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夫女儿回忆父亲:读懂他太晚了
乌兰夫女儿云杉回忆父亲:读懂父亲太晚了
核心提示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似乎不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所以一直到现在,看见那些父亲背着小孩在公园里嬉戏,我总会驻足不前,心里涌起莫名的失落。
据《环球人物》报道,曾有记者分别找到我和我(乌兰夫女儿云杉)的二哥乌可力,让我们回忆和父亲的亲情往事。
一个陌生的背影
父亲去世的前一年,住院检查身体。他做CT检查的地方,要经过一条长长的走廊。那时他大病初愈,身体非常弱,但是他一生不愿意给人添麻烦,不坐轮椅,非要自己走过去。我于是扶着父亲,他走得吃力,紧紧抓着我的手。这是我一生中唯一有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与父亲携手而行。
我年纪很小的时候,得过一场重病,几乎不治。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内蒙古和全国各地一样,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父亲早出晚归,几乎看不见他的人影。我的病也在急转直下。终于有一天,医生对日夜守护我的母亲说:把首长叫回来吧!母亲听了这句话,如五雷轰顶。她立刻给父亲打电话,并且在电话里哭了。
父亲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母亲说,他只在病房里发了一会儿呆,然后又走了。母亲后来解释说,他很忙。我同意这种解释,但我由此认为,他不如别人的父亲。有一次我问他,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他一愣,然后就笑了,说怎么会不喜欢你,就是抽不出时间啊!
后来流传甚广的父亲和3000孤儿的故事,我是多年后才知晓的,从时间上推断,应该和我重病是同一时期。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食品严重匮乏,南方许多地方的福利院里,幼小的孩子濒临死亡的威胁。朱德同志的夫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康克清大姐非常着急,她与我父亲商量,能不能从内蒙古调集一些奶粉。我父亲说可以,但恐怕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长期问题。
父亲于是提议由草原人民领养这些孤儿。周总理当即拍板,从内蒙古调集了专列专护,迎接这些孤儿去内蒙古。大概在那两三年的时间里,陆续有3000名孤儿来到内蒙古,其中上海一地就有1800名。
2006年10月,我很意外地听到消息,有100多名孤儿代表在呼和浩特聚齐了,默默地走进呼和浩特乌兰夫纪念馆,在父亲的坐像前献上了白色的哈达和他们的名册。据说,那天他们哭得很厉害,虽然事情已经过去46年了。
空军英雄“一直想问乌老一句话”
2000年是纪念抗美援朝战争50周年。当时我在新华社做记者,非常想去采访一位叫刘玉堤的将军。他在朝鲜战场和国土保卫战中,共击落9架敌机,并创造了一次击落4架敌机的战绩。
然而,采访这些老英雄,有关单位的回答是:“恕难安排。 ”我冥思苦想了一夜,找到朋友帮忙游说刘玉堤将军。事情进展得很顺利,我很快就接到回音:将军将接受我的采访。
老将军的家是一处阳光明媚的小院子,年逾70岁的刘玉堤将军高大英武。他同我握手,问我:“你是乌兰夫同志的女儿吗? ”我说:“是。 ”
接下来的事情就非常意外了。
刘玉堤将军沉默了一下,说:“我早就希望有这么一天了,今天一定要在家里吃饭。我把孩子们都叫回来了。乌兰夫同志是我的救命恩人。”将军向我叙述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件往事。
1946年,国民党军队大规模进攻各解放区。年轻的刘玉堤奉延安工程学校领导命令,离开延安,去牡丹江参加航空学校的组建。当时,已经从部队抽调了100多名学员,准备培养我军的第一支航空部队。刘玉堤等一行人,千辛万苦地走到张家口,想坐那里唯一的一架教练机飞往东北。没想到,刚刚赶到机场,他们就眼睁睁地看着教练机被敌机炸得粉碎。刘玉堤和随行的同志们心急如焚。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走到牡丹江!
然而,这却是一次异常艰难的跋涉。既要躲避国民党部队,又要防止已经投降的日本军队截击。刘玉堤选择了开鲁——赤峰——牡丹江这条不引人注意的路线。他们没日没夜地沿着荒原前行,衣服破了,鞋子也没有了,后来还生了病,但他们始终坚持往前走,到了赤峰的时候,刘玉堤忽然想起我的父亲。
将军说,他在延安时,听过父亲讲话,知道父亲是内蒙古地下党的负责人。当他找到我父亲时,自己正身患重病,没有鞋,衣衫褴褛,就像一个叫花子。
刘玉堤回忆说,我父亲看见他那双鲜血淋漓的脚,眼圈一下子就红了。父亲帮刘玉堤将军治了病,并且联系好去东北的商队。他记得特别清楚,父亲给他一双布鞋,换下了绑在脚上的布条。临行之前,又给了他两块银元,让他在路上用。这两块银元他一直没有舍得用,珍藏在贴身的衣袋里。
刘玉堤遗憾的是后来的事情。
将军说,解放后,他开会的时候几次见过我的父亲,很想走过去,但又想:这么多年了,也许乌兰夫同志早忘了,这样做太莽撞了吧?就这样犹豫着,看见了几次,都失之交臂。直到1988年,他在早晨的新闻里听到我父亲逝世的噩耗,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他后悔,这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这么多年,我一直想问乌老一句话。 ”刘玉堤将军缓慢地说,然后他看着我,又问了一句:“你说,乌兰夫同志还记得我吗? ”将军的眼圈有些红了。
我对将军说:“如果父亲知道这个年轻人后来成了空军英雄,他一定会非常高兴。 ”说完这句话,我不敢看将军的眼睛,因为我自己的眼泪也夺眶而出了。
人民之子
我的祖父母都是普通而忠厚的蒙古族农民,他们虽有一定文化,但祖上并无达官显贵。父亲的名字“乌兰夫”蒙文原意是“红色之子”。他原名云泽,概括父亲的一生,他算得上真正的人民之子。
1987年夏天,父亲回到了内蒙古。那次是率中央代表团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典,是他“文革”后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到内蒙古自治区。
中央代表团的最后一项活动是拜谒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陵在当时的伊克昭盟境内,气势宏大,十分壮丽,是内蒙古人民举行庆典的必谒之地。清晨,两架直升机从呼和浩特起飞,向西南飞去。飞机到达成陵之后,草坪上已经聚集起了人群。很多人闻讯赶来看望父亲。他们簇拥着父亲,父亲拉着他们的手,后边的人在喊:闪开一点,让我看一眼!
中央代表团的车队向成吉思汗陵行进的时候,前面出现了一支非常壮观的马队,都是极矫健的骑手,传统的长衫在灿烂的阳光下十分夺目。据随行的同志介绍,这是守卫成陵的达尔扈特人马队。当父亲乘坐的汽车驶近的时候,达尔扈特人突然分开两路,由前导变成了护卫,护守在汽车的两翼。我知道,这是达尔扈特人在表示他们对父亲的爱戴和敬意。
离开成陵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父亲乘坐的直升机旁边,已经聚集了黑压压的人群。父亲在登机的时候,送别的人群突然骚动起来,情绪激动地喊着他的名字,并伴有哭声。有的人冲了上来,抱住了螺旋桨已经发动的飞机。惊呆了的机组人员喊道:危险!
飞机再一次停驶,千百人的哭声如同巨浪般卷过。多年之后,这一情景还一次次在我的脑海中出现,难道群众知道父亲一去再不会回来,是在送别自己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