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如何看待嵯峨浩 末代皇帝溥仪如何看待日本弟媳嵯峨浩?
上世纪30年代,日本人操纵,在中国东北建立了“满洲国”,“满洲国”成为中国的国中之“国”。为了能使满洲国“名正言顺”地归入日本国的版图,日本关东军采用了“昭君和亲”的计谋。起初,“和亲”的对象是溥仪,但是溥仪说什么也不愿意。于是,日本人把“和亲”的目标改为“御弟”溥杰。
溥杰是醇亲王载沣的次子,溥仪的弟弟。溥杰比溥仪只小一岁,哥哥溥仪3岁做了皇帝,他两岁成了“御弟”,地位非同一般。稍大后,他被选为溥仪的伴读,每天同哥哥一起学习汉文,哥俩自小手足情深。
溥杰14岁时,由端康太妃“指婚”,把她的侄女唐怡莹许配给溥杰。溥杰17岁完婚。但婚后感情不合,婚姻名存实亡。1929年溥杰去日本学习,唐怡莹留在北平。1935年溥杰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回东北,任伪满洲国禁卫步兵团排长。
这期间,日本在促进“日满亲善”的幌子下,要溥杰娶日本姑娘为妻子。这是日本人的一个阴谋。按日本人的全盘计划,在“满洲国”里,溥仪只不过是一个“过渡皇帝”,因为溥仪毕竟是中国人而不是日本血统,“满洲国”的皇位是要经过溥仪最终过渡到日本人手中的。
溥仪感到其中大有文章,他和二格格等人商量,都认为如果溥杰娶了日本女人,生育了男孩,很可能继承帝位,做满洲国的第二代皇帝,把爱新觉罗血统变成日本血统。如何抵制这个阴谋呢?经过研究决定,一方面,从顾及唐怡莹的名声和将来的生活为借口拖延时间;另一方面,从速为溥杰解决婚姻问题。
然而,决心要利用溥杰的婚姻达到“移花接木”的关东军也在加紧活动。1936年,关东军派人到北平唐家,但唐怡莹已不在北平,移居去了上海,关东军便胁迫其弟代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搬去了这个障碍。
然后,关东军又威胁溥杰说,日本希望溥杰同日本女子结婚,以增进日满亲善,溥杰既身为御弟,自应做出亲善表率,并说这是军方的意思,本庄繁大将在东京为溥杰做媒。因此,御弟不要再去接受其他的婚事,应该等着关东军的消息。溥杰、溥仪只得听从关东军的旨意,哥俩均无可奈何。
为“满洲国”的御弟选妻的消息在日本传开,媒人们争先上门。为了争夺未来“满洲国”的主导权,旧藩阀之间展开竞争,关东军将领们纷纷推举公卿华族的小姐作为候选人。最后溥杰从照片上选中了嵯峨公胜侯爵的长孙女浩。嵯峨家是日本名门豪族。
嵯峨浩小姐年方23岁,在东京女子学院学习书法、绘画、插花和钢琴等,可以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贵族小姐。1936年11月的一个傍晚,嵯峨浩刚进家门,准备同母亲一起去看歌舞,但母亲却愁眉苦脸地告诉她,刚刚本庄繁大将来通知,已经内定你为满洲国御弟的王妃。
经过相亲晚宴,溥杰和嵯峨浩彼此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可谓一见钟情。1937年4月3日,溥杰和嵯峨浩在东京举行了婚礼。日本各大报刊都载文大肆吹嘘这一“日满亲善”的最佳体现。
溥杰和嵯峨浩结婚还不到一个月,在日本军方的授意下,伪满国务院便通过了一个《帝位继承法》,其中明文规定:皇帝死后,由子继之;如无子,则由孙继之;如无子无孙,则由弟继之;如无弟,则由弟之子继之。前面的规定,通通都是陪衬,最后一句“则由弟之子继之”才是关键所在。
“弟之子”是谁?就是嵯峨浩之子。这种“移花接木”之计,连三岁小孩都骗不了,溥仪自然是心知肚明:关东军要的是一个日本血统的皇帝,而我们兄弟都可能成为将来皇帝的牺牲品!
以促进“日满亲善”为名义的这个“亲善结婚”,给从前手足情深的溥仪、溥杰兄弟之间带来了隔阂。此后,溥仪对弟弟,特别是对弟媳存有戒心,不敢和他们说心里话。嵯峨浩有了身孕,溥仪更是提心吊胆,直等到嵯峨浩生个女儿,这才暂时松了一口气,但又担心下一胎,恐怕未来的大清基业落在日本血统的“侄儿”手中。
实际上,直到伪满垮台,溥杰夫妇并没有过男孩。1945年8月,日本战败,伪满垮台,溥杰被苏军俘虏。嵯峨浩历尽艰难,辗转回到了日本娘家。1961年5月,她重返中国,与溥杰开始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