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失败许芳宜 陈文茜:我相信失败 我害怕成功

2017-10-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两句话乍听起来皆有点荒谬.但在人生路上,"成功"永远只是人生长路中的一段,而且是"相当差劲的老师"(Bill Gates语).无论你的身份是企业家.政治人物.

这两句话乍听起来皆有点荒谬。但在人生路上,“成功”永远只是人生长路中的一段,而且是“相当差劲的老师”(Bill Gates语)。无论你的身份是企业家、政治人物、国际舞者、大作家,或是千万亿万人迷的演员、创作歌手;失败,会教导你一些事;成功,反而会误导你做错许多事。所有舞台的灯光在结束时都会熄灭,所有“努力”“侥幸”“机运”得来的“成功”,未尝不是如此。

“中天青年论坛”自2012年举办至今数十场,每一位台上主角叙述每一段他或她的故事,都是从“苦熬”开始。林怀民从世家父亲不能认同的“男舞者”角色开始,挣扎他的舞蹈梦想,创立“云门舞集”,解散了,又再站起来,至今虽名满天下,但他还是一个背包,搭着捷运,一身简便黑服,偶尔围了一条长辈赠送的舒适围巾,缠绕保护他的脖子,那是他生命硬颈的象征。

他鞠躬,但不会在艺术创作上打折扣,在追求创作的完美路上,他永不低头,永不轻率。云门至今四十年了……每一支舞,重编、突破,细节到每一名舞者手与脚抬高的角度……都没得妥协。

许芳宜刚获得马莎·葛兰姆舞团录取时,还不会英文,也不知如何打国际电话向父母报喜讯。在纽约街道她无意识地走过来,又走过去,最终站在林肯中心旁,喜极而泣。舞者以熟悉的脚趾不停地行走,交互来回,告诉自己,那么遥远的梦想,那么大而冒险的冲动,一切竟已成真。

然而她的哭泣,没有终点。黄皮肤及东方人的身体,使许芳宜最终在舞团中登上了“首席”,登上了《纽约时报》艺术版头版,但仍无法站上主要舞台。她曾大哭,不服气地问自己“为什么”,最终擦干眼泪,决定离开“庇荫”的国际大舞团,再度冒险地与世界一流编舞家合作,单独闯荡国际舞台……那个代价是:她往往一个月跳三支不同的编舞,往返飞行几十个城市,舞台上精准完美演出后,在深夜浸泡乌青受伤的脚趾,然后第二天天未亮,提着行李,又一个人孤单奔向机场,走向下一个舞台。

蒋勋几度人生更迭,从母辈到自身,从痛恨故乡奔往巴黎,到香榭大道上他居然闻到台北大龙峒泥土的味道。乡愁带他回来,乡愁带他投入《夏潮》,一本当时台湾唯一反省资本主义主张民主改革的杂志。他曾因此失去教职,但也随着时代变迁,被“体制”逐门的他,又荣登“时代宠儿”“美学大师”……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他比旁人更体悟“舍得”与“舍不得”。

严长寿总是笑的,他中学学历,靠自读英文、主动加班、贴心为主管送电报……勤勉细心努力等硬功夫……让他爬上人生“高峰”。罹患癌症之前,他早已投入公益工作;罹癌之后,他可没有怨天尤人,恐惧死亡,反而是更珍惜仅余的生命。

严长寿把什么皆搁下,在台东山区“租房”,一点一滴从事“公益平台”。看到时局纷乱,他说真话,不附和庸俗之见,然后告诉天下父母、提醒青年:“愤怒” 改变不了人生的困境,“爱孩子”不是提供随时空降的“保护伞”。“改变”,从此刻 “开始”。

访问刘若英、阿信那一回,我刚从美国开刀回来,听众大爆炸,身体虚弱。中天电视台换了一个场地,音响未曾现场测试。于是那成了一场 “口语交谈”。阿信听不见我的问话,我也听不清阿信说什么。只有奶茶刘若英静静地坐在我们中间,她的谈话、她的声音在那一场如此清晰。年轻时她梦想的一切,都得到了,她仍然在阅读,永远提醒自己,出道时某位导演残酷的忠告:“你,不够美丽,所以要更努力。”

五月天成团之前,阿信待过地下乐团,他提到当时我帮他站台的点滴,而同团马莎的妈妈在我访问阿信前,则告诉我儿子加入“五月天”的往事。“他们在学校时那么相信自己,兴奋地唱着、演奏着……而每次我离开,想着他们可能空白的未来,转身回家的路上,总是流着泪……”周杰伦是我们访问的几位天王中,最“紧张”的来宾。

他觉得自己该回台湾鼓励失落年轻人,因为自己也曾无路可走,可他又不知道、不确定我会问他什么。那一夜我穿着皮裤、戴上深色方形墨镜,周杰伦有点“相信我”又有点“手足无措”。

上台前我们简短聊了天,当我告诉他一位杰伦迷留言“你陪我长大,我们陪你唱到老”时,他立刻稚气地乐起来……一个人会长时间“成功”,大概就是他始终未忘“初心”,始终“战战兢兢”……

而在这本“青年论坛”选辑《我相信失败》里,我把蔡康永放在第一篇,潘石屹放在结尾,他们的人生皆曾亲历或目睹何为“大起大落”。请读者慢慢细读体会他们因此参悟的特殊智慧。所有参与论坛的来宾,除了场地舞台上提供一杯水(周杰伦喝了三杯)之外,皆未取分文。

为什么?因为无论他们在哪里出名、多么红遍大半北半球,拥有多少千万追逐粉丝,有一根线始终拉着他们——故乡。他们希望自己的某些感悟可以回馈给故乡的青年,或者每一个他们曾遇见的生命。

这些话语,都是他们掏出生命回忆、感悟之下献给青年的人生短句。

一个人活着,无论老去还是年轻,不知道如何“快乐”活着、“珍惜”活着,其实都是辜负了生命的意义。收录于下一本选辑《我害怕成功》的“青年论坛”来宾李开复,他当时已罹患淋巴癌第四期,我和他对谈,人生最大的转折点与反省,不是拿了全美最Top的资讯工程博士,或者成为Google中国区总裁,而是获知罹癌那一刻。

淋巴遍布全身,因此淋巴癌是最难根治的癌症之一。李开复感觉异状,照摄像检查时已经“满腹经纶”,满肚子的癌细胞,在正子摄影下,亮晶晶的。

那一年是2013年,他才刚获美国权威杂志颁发的“百大思想人物奖”,带着自嘲,李开复说:“还很高兴跑去美国领奖。”没多久,2013年告诉李开复,他得到的最大奖项是:“淋巴癌,第四期”“毕生不能根绝”。

那一年,他五十三岁,离“青春”一段距离,名片上Apple、Microsoft、Google前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没有一项头衔救得了他。“癌症面前,人人平等”。那一年他开始反省自己的人生,真正有了最深刻的“创新思想”,除了养病之外,他把大多数的时间留给家人。

那个每天滑啊滑的手机,偶尔玩玩,彻底失宠,不像往日寸步不离。曾经一天发二十条微博,夜里回三次Email……李开复说他曾自豪的“效率”,现在变身为亮晶晶的肿瘤在他的肚子里。

“青年论坛”几十场下来分好几个重点,其中我们总是会谈到“青春”的定义。什么是青春?二十到三十?十五到二十五?二十至四十?依照日本文学家三岛由纪夫的定义:青春就是未得到某种东西的心理状态,于是形成渴望,形成憧憬,形成可能性。尽管眼前埋伏广袤的原野和恐惧,尽管还一无所有,但在幻想中,却感觉自己拥有一切,那就是青春。

所以,青春无关年龄,有关恐惧和计算,有关安逸与逃避。因此若你才二十,已没有了幻想,你的人生其实已经没有了青春。若你已六十,你仍在创新,仍想改变拥抱新的生活方式,你还“青春”!我常常看到“不快乐的年轻人”,心疼也心憾。青春多么珍贵,一去不复返。对我而言,“最贫穷”的青春,莫过于怠慢。怠慢拥有人生最美的青春,怠慢可以闯荡天涯的机会。

或许此刻“青春”的你正接收生命从开始萌生到稳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贫穷、焦虑、怨仇和哀伤,但你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生命的过程本来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色彩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甚至珍惜那激越绚烂的**。

罗曼·罗兰有句惊人名言: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就死了”!因为人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的,把以前年轻时代曾经说过的,曾经做过的,曾经想过的,曾经喜欢的,一天天地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还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荒腔走板。

在已错过青春的人眼里,青春是无限的可能;在困守于青春、茫然愤怒的人眼里,青春是一种缺陷。人们初次品尝青春滋味,并不知道只要抱持幻想,贫穷的滋味也是甜的,而永远离别青春后,对青春的渴望、遗憾、追念……那个滋味,即使坐拥财富,还是苦的。青春是一棵树,只有爱与希望才能成为它的根,扎扎实实地扎根入土里,智慧与愉悦的枝叶,才能使你的未来人生招展,无论是面对风雨还是身处蓝色天空之下。

愿你永远青春。

感谢所有论坛的主角们,感谢中天电视台,感谢出版社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