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把董卿催眠了 艾玛 吓死宝宝了!真这么神奇?
央视的《挑战不可能》节目好像对催眠术这一古老的神奇巫术情有独钟,继上个月5岁女孩韩嘉盈现场催眠小狗、鸡、猫、青蛙等小动物之后,9月26日播出的最新一期节目竟然将“催眠大师”从小女孩升级成一只狐狸狗,据狗主人说,只要看着狗的眼睛,人就会被催眠。董卿现场接受挑战结果被催眠,还说自己“不寒而栗”。
看到这则消息,好多网友第一反应是:董小姐,你当托儿的功力越来越炉火纯青了!
央视不顾天热坚持搞笑的精神真是让人震惊。上一次,5岁小女孩的“催眠术”已经被网友集体吐槽。不少专业人士指出,让小动物四脚朝天,它就会乖乖不动,其实这属于“紧张性不动”(Tonic Immobility),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应激反应,通俗地说,就是装死。
有人要说了,那么在这最新一期的节目中,15名观众有11名观众被狗催眠,成功“倒地”,睡了一片。这总不能是“应激反应”吧?
请思考一个问题:催眠术就是让人睡着吗?
不错,有的催眠真的是让人睡着。比如上个月有一条很有意思的新闻,英国摄影师桑迪·福德(Sandi Ford)对新生儿使用催眠术,拍出萌萌的睡姿照片。
这位女摄影师的“催眠”手段,是制造模拟声音,让小娃娃睡着。
这东西说穿了并不神秘,叫做“白噪音”,指的是一段声音中的频率分量的功率在整个可听范围内都是均匀的(鸣谢百度百科)。翻译过来就是,没有太多变化、节奏单一重复的声音,像自然界的雨声、海浪声、风声等都算白噪音。
白噪音种类很多,有一种会瞬间勾起了童年的美好回忆,如下图。
20年了,我终于知道这叫白噪音,真是太贴切了。
话说这能催眠?
当然能,电视看不成了,只好上床睡觉啊。
严肃地说,不要不相信,白噪音确实用来帮助新生儿停止哭泣和进入睡眠。因为他们曾经听过太多类似的声音——每当妈妈咀嚼吞咽打嗝放屁,都会通过腹腔共鸣在子宫里产生噪音,这熟悉的声音可以让新生儿瞬间找回安全感。所以白噪音也广泛用于新生儿拍摄。
但是,这并非真正学术意义上的催眠。心理学、精神病学和神经病学(没错是这个名字)中的催眠,指的是诱导对象进入一种高度受暗示性的状态,这状态似睡非睡,意识恍惚,很容易对诱导者的暗示作出反应。
所以催眠,根本不是让人睡着了!睡着了根本就不会对你的暗(tiao)示(dou)作出反应吧!
催眠的概念来自弗朗兹·安东·麦斯麦(Franz Anton Mesmer 1734-1815),“现代催眠之父”,此人用磁铁和磁化后的泉水进行表演和治疗,患者出现被催眠的体验,醒后感觉自己“痊愈”了。麦斯麦后来发现,连道具都不需要,只要嘴里念念有词,便可暗示患者进入催眠状态。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组织科学顾问团展开调查,发现所谓“疗效”只不过是想象。
“现代医疗催眠之父”则是美国人米尔顿·艾瑞克森,被尊为20世纪首席心理治疗师,据说多次治好“毫无希望”的病人。他曾让一名女患者在他的办公室当着他的面一件件脱光所有衣服,声称进行“心理治疗练习”;他还声称通过催眠让一名女患者终日自发出现性高潮……美国作家杰弗里·马森认为这纯属扯淡,并质疑艾瑞克森从这些“治疗”中获取性快感。
马森同学你懂个P!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是因为无论他做什么,你都不明觉厉!
据说看这个图有神奇的催眠效果!
咦,难道是童年睡前必听“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的漫画版?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睡不好了!
你错了,我再说一遍!催眠跟睡着没关系!一毛钱都没有!
不过就算是进入恍惚状态也很可怕。走在街上会不会被催眠,让我干啥就干啥呢?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催眠的基本前提是“被催眠者愿意”。如果当事人真的不想被催眠,又知道了对方的催眠目的,那是根本没可能被催眠的。
就好比下面这位。
美国哲学家、《怀疑论者词典》作者罗伯特·托德·卡罗尔称,催眠起作用的前提是患者相信催眠的力量,严重依赖于暗示与信念。美国著名催眠大师吉尔·波恩也承认,催眠师在现代相当于巫医。
可见,为了收视率,德艺双馨的董小姐也是豁出去了。
所以当你遇到一位催眠师(或者一条催眠狗),不要怕,只管拍着胸脯对她(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