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林俊德简历】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院士

2018-04-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林俊德(1938年3月13日-2012年5月31日)男,福建永春人,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

林俊德(1938年3月13日-2012年5月31日)男,福建永春人,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1993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早年生活

1938年3月,林俊德出生于闽南山乡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靠助学金上完中学和大学。1960年林俊德从浙江大学机械系毕业,分配到国防科委下属研究所工作专业是机械制造,单位派他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修两年。

1963年5月,接受了研制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压力自记仪的任务并担任组长。这项研制工作只允许有一年多的时间,工作条件差,但按期完成了参试前的全部的技术准备和考核工作,并参加了首次核试验。

为国铸核盾

从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1996年中国进行的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参与了中国的全部45次核试验。

林俊德是“核试验冲击波机测仪器研制小组组长”。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他们用了半年时间研制出了第一台样机,一年后成功用于中国的第一次核试验。

1964年10月16日15时,罗布泊一声春雷,蘑菇云腾空而起。林俊德研制的仪器,第一时间准确测得了核爆炸的冲击波参数。当天晚上,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林俊德带领回收小组在爆心附近步行几十公里,圆满完成了核试验爆炸数据的采集任务。

1969年冬,中国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林俊德的战场从大气层转到了地下,为尽快掌握地下核试验爆炸应力波测量和核试验工程设计技术,他和战友从大山深处的平洞试验到戈壁滩上的竖井试验,先后建立了10余种测量系统,为中国地下核试验安全论证和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数据。

1996年7月29日,中国成功进行了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胜利实现了既定目标。

连克难关

1987年,林俊德把冲击波测量技术成功应用到常规兵验。

武器试验中,他带领项目组发展了声电报靶技术、声电落点定位技术,解决了国际上大面积立靶自动检测的难题,研制的设备系统已装备于中国多个试验靶场和公安部门射击训练场。

20纪90年代,启动核试验地震、余震探测及其传播规律研究,全面收集分析全球地震数据,把地下核试验应力波测量技术向核试验地震核查技术拓展,为中国参与国际禁核试核查赢得了重要发言权。

2001年当选院士后,他主动担纲某重大国防科研实验装备的研制任务,在各种方案分歧很大的情况下,他带领攻关小组连续攻克方案设计、工程应用、实验评估等难关,最终取得了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研制了适合各种实验要求的系列重要装备。

因病逝世

2012年5月4日,解放军总医院的检查结果证实林俊德罹患胆管癌晚期,但是他拒绝接受手术。

2012年5月26日,病情突然恶化的林俊德被送入重症监护室。醒来后,得悉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只能以日来计数后,他坚决要求搬出无法工作的重症监护室,转回普通病房。

2012年5月29日,转回普通病房的林俊德出现完全肠梗阻,肚子充满胀气和腹水,心率每分钟达130次。医生建议做肠梗阻手术,林俊德再一次拒绝了。

2012年5月30日下午,感到坐在病床上无法工作的林俊德,要求把办公桌搬进病房。

2012年5月31日上午,林俊德已极度虚弱,胀气和腹水使膈肌上抬,导致呼吸困难,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2小时后,已近昏迷的林俊德被抬回了病床。

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林俊德离开人世。

======

林俊德同志1938年3月13日出生于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1955年7月考入浙江大学机械系,1960年9月大学毕业并入伍,196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第二十一试验训练基地研究所一室学员、技术员、组长、副主任、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基地科技委副主任、总工程师,基地技术部六室研究员等职,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一级,享受正军职待遇。

1961年被授予中尉军衔,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3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曾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总装备部防护工程技术专业组成员,总装备部核试验技术专家组总体工程组召集人等。

林俊德同志长期从事核试验爆炸力学与试验工程研究,参加了我国全部四十五次核试验任务。他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科研试验经验丰富、学术技术造诣深厚,是我国核试验技术领域主要学术技术带头人之一,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和崇高的荣誉。

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四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6项。撰写了《地下核爆炸力学》和《地下核试验工程》2部专著,编著出版了《地下核试验力学与工程》教材。

1978年被国防科工委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标兵”荣誉称号,1987年出席第二届全军英雄模范代表会议,1990年参加共青团中央组织的“奋斗者的足迹”知识分子报告团,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5年出席国防科工委第一次党代表大会。1997年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伯乐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特邀参加“两弹一星”突出贡献科技专家表彰大会,受到中央领导接见。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0年9月,林俊德同志积极响应祖国召唤,胸怀从军报国之志,毅然走进大漠戈壁,投身到伟大的核试验事业之中。50余年来,始终战斗在科研试验第一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在我国核试验技术领域开拓创新、刻苦钻研、辛勤耕耘、功绩卓著。

大气层核试验时期,他负责建立起以压力自记仪为代表的核试验冲击波参数测量系统,带领课题组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研制成功我国核爆冲击波参数测量的系列仪器,实现了从地面到高空、从距爆心近区到距爆心数百公里的核爆炸冲击波数据测量,系统完整地积累了我国大气层核试验的冲击波数据,为我国核试验安全设计论证、核武器爆炸威力确定和核爆炸效应研究等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创造发明的钟表式压力自记仪,在我国首次核试验乃至以后的大气层核试验冲击波规律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得到良好的推广应用。

地下核试验时期,在地下核爆炸力学现象规律和核试验安全与工程技术研究中成就显著。他带领科技人员深入研究地下核试验岩体应力波的测量技术和现象规律,不断改进测量方法和技术,研究总结出分析、评估与利用现场测量数据的方法,建立了我国核试验场特定地质条件下的核爆炸应力波和地震运动规律,为我国地下核试验工程设计和试验安全评估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发起并组织指导我国地下核试验地震核查技术研究,建立了核爆炸地震、余震等测量系统及其数据分析方法,利用最后几次核试验的机会,获取了宝贵的现场实测数据,为我国禁核试地震核查技术的创新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在加速核试验期间,面对试验频率与规模骤增,工程储备、施工能力与需求矛盾突出的情况,作为基地技术领导,主持核试验任务的工程技术工作,他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推动技术革新,挖掘工程潜力,妥善解决工程技术问题;他认真负责,严格把关,注重质量,精益求精,为圆满完成加速核试验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国宣布暂停核试验以后,基地进入“二次创业”阶段。他精心指导核试验工程技术总结和核试验地震核查技术等研究,撰写试验工程专著,为保留和提高核试验技术能力竭力奉献。

他老当益壮,亲力亲为,带领密封爆炸工程技术攻关小组攻坚克难,研究提出密封爆炸工程技术实现总体思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缩比实验等方法组织技术攻关,攻克方案设计、加工制造、工程应用、试验评估等技术难关,研制了适合各种试验要求的系列密封爆炸工程产品,为在禁核试条件下我国核试验综合能力的有效保持与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林俊德同志注重应用基础研究和实验室能力建设,注重核试验技术的开发应用。他带领创建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实验室,主持研制了性能先进的系列高速轻气炮,指导研究成功大型落锤冲击试验台、多用霍布金森杆实验装置、密封爆炸罐等设备设施,有力支撑了核试验力学测量、材料动力学研究和爆炸冲击效应研究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推动了我国核试验力学实验研究能力不断提升。

积极倡导核爆炸空气冲击波效应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带领项目组创立了声电报靶技术、声电落点定位技术,研制的设备和系统应用于我国多个试验靶场。积极倡导超高速弹丸驱动技术研究,指导研制的非火药驱动二级轻气炮推广应用到国内航天、兵器等多家研究单位,指导开展的三级轻气炮技术研究,已突破稳定发射8㎞/s指标,并可望实现更高弹速指标。

积极倡导侵彻技术研究,指导开展了长杆弹射对混凝土和花岗岩的侵彻机理研究。积极倡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核爆炸空气冲击波效应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模拟核爆炸冲击波的大型爆炸击波管建设初步方案。他在强动载技术研究和实验能力建设方面学识渊博、硕果累累,为基地爆炸与冲击力学领域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林俊德同志作为技术领导、科技专家,十分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教育,注重瞄准科技前沿和应用需求,立足科研试验实践,带思想、带技术、带作风,培养了一批核试验科学技术人才,他亲自指导培养的爆炸力学等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已成为基地科研试验的学术带头人或技术骨干。

林俊德同志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是我军的优秀干部。他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具有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品格。他坚持原则、刚正不阿,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他淡泊名利、乐观豁达,品德高尚、意志坚强;他团结同志、平易近人,生活简朴、清正廉洁;他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公道正派、求真务实。

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始终保持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用实际行动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特别是在住院治疗、生命垂危之际,仍然坚持整理科研资料,充分体现了一名无产阶级革命者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崇高风范,树立了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深受基地官兵的尊敬和爱戴。

林俊德同志因病于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75岁。他的逝世,是我国核科学事业的重大损失,也是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现代化事业的重大损失。林俊德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崇高品德、优良作风和学者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为国防科技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