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希圣之子 陶希圣:妻子成就了我
汪精卫的卖国行径大白于天下后,日本方面提出了《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陶希圣深知自己如果在条约上签字,势必会成为卖国的罪人。在给妻子的信中,他的笔触低沉哀伤:“我自投到山穷水尽的境地,又不肯作山穷水尽的想头。譬如污泥中的一粒黄沙,自己不想做污泥,却已是污泥中的一分子了。”万冰如的回信只有一句:“等我,我来。”
1939年12月,万冰如带着五个子女从香港抵达上海,在法租界租下一幢房子,陶希圣终于得以找借口离开汪精卫的监视,搬来与妻子同住。
作为局外人,万冰如冷静地分析了当下的局势,要求陶希圣立即想办法脱离险境:“如果你敢在和约上签字,我就打死你。”
她的坚定,对彷徨的他来说,无疑是一针镇静剂。
第二天,万冰如去拜访汪精卫夫人陈璧君,谎称“这次我带着孩子来上海,就是要让丈夫去掉后顾之忧,誓死追随汪先生”,还表达了照顾丈夫的心愿。在得到陈璧君首肯之后,她立即把陶希圣送出了汪精卫的监视范围。
在万冰如的安排下,陶希圣与同样一心报国的外交部次长秘密逃往香港,在邮轮上,他们起草了给香港《大公报》的公开信。
意料之中,陶希圣二人的失踪引起了汪精卫的怀疑,滞留上海的万冰如母子被严密监控。她深知汪精卫不可能让她带着所有孩子一道离开,于是机智地主动要求留下三个在上海读书的孩子,自己只帶两个小儿子回香港,这相当于给汪精卫留下了人质。
万冰如带着孩子回到香港之后,陶希圣一方面加紧公开汪精卫卖国和约的详细内容,一方面请上海抗日救亡组织营救尚在汪精卫控制之下的三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