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教师的角度做校长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
编者按:李镇西,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从语文教师、班主任到校长,他一路走来,在一线教师当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但也从来都是受争议的人物,并经常成为新闻人物。今天,本报记者就带着来自一线教师的问题对李镇西作了专访,听李镇西谈谈他对教育的理解,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剖析自己的成长之路,并接受广大教师的各种质疑……
不像校长的校长
中国教师报:李老师, 听说你现在身兼多职,除了做校长,还是语文教师,班主任。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做一个普通教师已经很繁忙和劳累的了,您又是如何做到同时扮演这么多角色的呢?
李镇西:其实,无论语文教师、班主任还是校长,这些角色在我这里都是一个角色——教育者。
我觉得,很多时候很多人感到忙,是因为不得不去做一些不该做或者不想做的事情。比如说,校长会有一些应酬,但是我既不喝酒也不打牌,一些不必要的会议我尽量不去开。尽可能地把时间都用在自己该做的事情上。
当然,即使如此,仅仅做我该做的事情时间也是很紧张的。但是,我没有感到累,是因为我做的事情很单纯,而且是我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愿意啊。我经常以居里夫人为例,她一心扑在研究上,她的工作强度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别人都觉得她很累,但是她自己感觉不到累。
中国教师报:在这些角色中你最看重哪一个?为什么?
李镇西:这个不好一概而论,在不同阶段,我会看重不同的角色。现在我是一个校长,我肯定最看重校长这个角色,否则我是失职。
看重校长这个角色,是因为在这个位置上我能够为教师做更多的事情,最终通过老师和我一起为教育做更多的事情。
中国教师报:您认为领导与普通教师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李镇西:我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来做校长,这不是我的自我感觉,而是我的学生和老师给我的评价。我经常在教工大会上讲,我以前没有做过校长,没有经验,但是老师们可以教我做校长。
我经常在网上搞调查:你觉得我做得怎么样,你觉得我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不一定老师想的都是对的,但是我相信,多数老师不是刁民。有些老师会匿名给我发信,给我提意见,还有发短信的,当面提的也有。我觉得这样很好,我就是喜欢把自己的心掏给老师看。我希望我自己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来看待校长的角色。最近老师们给我写信说,他们还是比较接受我这种风格的。
站在教师的角度做校长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迎合教师,而是说校长要有人情味,要理解教师。
中国教师报:李校长,您作为一校之长,是不是以成绩的优劣来评定一个教师的好坏呢?
李镇西:肯定要以成绩的优劣来评定教师的好坏,但是肯定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以一时的成绩来评定,一定要给老师一个探索的空间和过程。
其他的因素,如师生关系、合作精神,还有他的科研能力、班级管理,等等,都是考核内容。
中国教师报:您是不是认为校长就应该像你这样做?
李镇西:不是,校长也应该有多种风格。我这样做校长与我的性格和经历有关,我是性情中人,而且我长期做班主任。现在很多时候我用做班主任的一些方法去管理老师。我经常讲我现在就是一个“大班主任”。
做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做校长也是一样的。以前做班主任,我每天都要找学生谈心,现在我每天都要找老师谈心,或以写信方式和老师沟通。做校长其实也一样。以前我追求师生共同成长,现在我也要和教师共同成长。有老师评价我,说我是不像校长的校长。
中国教师报:总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会不会影响您的宏观思考?
李镇西:也不会,因为这只是我的一个方面。在某种意义上,我要把自己当作普通教师,但是我又不完全只是一个普通教师。
中国教师报:根据老师们的反映,校长和教师之间的冲突在很多学校都普遍存在,到目前为止您感受到没有?
李镇西:现在还没有感觉到。作为校长肯定要管人的,不过,这个“管”应该是违规者与制度的冲突,而不是校长和教师之间的冲突。
最近,我们学校有位老师因家里出了意外而十多天没有上班,也没有请假。这个老师本身还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很喜欢他;他家里出了意外情况,他是值得同情的。可他没有请假也是不对的。
这种事情怎么处理呢?后来行政会决定,该关心的关心,可津贴还是按照规定要扣的。如果一下子扣掉,那么这个月这个老师就一点津贴都没有了,但是不扣又不行,因为学校的制度不能因为他而破坏,所以我就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分几个月扣掉这些钱,这样影响就小多了。
现在这位老师跟我的关系不错,因为我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要执行制度。但是,校长即使是执行制度也要尽可能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
做校长,最好在40岁之后
中国教师报:通过自己的努力,您最终成了名师,并当了校长。有老师想问问您,教而优则仕是否就是名师的归宿和目的?对于教育教学的研究、对于教师的成长,做校长与不做校长,哪一种情况更有利?
李镇西:这个不能一概而论。
我并不主张所有的优秀教师都去做校长,因为有些人不适合做校长,校长也不是优秀教师唯一的归宿和目的。某些老师做普通教师更容易发挥他的特点,比如南师大附中的王栋生(笔名吴非,编者注)老师,他是出色的语文教师,同时又是杰出的杂文作家,如果他做了校长,有些文章他是不方便写的。普通教师的身份成了他的优势。我自己做校长是因为我一直有一个理想,想搞平民教育。
即使想做校长,我个人认为最好也要在40岁以后。我现在做校长一年多的时间就能够得到老师们的认可,是因为我做一线教师的时间很长。有了长时间做一线教师的经历,你才会了解教师们在想什么。
现在有些人20多岁就做校长了,大家往往觉得他“发展得很好”,但是在我看来,这是很可惜的。你想,那么年轻就做校长了,哪里还有时间和经历潜心研究教学?太可惜了!当然,我们现在都提倡干部年轻化,对年龄都有严格的要求,可我认为这个规定太死了。
所以,我想告诉那些想做校长的年轻人,有这种理想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应该是在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之后。而且,即使做了校长,也要关注一线教学甚至是坚持自己上课。
优秀教师做了校长之后,站得高一些,眼界更宽阔一些。做研究的影响力要大一些。
教师成长最重要的不是阅读和写作
中国教师报:您应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典范。在您的成长过程中,您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和写作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占有怎样的位置?
李镇西:“典范”谈不上。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要有三个因素:天赋、机遇和勤奋。对于我来说,可能最重要的还是勤奋。勤奋又是因为兴趣,勤奋只有和兴趣相连才能持久。
而我所说的兴趣又是慢慢培养的,我一开始对教育并不是非常有兴趣。有人想当然地认为我喜欢做老师是受父母的影响,其实不是,我父亲是老师但去世得早,我母亲也是老师,但不算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说,家庭对我这方面的影响不大。
我对教育的兴趣是慢慢培养出来的,但是对孩子的喜爱确实是天生的。我经常讲,老师的童心很重要。
勤奋也就包括阅读和写作。这二者在教师成长中不占首要的位置,只是必不可少的次要因素。通过阅读吸收思想,通过写作表达思考,还可以促使你思考。
但是,教师毕竟不是作家。对教师来讲,最重要的应该是实践和思考。所以,前几天我在收徒弟的时候对他们讲,你们首先要把班带好,而不是写得好。写作是对教师来讲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个结果。
实践是我的书的生命力所在
中国教师报:早听说有人对您有过质疑,说您成为名师,更多的是因为您出色的文笔,写东西写得多而好。你怎么看?
李镇西:在我成名之前我的文笔一直很好。我曾经想当专业的作家,也写过一些文学创作的东西,就文笔来讲,一点都不比我现在写的这些教育类的书差,但是它们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为什么呢?是因为我现在的书是和我的实践联系在一起的,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是真人,书的血肉都是来自我的学生和我的实践。这是我的书的生命力所在。
如果没有我的这些学生,就没有我的作品,因为我不是专业作家。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
去年“五一”,我多年前的学生告诉我,他们都买我的书,其实他们都不是搞教育工作的,但书里记录了他们的一段生活。
反过来讲,我可以想象,如果我现在就放弃教育去搞创作,写些杂文什么的可以,但是要想写出这么有血有肉的让老师们感动的作品,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老师们首先一定要把实践放在第一位,首先要做得精彩,把阅读和写作放在第二位。
任何教育都贯彻着爱心没有惩罚的爱心是不圆满的
中国教师报:有位老师说,他从《爱心与教育》中看得出来您主张以爱入手去教育学生。他想请问您,作为主张爱心教育派的国内领头人,您如何看待惩戒教育?您在做教师时,是否也在爱心教育之余对学生实行过惩戒教育呢?
李镇西: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个伪问题。因为没有任何人、任何文件和任何的教育著作说过,不要惩戒教育。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不要说惩戒,就是惩罚都是需要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而惩罚不是体罚。在一些人的潜意识里,把惩罚当成体罚,所以才会这样问。
教育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人格的引领,这是内在的;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行为的规范,这是外在的,比如说不能随地吐痰,上课要遵守纪律,等等,它的目的在于把人由纯自然状态变成一个懂得社会规范的人。生活在现代社会,最起码的就是要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规则。既然是规则就带有强制性,既然是强制性就必须要有惩罚。
我曾经查过教育百科大词典,上面对教育惩罚的解释是,最轻微的惩罚是批评,最严重的惩罚是开除。我认为,教育惩罚是教育者不可放弃的权利,没有运用过惩罚去教育学生,你的教育也是有缺陷的,不负责任的。
但是绝对不能体罚。那么,没有体罚的惩罚怎么体现呢?包括精神警戒和强制性的重复行为。精神警戒,比如说批评,在班上作检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非常理想化地反对惩罚,后来他发现不行。
有一个学生因为自己犯错给班级抹了黑,后来他们班要到野外举行篝火晚会,他就把这个犯错的学生一个人留在教室里,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他感觉到离开集体的孤独,这是他对集体造成损失必须要付出的代价,这就是一种精神警戒。这不是很好吗?
强制性的重复行为,比如说,你今天做操不认真,下课后必须重做。今天你没有做值日,跑了,那么明天必须重新做。
还有,没有什么“爱心教育派”的说法,爱心教育不是什么流派,更不是什么模式,任何教育都贯彻着爱心。从这个问题就可以看出,有老师对爱心误解太大了,有人认为爱心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流派,错了!爱心是所有教育的灵魂!
爱心包括对学生负责,对他们的现在和将来负责。既然是负责就要有惩罚,所以,爱心里面就包括了惩罚,没有惩罚的爱心是不纯的,不圆满的。
中国教师报:您刚才提到,最重的惩罚是开除,但是我国法律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开除学生。这让很多教师感到无奈。
李镇西:初中不能开除,但是高中可以呀!不过,我觉得如果平时就把一些惩罚措施用好,学生就不会到那种需要开除的地步。开除,其实也意味着学校教育是失败的。
中国教师报:现在有些老师反映,学生越来越不好管理,不管用什么教育方式都没有效果,面对这样的学生,怎么办?
李镇西: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因为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遇到这种学生往往需要家庭的配合。有些学生则是因为心理生理上的一些疾病,比如多动,比如非常严重的逆反,等等。这需要看医生,不是老师所能解决的问题。
我还想说的是,作为老师,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全部,如果所有的努力都试过了,那无论学生的结果如何我们都问心无愧了。而且,我相信,如果我们做到了全部,这种学生不可能是大面积的。
无论是做校长还是老师我都只做单纯的教育
中国教师报:在教育在线论坛上,有一篇题为“越走越小的李镇西”的帖子引人注目,作者也是论坛知名度颇高的网友。他说:“不管是“爱心”还是“民主”,似乎都只能成为永远的过去式,我相信李镇西就是李镇西,不可能成为他万分景仰的苏霍姆林斯基,因为李镇西再也不可能带着青春的激情在峨眉山上和学生摆上‘一班’……”而且,他认为您走近了名利。
他的观点也许能够代表一部分人的看法,您对此怎么看?
李镇西:我相信这些老师是善意的,是真心关心我或者说担心我,但我对这种说法只有淡淡一笑。我觉得这些老师太不了解我了,他们没有和我一起生活过,不了解我每天的生活状态。所以对网上类似的帖子,我都不会理会的,因为说不清。
他们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是按照一个公式化的想法来推理我的生活,他们看到有些人当上校长或者说名气大了之后就过上了一种那样的生活,就以为我也如此。我可以告诉他们不是的。
现在我和学生的关系,和我做班主任时没有区别。上周我还带领学生在河边打水仗。一个月以前,我和学生一起登山。几天前的元旦歌咏会上,我还应全校学生的请求即兴来了一段激情演唱,有学生说:“李校长乐起来像小孩儿一样!
”前一段时间有媒体的记者在我办公室采访,碰到几个学生到办公室找我聊天,和我很亲热的样子。那个记者很惊讶,说他们以前上学的时候都害怕校长,哪敢找校长聊天。所以,我和某些人想像中的是不一样的。
有些老师对我的不理解已经到了让我哭笑不得的程度。比如说,我说自己为了操心教师的待遇和学校的发展,有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他就说,你看李镇西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平静,等等。其实,他们哪里知道,以前我做班主任的时候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克服这些不如意正是我的乐趣所在。我现在做校长,很多难题等我去攻克,本身这就是幸福的源泉。
有些老师总是很偏执地希望我过他们所希望的生活,他们希望我永远做一个普通的班主任。他们总是把校长看作是一个名利的代表,所以,看到我做了校长就觉得我是走近了名利,变得喧嚣起来。
当然,他们希望我摆脱名利的想法是很善良的。只是他们不知道,这个乡镇中学校长给我的确带来了“名”,却没有给我带来“利”——我校每个老师都知道,我现在的收入比我不做校长的时候少多了!
我之所以要选择新的工作,就是要超越自己,我觉得我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我觉得我现在正在和老师们一起在创造历史。
问题的关键是,无论是做校长还是老师,都要守住一个赤子之心,不为社会所污染,做单纯的教育,越单纯越好。如果心里有了杂念,即使只是一个普通教师,也是不宁静的,也是走不远的。
我觉得我不是越走越小,过去我只教一个班,现在我管理一所学校,我的影响要大一些。但是也不能说越走越大,因为不能说现在工作的价值就比以前更大。班主任和校长,就其意义和尊严来说,是等值的!我只能说,不同的角色赋予我不同的教育体验,我要把每一个角色做好,并不断地超越自己。
在此我要特别告诉担心或者说质疑我的老师们,谢谢你们的关心!并请你们放心,我不会越走越小,也不会越走越大,我只努力做到越走越好,越走越纯,越走越真!
是不是新闻人物不是我能把握得了的
中国教师报:您怎样评价语文教师李镇西?怎样评价李镇西校长?又怎样评价新闻人物李镇西?
李镇西:这个评价恐怕不应由我来评价。
这样说吧,我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目前我做了一年多的校长,我是一个受老师们尊敬的校长。
能不能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和一个好的校长,这是我能把握的,是不是新闻人物不是我能把握得了的。不是我想当新闻人物,而是有些媒体非要让我当新闻人物。当然,让我在报纸上谈我的教育思想,我是很乐意的。
我也非常感谢媒体对我学校的真实报道和宣传。但以我本人做一个“看点”,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些“新闻”给我带来的干扰太多了,影响了我的工作。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发了个帖子,题目是《请勿打扰》。很多人不理解我,说很多学校想花钱做宣传都还没有机会呢!还有人说你真牛啊。有些媒体因被我拒绝而对我很反感,说我“不识抬举”。那我也没办法。今天之所以接受《中国教师报》的采访,就是考虑到这些问题都是一线教师给我提的,我应该善待广大普通教师对我的关心。
编者按:李镇西,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从语文教师、班主任到校长,他一路走来,在一线教师当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但也从来都是受争议的人物,并经常成为新闻人物。今天,本报记者就带着来自一线教师的问题对李镇西作了专访,听李镇西谈谈他对教育的理解,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剖析自己的成长之路,并接受广大教师的各种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