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王玉田 燕山大学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简介
燕山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是原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由原"冶金机械"和"机械学"两个博士点学科组建而成。其研究生培养工作始于1961年。"冶金机械" 和"机械学"分别于1984年和1993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2002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在"2005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列第15位。
目前,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9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7名。该学科具有与国民经济发展和高科技领域紧密相关和特色鲜明的五个研究方向:即冶金机械成套设备设计及关键技术、机器人理论及控制、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及方法、计算机辅助工程(CAD/CAM/CAE)和现代机械传动理论及应用。
近5年,本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奖励12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项。
河北省重点学科(11个)
1、机械设计及理论(2002年新增)——刘宏民
燕山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是原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由原"冶金机械"和"机械学"两个博士点学科组建而成。其研究生培养工作始于1961年。"冶金机械" 和"机械学"分别于1984年和1993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2002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在"2005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列第15位。
目前,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9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7名。该学科具有与国民经济发展和高科技领域紧密相关和特色鲜明的五个研究方向:即冶金机械成套设备设计及关键技术、机器人理论及控制、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及方法、计算机辅助工程(CAD/CAM/CAE)和现代机械传动理论及应用。
近5年,本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奖励12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项。
2、机械电子工程(2000年划转)——王益群,黄真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含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和流体传动及控制两个专业方向。1983年机械学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流体传动及控制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由原机械学学科和流体传动及控制两个学科方向合并组成了燕山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科,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现有教师32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29人(教授21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16人。主要研究方向有:电液控制系统及机器工况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并联机器人理论及应用、新型液压元件及应用流体力学研究和多机器人协同系统与多维力传感器技术。
近4年,获得河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各类成果奖9项,发明专利12项;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其他项目16项,企业合作项目31项,总计等6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2200余万元。
3、材料加工工程(2000年划转)——赵军,张庆,聂绍珉
燕山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始建于1958年,1982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被原机械工业部批准为部级重点学科,1997年获工程硕士授予权;2001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0年被批准为河北省重点学科。2002年设立河北省金属精密塑性加工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科现有教师32人,其中教授15人(博士生指导教师7人),副教授9人。主要研究方向有:成形设备结构优化及CAD、板材成形与质量控制、大锻件新工艺及新理论、塑性成形CAD/CAM/CAE、特种塑性成形技术、精密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和金属型材拉弯技术与装备。
本学科承担了大量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和企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级新产品奖2项、机械工业部重大技术装备成果一等奖1项、36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37项。
4、材料学(2000年划转)——田永君,刘日平,张湘义,张福成
燕山大学材料学学科1958年始创于原东北重型机械学院金相(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1982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被评为机械工业部部级重点学科(金属材料及热处理),1995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学校划归河北省后本学科划转为河北省重点学科(材料学),2002年建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并取得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在岗教授田永君已转到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和"燕赵学者"岗位,2003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材料学学科已形成了先进钢铁材料、金刚石及其相关材料以及大型铸锻件材料及热处理等研究方向。先后建立了材料物理化学专业(2001年)和高分子材料专业(2002年),其中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已分别于2000年和2003年获得。
此外,还先后建成了两个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即河北省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重点实验室(1999年)、河北省金属产品工艺性能优化及控制重点实验室(2001年)。
5、材料物理与化学(2005年新增)——田永君,刘日平,张湘义,张福成
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是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属的三个二级学科之一,是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重点实验室(1999年始建,2003年参加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并取得良好成绩)依托的主要学科。
本学科是在材料学学科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目前还有材料物理本科专业(2001年)、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2000年)和博士点(2003)、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主要研究方向有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与器件、远离平衡相变和非晶及纳米晶物理。
"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方向由田永君教授主持,该方向采用多种特殊工艺或极端条件制备各种具有特殊物理性能的超导、超硬、磁性、光学等功能材料和薄膜,结合现代微细加工手段研制新型器件。
"远离平衡相变"研究方向由刘日平教授主持,该方向致力于开拓我国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新领域,通过特殊工艺或极端条件下使材料发生远离平衡相变来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功能材料。"非晶及纳米晶物理"研究方向由张湘义教授主持,该方向致力于采用多种特殊工艺及在极端条件下制备非晶及纳米晶功能材料。
6、电路与系统(2000年划转)——毕卫红
燕山大学电路与系统学科于1978年开始招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被机械工业部评为部级重点学科,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转为河北省省级重点学科,2002年批准设立"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20多年来,本学科形成了以现代电路理论为基础、以高新科技为先导、紧密与我国国民经济,尤其是与机械工业实际结合为特色的三个研究方向,即光电路与系统、网络综合、数字技术应用系统。
光电路与系统学科发明专利"金属-陶瓷结构光纤Fabry-Perot干涉仪";设计并实现 "雷达地杂波模拟与调制器";完成了"无线市话(PAS)通信网络测控系统的改造与开发"。
网络综合学科的"大型板坯连铸机QC振动台"项目获国家重大技术成果二等奖,"大型钢包回转台核心技术开发与研制"和"LB-6型智能应力信号分析仪"两个项目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数字技术及应用系统方向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出版了专著《休假随机服务系统》。本学科已初步建成了光电路与系统、光电在线测试、电子电路设计自动化(EDA)及数字信号(DSP)四个研究中心。
7、光学工程(2000年新增)——候蓝田
光学工程学科设有光学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的科研队伍,形成了多个有鲜明特色的科研方向。主要有四个研究方向:光纤传感技术及应用,红外技术与特种光纤,光纤通信元部件及其系统和现场光谱与光学图像处理。
光纤传感技术及应用主要研究用于测量高压大电流和纳米级机械量的光纤传感器。该方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863"项目两项,获省部级奖2项,获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104篇,其中被SCI、EI检索24篇,该方向学术带头人毕卫红教授。
红外技术与特种光纤方向致力于研究开展新型材料和各种新结构对光纤传光性能影响的研究,并探索特种光纤的制备工艺。
该方向获国家"863"项目3项、"973"项目1项,获省部级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54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42篇,他人引用28次,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侯蓝田教授。光纤通信元部件及其系统方向致力于研究塑料光纤通信系统及其元器件的研究,着重研究塑料材质的光纤、微结构光纤、光纤放大器、耦合器和连接器等通信元部件,并开展了塑料光纤接入网技术的研究。
本方向曾获五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一次省科技专项资金资助,获省部级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23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45篇,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于荣金教授。
现场光谱与光学图像处理方向主要研究用于海洋与环境有机污染物现场监测的荧光光谱技术。该方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32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8、计算机应用技术(2000年新增)——孔令富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于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5年被评为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2000年转为河北省重点学科。同时,也是河北省重点资助建设的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现有一支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主力的学术队伍。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讲师10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18 人。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机器人与智能控制、数据库理论与应用技术、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计算机网络性能分析与信息安全。
该学科曾得到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973"计划的资助,完成了多项实际应用重点工程项目。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近5年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3项。
9、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2000年划转)——王玉田
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学科于1992年被评为首批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2000年被评为河北省重点学科。2005年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强势学科群建设学科。
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学科现有教师及实验人员25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人,硕士学位教师20人。主要研究方向有:光电检测与光纤传感技术、精密测试仪器及机械加工自动化监测技术、激光生物物理技术和动力系统多路巡回检测与节能工程。
近年来,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奖励共计17项。在国防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出版专著及教材共6部。
10、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00年新增)——关新平
1980全国首批具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2000年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评为河北省重点学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
现有教师及研究人员5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0人。主要研究方向有:非线性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轧机板形板厚控制、智能识别、监控及应用、机器人控制等。
学科承担着大量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任务。研究成果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并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8项;出版专著一部;被SCI、EI和ISTP收录学术论文142篇。
11、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005年新增)——张纯江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于199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河北省自动化强势学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力电子于电力传动学科现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教师17人。主要研究方向有:逆变电源拓扑及控制技术、功率因数校正及谐波补偿技术、大功率牵引传动及故障诊断、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应用技术、高频功率变换软开关技术、特种开关电源、交直流传动及其运动控制、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和可靠性、超导电子学技术及其应用、新型光电转换器件等。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重大横向科研课题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市级及其他奖励9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6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