑、解惑。青年教师们模拟现场答辩的方式,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冯小明院士对青年教师的汇报逐一点评,“手把手”指导、“面对面”答疑,为他们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冯小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1998-1999在美国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2000年至今在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工作;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2005年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重点项目等资助下,冯小明教授针对不对称合成中发展新型优势手性催化剂、新反应和新策略等核心和挑战性问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以廉价易得的氨基酸为原料,基于双功能催化策略,设计合成了多种新型手性配体和催化剂,实现了一些难以实现的重要不对称反应,为一些重要生理活性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有效方法。
现已分别在Acc. Chem. Res., Chem. Re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Sci., Chem. Eur. J., Org. Lett.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多篇论文被Nature China、Chemistry World、Noteworthy Chemistry、Synfacts等杂志正面评述,研究曾入选“201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他多次被邀请在国际、国内会议上做邀请报告,担任6个国内刊物编委和3个国际刊物Advisory Board成员。
冯小明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09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委员会颁发的“有机合成创造奖”,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和四川省模范教师称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