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任故居 赵元任是哪里人

2017-12-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故乡武进(今属江苏常州)的青果巷,是与成都宽窄巷齐名的中华古巷,始建于明万历年(1581年),因其面临城区运河段,当年船舶云集,是南北果品集散地,沿岸开设各类

我故乡武进(今属江苏常州)的青果巷,是与成都宽窄巷齐名的中华古巷,始建于明万历年(1581年),因其面临城区运河段,当年船舶云集,是南北果品集散地,沿岸开设各类果品店铺,故旧有“千果巷”之称。青果巷之所以美名远扬,是因为这里走出了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民国“七君子”之一史良,以及众多文化名人。

2011年10月上旬,在一次雅聚中,诗人屠岸先生又告诉我,他虽非生于青果巷,但上的觅渡桥小学却在青果巷。他的亲戚周有光老先生,倒是出生在青果巷。还说半年前曾回过常州,发现赵元任故居也在青果巷。

《青果巷赵元任故居》,罗雪村绘(资料图 图源网络)

说起赵元任先生,我首先想到由他谱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二十世纪的经典歌曲,可谓家喻户晓。上世纪二十年代,赵元任还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并称清华“国学四大导师”。

10月下旬,我回到故乡,进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青果巷。在十六弄十五号,找到了赵元任故居。进门一看,这是一个多户杂居的转盘楼。说来也巧,当我向一位女住户问起“这里是否还住有赵元任家的后人”时,她笑答:“我就是赵元任的侄媳秦小妹。

”秦小妹热情地向我介绍,赵宅坐北朝南,系清代硬山造砖木结构,原来共有五进房子,包括弄堂对过的半边,以前是赵家花厅、柴房和三个灶间。这西半边第一进是轿厅。不用说,有轿厅的人家,祖上一定是官宦之家。细一了解,原来赵元任是著有《廿二史札记》的赵翼的七世孙。这所赵氏老宅的回形转盘楼,虽然有些楼板已霉烂,有的住户还造了水泥楼梯,但结构依旧,中间大天井里铺的青石板也大体保存完整。

因祖父为清同治举人,长期在北方做官,赵元任1892年生于天津。五岁开始念四书五经。九岁时,他随母回到老家常州青果巷。1907年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预科。1910年至1919年,赵元任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加州大学主修数学、哲学,选修物理、音乐,获数学学士、哲学博士学位。

在康奈尔大学物理系任教一年后,于1920年回国到清华大学任教。在清华任教一年间,赵元任与杨步伟结婚。1921年即偕夫人又到美国,在哈佛大学任哲学和中文讲师并研究语言学。

1925年,他重回清华任教,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朱德熙、吕叔湘、陈原等都是他的高足,堪称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1938年,他再次远渡重洋,先后任教于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伯克莱加州大学,其间加入了美国国籍,并于1945年当选为美国语言学学会主席。

1973年5月21日上午,赵元任从北京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故居。秦小妹的丈夫赵与康当年十六岁,搀扶着年已八十一岁的赵元任走了一趟青果巷。尽管故居年久失修,门窗破败,但赵元任进门后还是十分兴奋。他虽鬓毛已衰,却乡音无改,不时激动地重操常州方言对堂弟赵元昌说:“这口井我还记得”,“这是我小时候念书的房间”,“这儿本来是个月洞门,那儿本来有一株香椽树”……还半开玩笑地责备元昌:“你回常州四十多年了,怎么还改不了北方口音?”并对在场的亲属说:“我二三十年代曾跑遍江浙城乡考察吴语等六十种方言,写过一本叫《常州方言》的书,觉得常州方言很好听。

八年后,赵元任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之邀,回国录制国际音标。录制时,他发了四百多种元音、辅音和声调,连非常细微的差别都十分确切,令在座者钦佩不已。此次回国,还有几个细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北京大学授予他名誉教授的仪式上,他一口气唱完《教我如何不想她》;到中央音乐学院座谈时,他也情不自禁地唱起《教我如何不想她》……此时他心目中的“她”,回到了刘半农歌词原意中的“她”——祖国母亲,以至江东的父老乡亲。

海外生活几十年,他对祖国积蓄了太多太深的思念。还是那一年,赵元任再次回到青果巷故居,让次女赵新那用家里的一架风琴为他伴奏,又深情地唱起了《教我如何不想她》。老人家虽已年近九十,但歌喉依然那样低回、婉转,在场的亲友无不为之动容。遗憾的是,这是他在故居最后一次唱《教我如何不想她》。翌年2月24日,赵元任在美国与世长辞。女儿遵嘱将其骨灰撒入太平洋,期盼流回祖国,流回故乡。

近几年我每回故乡,总要陪北京来的文友进城逛青果巷。2012年秋那次还见到了赵与康。他告诉我,赵元任及他几个女儿吟诵古诗的录音及曲谱,几年前已由美国送回常州,成了常州市成功将“常州吟诵”申报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重要资料和凭据。如今还被整理制成了光盘,成为推广“常州吟诵”的教材。

赵元任长年身居异乡,却心系祖国,一生为现代汉语言学及“常州吟诵”付出了极大的热情,既体现了一代才子“管领风骚”的学术生命力和“出人窠臼”的开拓进取精神,也饱含了一个游子对家乡、对故园的深深眷恋。这正是最值得我等晚辈学人景仰和传承的可贵品格。

今春我还乡,再游青果巷时,发现巷里的店铺都已关张,居民亦全部迁走。一问,方知青果巷的修缮保护工程已经启动,每一座名人故居或明清老宅前都镶上了标牌。赵元任故居转盘楼的门右侧墙上也添了新标牌,上书:赵元任故居,建于清咸丰年间(1850—1861),堂名沿用“湛贻”……

我敲了好长时间门,竟无人应声。刚回走到楼东南角,有幸遇到赵元任堂兄的长孙赵双庆。我问:“上几次来,怎么不知这里叫湛贻堂?”他答:“我1948年出生,小的时候,临街的大门还在,匾额上就书有‘湛贻堂’三个字。

这座房产占地四亩六分,清咸丰年间由赵翼的曾孙赵曾从一个大盐商手里买下来后,就袭用了赵翼在前北岸的故居‘湛贻堂’之名。原先大门前是青砖铺就的一块空场子。如今的青果巷十六弄,其实是我们赵家正中间的一条备道……”听他这么一解释,我方才明白。

“我们常州的房子在城里中间的青果巷,是从我曾祖下来三房一块儿住的一所大房子。我为什么给这房子说的这么详细呐?因为我在这个家住了这么久,过了多少年还常常做梦梦见在那长黑过道儿里跑,或是睡在后进第二间屋子里的床上听外头下雨的声音。

一个人小时候儿经过的事情好像远的不得了,可是做起梦来旧地方又活像在眼前了。”赵元任曾在《我的早年回忆》中写道。如今,湛贻堂的修复和正式对外开放已指日可待,若赵元任先生地下有知,也一定会再回到他常常做梦梦见的故居来看看,并听听新世纪孩童的“常州吟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