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加爵遗书带给我们的伤痛

2017-12-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真心的希望大家能平心静气的坐在这篇发人深省的文章前,细细品读,然后,审视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你便会好好珍惜目前已有的一切幸福与美好,我想读过之后,你一定会以一

我真心的希望大家能平心静气的坐在这篇发人深省的文章前,细细品读,然后,审视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你便会好好珍惜目前已有的一切幸福与美好,我想读过之后,你一定会以一颗仁慈和善的心,面对生活!

 

偶有闲暇,激活我在《潇湘晨报》做副刊主持时用的投稿信箱(因为快两年未曾打开,已经关闭了),发现信箱里悄然沉睡的信件高达近4000封!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走马观花地边看边删,感觉一片麻木,也由此加剧了我对一些习惯于机械作业下的写手的厌恶与鄙夷。

仅有一封邮件引起了我的注意,即而让我心灵颤栗——那邮件发来有不短时间了,很简单,附了聊聊数语,之后,就是原文附上马加爵的不能称做诗歌、却是用诗歌的行文方式写的遗书。那个自称是我的读者的陌生人附言里说:曾经看过你在报纸上做的“马加爵反思”的专版,真的以为他是恶魔,是可以唾沫加身的败类,但是,马加爵的遗书,却让我陷入了同情、感动、心碎之中,我是一个和马加爵境遇相仿佛的大学生,可以告诉我我该相信自己的判断,还是你们的判断呢?

这位读者的附言让我猛然想起,好像是在马加爵落网的第二天,为应景,也为报社授意的版面需求,我就组织了一个“马加爵反思”的版面,印象中最深,也是最为吸引读者眼球的一篇文章,是我约请北京师范大学一位心理学教授写的文章,标题好像是《马加爵的犯罪与同性恋情节》,文章从心理学专家的角度审视马加爵杀人事件,居然得出了这样的结果:马加爵因同性爱情结不得舒解而孤独而郁闷而自卑最终导致极端发泄。

文章就这样发出了,我记得立马有网站和媒体跟进转载,而我也似乎在正义的声张里得到了一个报人的心理满足。

而今天,在马加爵的生命轻烟远逝的今天,在我们早已以法律的方式和正义的审视终结了一个悲怯生命和污垢灵魂的今天,再看看马加爵的遗书,我有了强烈的心灵自责,我觉得我的良知受到了无穷的拷问鞭挞,跟着新闻盲目奔跑的背后,我们混淆了几多的真相,而在原罪和他罪之间,我们又在怎样地飘摇我们的判断,至少,我们忽略了每一个生命都可以得到尊重的这样一个人伦的基本命题!

前些天,看新闻调查十周年晚会,有一句话让我感到体贴:“新闻是有温度的,触摸它的最佳位置,在你离新闻最近的地方!”有一个人给我传递了最多的温暖,她是***。在发表感言时,***说:总有人说我在调查当事人的时候,不够犀利,事件挖掘乃至评点都不够悍猛,给调查对象一些游离的空间,但我总在想:每个人的犯罪都有根源,或许给他(她)保留一些尊严,有促于反思和忏悔的本身。

因为就生命个体而言,良知比法律更有力量!我感觉***的话,在肃穆的新闻调查的晚会现场,氤氲了浓郁的春意,是的,在真实和客观中呈现事物本原是新闻的平衡度,遗憾的是,我们的记者和跟着记者言行进行思考判断的貌似正义的民众,恰恰在新闻里制造了多少看不见的新闻!

读马加爵的遗书,作对文字近乎挑剔的我第一次忘记了文字粗糙带给我的不悦,我宁肯相信他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这与“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古训没有任何关联,不因为他是恶贯满盈的罪犯,我就觉得他的表述没有美感,他的文字有乡土的气息,有乡村落拓却亲近的呼吸感,他母亲丢了100元,害担心母亲心痛,他将自己打工挣来的100元丢在母亲可以看见的过道上的细节,甚至让我久违的泪水滚落下来,我忘记了他是马加爵,那一刻,我觉得他是我可以拥抱的兄弟!

“警察又来提审我了/我总听到外面摩托车的声音/为什么总是那么飞扬跋扈/我怀念十哥开的摩托修理店/在我印象中那是很赚钱的/十哥骑摩托车很英姿飒爽/那摩托车的声音是那样的婉转清脆/我仿佛又坐在十哥的摩托车上了/慢悠悠的行走在我可爱、纯朴、亲切的家乡”

这是马加爵遗书最后的记录,也或者是22岁的马加爵一生里使用的最后的文字,虽然叙述紊乱,但每一个场景都真实淋漓,对平朴生活的崇敬以及对家乡对生命的留恋,有一种穿透人心的刺痛,在心碎的迷离中,我终于颓然地承认:我被马加爵感动了!

而且拒绝羞耻感的萌生!不想多说什么了,曾经煽动过许多人厌憎马加爵的我,只想心怀愧疚地说:当别人的罪恶已经以法律的方式作为终结的时候,请我们平服心情,还能感知他在制造罪恶前交付给人生、父母、亲朋足够的善良,以及一个弱小生命苦苦支撑尊严和血性所付出的疲惫、艰辛以及崩溃!