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华的父亲 徐一川:铭记育人宗旨 秉承教育职责 王淑华是王冶平的亲侄女

2018-04-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奉贤中学有一群年轻人,他们内心沉淀着对教育事业的深深情愫,他们认为教育事业是神圣的职业,教师应该将自己全部的生命热度释放到教学中.释放到学生身上.因此,从他们

在奉贤中学有一群年轻人,他们内心沉淀着对教育事业的深深情愫,他们认为教育事业是神圣的职业,教师应该将自己全部的生命热度释放到教学中、释放到学生身上。因此,从他们登上讲台的那一天起,就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朋友,把讲台作为淬炼教书育人的舞台,徐一川这位俊秀的年轻人就是这个群体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个人简介】徐一川,1986年3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11年7月进入奉贤中学工作,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现任高一(11)班班主任,担任英语科创实验班教学工作。

【主要荣誉】自2013学年至2015学年连续3年担任高三课务,共负责5个平行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在近两个学年的学科教学中,指导16人次获得市、区级中学生作文竞赛、古诗文阅读大赛、古诗文创作大赛和中国中学生作文竞赛奖项,2015年4月获得第十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优秀指导奖;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温馨教室建设上富有特色,成效显著,多次被评为校文明示范班称号,并获区先进集体。

其本人于2016年9月,获奉贤中学“教书育人”模范、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并获行政嘉奖。

【主要事迹】徐一川老师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始终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工作准则,以学生发展、服务学生为工作重心,以教书育人为工作目标。她坦坦荡荡做人,兢兢业业干事,勤勤恳恳实践。

她学科素养好,专业功底扎实,教学成果颇丰。2016学年起担任高一语文备课副组长,除负责年级阳光作业的规划、布置,以及备课组活动的策划和记录外,还负责年级考试的命题和试卷分析工作,并参与2016学年第一学期区高三一模卷的命题,参与校冬令营活动语文学科命题和阅卷等工作。

2012年6月面向全校及校长培训班成员50多人开设公开课《目送》;2013年10月开设区公开课《情真理切,展现自我——由论证素材的处理体现议论文的“情怀”》;2014年3月开设区公开课《雷雨》;多次赴复旦附中、大同中学、控江中学、上海实验学校等参与语文教育专题研讨和听课评课等活动;开设面向高一、高二学生为期2学期的“文墨坊”文学社,介绍西方文学史和经典作品;开设“外国人看中国”微型课程,为高一、高二年级共6批300多人次学生介绍中西文化交流史;2014学年至今,参与编写了1万余字校本教材;参加编写区中小幼“中华经典诵读”教材,并在2012年6月完成一个专题4篇近2万字教材内容的编写和校对。

她在教育科研方面也有所建树, 2014年在区三年期教师教育业务能力考核中获课堂教学能力、备课能力和综合能力三项优秀奖,同年在区级刊物《奉贤教育》发表《教学案例研究》一文,同时完成高中语文现代文散文教学研究论文《亲情的凝视,心灵的探索——〈目送〉教学案例》的撰写,在两纲学科德育区语文学科论文评比中获得优胜奖。

2015年3月完成校级课题《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新授课“二二三四”教学范式激发学生潜能实践研究》,并撰写2万余字结题报告,课题研究期间共有3篇案例论文在校《教研新圃》杂志发表,1篇案例论文在区《奉贤教育》杂志发表。

【教育格言】生也有涯,,而知无涯。

【小微故事】在一次校传统文化节中,她第一次参与学生项目的策划。对于文化节3个组别的传统文化题材辩论赛,从人员的选拔到辩题的确定,从资料的搜集到辩论的指导,都颇具匠心。由于她负责两个实验班的语文教学,报名参加辩论赛的选手们有很多出自她的班级,在筛选环节,依据平时对选手的语言表达水平和传统文化积累给出参考意见;根据选手涉及正、反两方,针对辩题的不同角度,对选手如何收集整合资料,如何提炼论辩中心,如何应对辩论场面等辩论赛的各个环节,给出方向和意见。

在准备辩论赛期间,她利用中午、周末的时间排定辩手顺序,为辩手们制作资料准备要求,还审核了8位辩手们整理的资料,帮助他们准确理解辩题,把握各自论辩的重点……经过多次沟通讨论,在高一组参加的两次比赛中,帮助这些刚进入高中不久、对辩论的形式和内容都非常陌生的新生们取得了一次辩论方获胜,一人次获得最佳辩手称号的成绩。

虽然这次辩论赛的指导任务,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在比较紧张的赛程要求中完成的,但这次指导经历,也让她认识了辩论赛和传统文化节、甚至传统文化本身很多更为深入的层面。

虽然头绪繁多,时间紧、任务重,但这也正是一个党员教师可以发挥才智、体现责任意识的舞台,尽己努力,方能体现价值。

【支部评价】徐一川同志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勇挑重担,甘于奉献,屡获佳绩,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好评;在思想上积极进取,广泛涉猎各类书籍,汲取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的理论修养和道德情操,是青年党员中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